出自唐代诗人的《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傍晚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由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多少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赏析
这是十九岁时写的一首七言乐府,题材取自的叙事散文《桃花源记》。清代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曾说:“意思,犹五谷也。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也。”好的诗应该像醇酒,读后能令人沉醉。因而,要将散文的内容改用诗歌表示出来,决不仅仅是一个转变语言情势的问题,还必需进行艺术再发明。王维这首《桃源行》,恰是因为胜利地进行了这种艺术上的再创造,因此存在独破的艺术价值,得以与散文《桃花源记》并世传播。
《桃源行》所进行的艺术再创造,主要表当初开辟诗的意境;而这种诗的意境,又主要通过一幅幅形象的画面体现出来。
诗一开端,就展现了一幅“渔舟逐水”的活泼画面:远山近水,红树青溪,一叶渔舟,在夹岸的桃花林中悠悠前进。诗人用明丽的色调,绘出了一派大好春景,为渔人“坐看红树”、“行尽青溪”作了铺陈。这里,残暴的景色和盎然的意兴融成一片精美的诗的境界,而事件的开始也蕴含其中了。散文中所必不可少的交代:“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在诗中都成了酿“酒”的原资料,化为言外意、画外音,让读者本人去想象、去领会了。在画面与画面之间,诗人奇妙地用一些概括性、过渡性的描叙,来牵引连结,并供给线索,领导着读者的想象,循着情节的发展向前推动。“山口”、“山开”两句,便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它通过概括描叙,使读者想象到渔人弃舟登岸、进入幽曲的山口蹑足潜行,到面前恍然大悟、发现桃源的经过。这样,读者的想象便随着进入了桃源,被天然地引向下一幅画面。这时,桃源的全景浮现在人们眼前了:远处高大的树木像是攒聚在蓝天白云里,近处满眼则是遍生于千家的繁花、茂竹。这两句,由远及近,云、树、花、竹,相映成趣,琳琅满目。画面中,透出了和平、安静的氛围和欣欣茂发的活力,让读者驰骋想象,去领悟、去意会,去思而得之,而所谓诗的韵致、“酒”的醇味,也就蕴含其中了。接着,读者又可以想象到,渔人一步步进入这幅丹青,开始见到了其中的人物。“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写出了桃源中人发明外来客的惊疑和渔人乍见“居人”所感到衣饰上的显明不同,隐括了散文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意思。
旁边十二句,是全诗的重要局部。“居人共住武陵源”,承上而来,另起一层意思,而后点明这是“物外起田园”。接着,便持续展现了桃源中一幅幅风物画面跟生活画面。月光,松影,房栊沉静,桃源之夜一片安谧;太阳,云彩,鸡鸣犬吠,桃源之晨一片嘈杂。两幅画面,各具情趣。夜景全是静物,晨景全取动态,布满着诗情画意,表现出王维奇特的艺术作风。渔人,这位不请自来的闯入,使桃源中人觉得意外。“惊闻”二句也是一幅形象的画面,不外画的不是景物而是人物。“惊”、“争”、“集”、“竞”、“问”等一连串动词,把人们的脸色动态和情感心理描绘得惟妙惟肖,表现出桃源中人浑厚、热忱的性情和对故乡的关怀。“平明”二句进一步描述桃源的环境和生活之美好。“扫花开”、“乘水入”,紧扣住了桃花源风景的特点。“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羽化遂不还”两句叙事,追述了桃源的来历;“峡里谁知有人事,世间遥望空云山”,在叙事中夹入情韵悠久的咏叹,文势活泼多姿。
最后一层,诗的节奏加快。作者牢牢扣住人物的心理运动,将渔人分开桃源、悼念桃源、再寻桃源以及峰壑变幻、遍寻不得、惘然无穷这很多内容,一口吻抒写下来,情、景、事在这里完整融会在一起了。“不疑”六句,在叙述进程中,对渔人容易离开“灵境”吐露了可惜之意,对云山路杳的“仙源”则充斥了憧憬之情。然而,时过境迁,旧地难寻,桃源已不知在何处了。这时,只剩下了一片怅惘。最后四句,作为全诗的序幕,与开头遥相照顾。开头是无意迷路而偶从迷中得之,结尾则是有意不迷而反从迷中失之,令读者感喟不已。“春来遍是桃花水”,诗笔飘忽,意境迷茫,给人留下了无限的回味。
将这首《桃源行》诗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作比拟,可以说二者都很杰出,各有特色。散文擅长叙事,讲求文理文气,故事有头有尾,时光、地点、人物、事件都交代得详细明白。而这些,在诗中都不详细写到,却又使人能够从诗的意境中想象到。诗中展示的是一个个画面,造成诗的意境,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去设想、玩味那画面以外的货色,并从中取得一种美的感触。这就是诗之所认为诗的起因。
王维这首诗中把桃源说成“灵境”、“仙源”,古代的人多有非议。实在,诗中的“灵境”,也有云、树、花、竹、鸡犬、房舍以及闾巷、田园,桃源中人也照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处处弥漫着世间田园生涯的气味。它反应了王维青年时期美妙的生活幻想,其主题思维,与散文《桃花源记》基础上是一致的。
这首诗通过形象的画面来开拓诗境,可以说,是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在早年作品中的反映。此外,全诗三十二句,四句或六句一换韵,平仄相间,转换有致。诗的笔力舒健,从容雅致,熟能生巧,颇为后人称道。清代王士?说:“唐宋以来,作《桃源行》最佳者,王摩诘(王维)、韩退之()、王介甫()三篇。观退之、介甫二诗,笔力意思甚可喜。及读摩诘诗,多少自在;二公便如尽力挽强,不免面红耳热,此盛唐所以高不可及。”(《池北偶谈》)这“多少自由”四字,便是极高的评估。翁方纲也极口推重说,这首诗“古今咏桃源事者,至右丞而造极。”(《石洲诗话》)这正是论断性的评价。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shiju/87582.html
相关阅读:?水 郑板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_全诗赏析
踏莎行?月华如水 纳兰性德
菱荇鹅儿水 曹雪芹
暮江吟 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