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的概念早以深入人心,但第一次做准妈妈的人们却未必对胎教有正确的认识。胎教方法的错误轻则浪费钱财,重则会对胎儿及母亲造成无法恢复的伤害。百分网胎教频道总结了三种错误的胎教观念。
【错误观念一:越早实施胎教越好】
科学研究表明,胎儿 6,7个月时脑的基本结构才能具备,到胎儿8个月时才呈现出与新生儿相同的脑电图,大脑皮层区域才有了各自特殊的功能,指挥胎儿听、嗅、发音等器官的活动,并具有连续性和初步的节律性,使得对胎儿实施相应的有规律的教育成为可能。大脑、神经系统和感官的活动是心理活动的基础,生理发展直接影响并制约着胎儿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
据林崇德的《发展心理学》分析,胎儿8个月左右才有听觉记忆等功能,因此,胎儿在妊娠末期已可接受言语、音乐等外界刺激并获得经验,且该经验能保持到出生后并对其行为产生明显的影响。
因此,胎儿在怀孕后期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胎教的最好时间应选在胎儿8个月以后。
【错误观念二:依赖音像资料就可以做好胎教】
某些准妈妈认为只要听听音乐,看看电影就能做好胎教。其实不然。西方心理学家研究证实,胎儿对言语的偏好甚于非言语,对母亲声音的偏好甚于陌生人的声音,对母语的偏好甚于另一种语言,对某种熟悉的言语刺激的偏好甚于不熟悉的言语刺激。
因此在胎教内容上运用以下的方式会使胎教更科学、更有效:
第一,母亲的语言刺激
胎儿喜欢听母亲的声音“妈妈语”(Motherese)甚于其它人的声音,更喜欢倾听母亲的言语,并具有语速慢、声音高和音调高度夸张等特征,有着强烈的起伏性。
因此,母亲是胎儿最好的语言教师,胎儿听到最多的是母亲的语言,其节奏、语调、语速、词汇等是胎儿最初对语言的感知,母亲要尽可能注意自己的语言行为,日常活动中最好用“妈妈语”的言语形式来与胎儿交流。
第二,定期阅读(童话或诗歌)
让准妈妈在最后6周每天大声朗读一篇固定的儿童故事,出生后在无论是母亲还是陌生人朗读这篇故事时婴儿都表现出再认反应。表明胎儿加工并记忆他们在胎儿期经历过的特定听觉经验,表现出对某种熟悉的听觉剌激的偏好
因此,以固定的环境和时间朗读几篇童话故事、优美的散文等固定的文章,配以风格相近的音乐对刺激胎儿的记忆等能力有所帮助。并且,胎儿更偏爱听男中音的声音,因此,在语言胎教中,爸爸也可以承担部分角色,可依夫妻双方兴趣,选中国古代的唐诗宋词或诗经古训,配以古筝等中国古典音乐朗读给胎儿听。
第三,音乐胎教
关于如何进行音乐胎教的方法介绍很多,不赘述。百分网胎教频道提醒您注意:不同时期应当使用不同的胎教音乐。
【误区三:随时随地做胎教】
胎教的实施要遵循胎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不能随意进行。
第一,合适的时间,合理的量。要观察了解胎儿的活动规律,一定要选择胎儿觉醒时进行胎教,且每次不超过20分钟;
第二,规律性。每天要定时进行胎教,让胎儿养成规律生活的习惯,同时也利于出生后再认,为其它认知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倾注感情。这一点非常重要,没有感情的胎教是不会被胎儿接受的。
综上,我们在进行胎教的过程中一定要清除这三个错误的观念,以正确的方式进行胎教。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taijiao/673409.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