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华尔特·科勒斯涅克说过:“兴趣可以看成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正像兴趣是过去学习的产物一样,兴趣也是今后学习的手段。”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事,可以发挥智力潜能的80%以上;而做不感兴趣的事情,则只能发挥智力潜能的20%左右。因此,对于求学之初的青少年朋友来说,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可以使自己注意力高度集中,观察力敏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激发灵感,增强自信心,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他在《论语》中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把学习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知学,即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个层次是好学,即爱好学习,对学习有兴趣;第三个层次是乐于学习,能从学习中获得无穷无尽的乐趣。在这三个层次中,知学不如好学,好学不如乐学,只有激发和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乐在其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大都在学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对自己的学业有浓厚的兴趣,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专心致志,潜心攻读。古希腊杰出的数学家阿基米德,兴趣集中在数学王国里,端起碗忘了吃饭,在火盆的灰烬里画各种几何图形,进浴池又忘了洗澡,竟拿起擦身用的油在身上画起图形来。俄国杰出的园艺学家米丘林,从小就喜欢在园子里挖地、选种、播种、栽培和摘果,这同时也培养了他去创造发明新品种的浓厚兴趣。在后来的研究中,他培育了300多种果树新品种。
英国人类学家古道尔,小时候对母鸡下蛋感兴趣,一个人偷偷爬到鸡窝里一蹲几小时观察母鸡下蛋。后来他抱着这样的兴趣去研究黑猩猩,不畏艰险,只身深入热带森林和猩猩在一起生活。经过10年的观察和研究,写成了不朽的著作《人类的近亲》等著作。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他在文学、医学、数学方面谈不上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但对打猎、旅行、采集标本。观察动植物有着特殊的兴趣,正是由于在别人看来是不务正业的这一兴趣导引着他潜心观察,勤于思考,最后完成《物种起源》这样的辉煌之作。
我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学者兴趣所至,如醉如痴者更是数不胜数。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黄宗羲是“年少鸡鸣方就枕”,可见他对学习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学习的乐趣终生不减,正如他作诗自叙的那样“生平喜摊书,垂老如昔狂”。这些事实都表明,凡是对国家、对社会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都无一不对所献身的事业有着浓厚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是他对自己获得巨大成功的经验总结。他曾对一位传记作家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追根究底地追问问题罢了。”有人问他是怎样创立相对论的。他回答说:“空间、时间是什么,别人小时候就搞清楚了,但我智力发育迟,长大了还没搞清楚,于是一直在揣摩这个问题,结果也就比别人钻得深一些。”他从16岁开始,一直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倘使一个人以光速跟着光波跑,那么他就处在一个不随时间而改变的波场之中。但看来不会有这种事情!”正是他对探究这一问题所产生的浓厚而持久的兴趣,经过十余年的艰苦探索,终于提出了改变人类宇宙观的相对论。
在阅读中激发兴趣。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书籍中记载着人们的理想和追求,记录着丰富的知识思想,书中饱含着人们成功的欢乐,人生的真谛,给人以启迪、遐想和力量。许多有成就的人正是从读书中激发了兴趣,明确了生活的意义,获得了无穷无尽的力量。
郝柏林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他致力于物理学的研究是得益于读书中产生的兴趣。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四川上小学。家里买了一套《中华少年自然科学丛书》,这是一本草纸印的32开小书,从天文气象讲到化学生物,一下子把少年的郝柏林的兴趣引进了自然科学的殿堂。1946年上初一时,他读了图书馆里的十来本天文科普图书,到初二时便开始立志学习物理学。中科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黄胜年也是从阅读物理科普书而对物理学产生兴趣的。黄胜年就读的上海中学有着许多高水平的教师和丰富的藏书。课余时他按自己的兴趣孜孜不倦地读书。高二时,徐子威老师的化学课讲得非常生动有趣,他开始迷上了化学,立志要学化学;但读到高三时,物理老师的课讲到非常精彩,他的兴趣又转向了物理学,那时,他阅读了大量的现代物理的科普书,如《热和分子》、《原子结构》、《量子论和相对论》、《膨胀的宇宙》等,越读越感兴趣,最后决定放弃化学而坚定不移地转向物理学,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学系,并在核物理学上作出了突出成就。张仁和院士是著名的声学家,他少年时代体弱多病,户外活动很少,只有夏天常去家门口的小河里嬉水、游泳,大部分时间呆在家里跟着姐姐念书,渐渐喜爱读书,从科学童话到天文、古生物、航模等都有兴趣。张仁和从小学起就酷爱数学,学习进度常常比同学快几个节拍,小学时自学初中的代数,上中学后又涉足高等数学,他经常从在市图书馆工作的姐姐那里借来数学书籍和习题集,大量做题,还和老师一道参加数学刊物举办的竞赛,以解难题为乐。上大学时,每年的假期都留在学校,每天上图书馆看书。
数学家徐利治曾在《从“数学迷”谈起》一文中说过:“年轻时精读一部好书,并肯花时间去求解难题,这是培养志趣和毅力的良好方法。”这的确是他的肺腑之言。徐利治小时候在农村小学上学。有一次他到镇上的文化馆去玩,听到两个大人带着钦佩的神情谈论着一位朋友的学问,说:“那人真有本事,不但精通了小代数,而且对很难的大代数也学得很透彻,解决了不少难题。”
“什么是大代数?它究竟有多难?”这在少年徐利治内心深处形成了一个疑问,他开始默默期望着自己将来有朝一日也能精通大代数。徐利治有一次从江苏洛社师范学校放假回乡路过无锡,有机会买到了一本陈文译的《查里斯密大代数》一书,他真是喜出望外,如获至宝。他把整整一个暑假用来自学这本“宝书”。这本书内容十分丰富。最使徐利治感兴趣是排列组合、概率论初步、数论、无穷级数和方程式论。书中还有不少引人入胜的例题及习题,他特别喜欢做那些较难的习题。有些题花去了他不少时间,但每当他做出一道难题时,他总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徐利治对于这本引导他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并与之结下不解之缘的“宝书”的感情是如此之深,以至1937年抗日战争初期当他千里跋涉去大后方时,这本书总是跟随着他,几乎是形影不离。青少年时代培养起来的兴趣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它会对人的整个一生起着定向和激励作用,并不断取得丰硕成果。
朱清时是我国著名的化学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他11岁上初中时,就在成都第十三中学住校。那时,课后和周未有大量的空闲时间,书便成了他唯一的伴侣。无钱买书,他就到旧书店去看,一站几个小时。有时他就上四川省和成都市图书馆,坐上一天半天,在知识的海洋找到快乐。初中头两年,朱清时喜欢文学,特别是诗歌,一心想当一个诗人。初三时,化学和物理开始向他展示出自然界的奥秘。牛顿看见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深深吸引着他,牛顿成了他的第一个崇拜的偶像。高中时,他的兴趣开始转向数学。朱清时喜欢几何和代数从简单的公理出发,严格地推导出那么多重要的、有的是出人意料的结论。它们使他感受到自然界的规律性和人类思维的巨大力量。那时,他最崇拜的偶像是法国数学家伽罗华。他的榜样对朱清时影响极深,在后来的科研工作中,每当遇到难题时,朱清时总是力求寻找巧妙的思路。正是在广泛的阅读中,朱清时对科学产生了兴趣,并从榜样的思想和思路中吸取了营养,获得了不断进取的力量。
黎乐民走上无机化学研究之路并取得重大成就,也可以说是由于读书激发的兴趣使然。1950年他还是初一年级的学生,放暑假前夕,他到图书馆借书,索书单上写的都是文艺书籍。碰巧他的语文老师梁家麟也在借书。他看了黎乐民的索书单后说,只看文艺书籍是不合适的,新中国要搞建设,需要大批科技人才,即使将来想搞文学,也应该有广泛的科学基础知识。梁老师当即向他推荐了几本科普和科幻性质的读物。其中有一本是《化学奇谈》,这本书写得很生动,大大激发了黎乐民对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其微观图象的兴趣。在中学的几年时间里,他读了大量与化学、化工有关的书,还做了不少笔记。虽然对许多东西他还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但加深了他对化学的兴趣和认识,考大学时化学便成了他报考的第一志愿。黎乐民现在是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在实践中培养兴趣。
大千世界繁纷复杂,然而又是生动丰富,多姿多彩,只要你去留心观察,便能激发你的好奇心,引发你对大自然的思考,培养热烈而持久的探究世界本质的兴趣。赵鹏大是中国地质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把自己学习和从事地质专业的志趣归功于中、小学时代。他在四川读小学时,老师多次带领他们去参观矿山,在自贡市去大坟堡盐井区参观井盐开采和食盐加工过程,在威远县下煤矿井参观井下采煤作业。读中学时,老师在课堂上讲地质学家可以算出埋藏在地下的矿量有多少,还能到哪里去找矿。所有这些,使少年时代的赵鹏大对于采矿业有一种崇敬和羡慕之情,对于地质学家又产生了一种神秘之感,这大大激发了探究地质奥秘的兴趣,报考大学时,他选择了北京大学地质系。
宋叔和是在河北唐山第四中学读书时获得一些有关地质知识的。当时中学有博物课,讲授此课的老师熟悉地质,老师们生动且能联系实际的教学,使得宋叔和在青少年时代就受到了一些地质矿产知识的熏陶,并对地质矿产产生了很大兴趣。那时的唐山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小工业区,除全国知名的开滦煤矿外,还有一些诸如利用附近奥陶纪石灰岩制水泥的厂矿,以及利用晚生代煤系的高岭土制磁器的厂矿等小型企业。而临近唐山的塘沽,不但拥有盐厂、碱厂等当时很有名气的大型企业,同时又是一些矿产品的集散地。当时,学校曾多次组织学生去实地参观,耳濡目染,这给宋叔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领悟到矿产的开发,对国家的富强是何等重要。宋叔和在兴趣驱使下,怀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在报考大学时选择了清华大学地学系。后来,他成了我国区域岩石及有色金属矿床学家,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有的人本来对某一学业开始时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但乐于适应社会需要,在实践中培养了对这一学业的志趣。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在学生时代爱好的并不是植物,而是动物。后来,社会需要把他推到了一家植物研究所,他又很快培养起了对植物学研究的兴趣,并潜心研究,为我国的热带植物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闻名世界的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青年时期对电学一无所知,当然也谈不上对它有兴趣,后来他偶然接触了一些电学知识,入了门后,他便对电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兴趣驱动下,法拉第以顽强的毅力钻研电学,终于发明了世界第一台发电机,还发现了三个重要的电学定律,成为现代电工学理论的奠基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sudu/21936.html
相关阅读:令人吃惊的眼睛
《快速阅读》是一本革命性的操作手册
五个方法练习你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提高速读理解能力的7个简单方法
扩展阅读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