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设计及反思
案例: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我能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 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
故事引入:森林里住着两只兔子,一天这两只兔子一起去找食物,它们找到了4个西瓜(黑板的左上角贴出2只兔子和4个西瓜)。其中一只兔子说:我要分3个西瓜。另一只兔子说:不行,我们应该分的同样多。
师:同学们,你说它们应该怎样分?(生:每只兔子分2个西瓜)
师:每只兔子分2个西瓜,就是把4个西瓜怎样分了?(平均分)
小结:每只兔子分2个西瓜,就是把4个西瓜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利用学生常见的分西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体现了“数学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过渡语:请你利用平均分的分法完成知识铺垫的填空题;
知识铺垫:利用平均分的方法填空。(观察这里共有几道小题,全部)
1、把2个西瓜平均分给2只兔子,每只兔子分( )个西瓜。
2、把1个西瓜平均分给2只兔子,每只兔子分( )个西瓜。
3、下面的哪幅图是你帮助兔子把1个西瓜进行平均分的,请打上对
[“1个西瓜如何平均分成2份?”这一问题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处理方法:独立完成-互相交流-展示问题)
师:半个西瓜就是一个西瓜的一半。
过渡语: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一半吗?请同学们看教材解读例1
教材解读:例1:一半怎样表示?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一半吗?
(可以画图、可以折纸、可以写数。表示完后,同桌互相交流)
师:刚才老师在转的时候,有一名同学它把圆的一半涂上了颜色。让我们看起一目了然,这个方法真好.
师:刚才同学们画的图形是随意分成两半的吗?(不是,是平均分)
师:把这些图形平均分成两半,我们又可以说把这些图形平均分成两份。
过渡语:表示一半的方法有很多,在数学上一半还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数学上把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叫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请同学们一起读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过渡语:我们先认识二分之一
1、 老师手中有一张圆形纸,老师做一个小动作,看谁观察的仔细(中间折叠)老师在纸上画一条线。问学生:老师把这张圆形纸怎么样了?(平均分成2份)。完成第2题的第(1)小题把一张圆形纸( )分成( )份,每份都是这张纸的二分之一。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上边是这张纸的二分之一,下边也是这张纸的二分之一)学生读第(1)小题的句子老师写在黑板上。
2、 师:二分之一是怎么的呢?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张纸的二分之一。(找找关键词)
[通过演示“等分圆形纸”的情境,结合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地认识二分之一,建立表像,深化对二分之一的认识。]
3、 刚才我们认识了二分之一,怎样写二分之一呢?请同学们看第(2)小题我会写,老师用虚线写的二分之一下面把它描实,跟着老师一起写:写的时候先写短横线表示平均分,它的名字叫分数线,再写分数线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它的名字叫分母,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1份,它的名字叫分子。一个分数是由三部分组成)
4、 [通过写分数,让学生对“二分之一 ”的认识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从实物抽象到符号,学生对分数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5、 我们认识了圆形纸的二分之一,你能折出长方形纸的二分之一吗?要求:先折一折,再把它的二分之一画上斜线。
小结: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尽管折法不同,但只要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张纸的二分之一。
6、 判断下面图形的阴影部分能用二分之一表示的打对,不能的打错。
[通过辩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分数中的“平均分”。学生从抽象的符号回归到实践,完成分数认识的质的飞跃。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师:最后一幅图为什么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让生说出,老师写出以九分之一为例,说明:分数线表示平均分,9表示平均分成9份,1表示其中的1份)要想得到分数必须要平均分。
[学生在认识二分之一的基础上,认识 、 和几分之一,层层递进。教师逐渐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和发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师:下面图形的阴影部分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自己独立完成(互相交流-展示问题)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课堂作业:1、看分数画斜线
2、判断对的打对,错的打错
(1)、把一个蛋糕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三分之一( )
(2)、
阴影部分用四分之一表示( )
(3)、把一张纸先对折,再对折,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四分之一( )
[通过有层次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巩固知识,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使之形成技能,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
在我们学校组织的说课、评课活动中,我作为一名课改一线的老师,也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应用到课堂中,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一些新的变化,教学中有收获与失落,也免不了意外和尴尬。这里我就结合本节课教学谈一些自己粗浅的想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就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小兔子分西瓜,在分西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的分西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2、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我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习的过程,加强了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如果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那也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学生认识了1/2后,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全体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然后再从辨别阴影部分能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认识几分之一时,让学生自己创造出一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互相说说创造出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被调动起了,隐性的心理参与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
3、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于是我不仅为学生设置了一个个数学活动,还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数学交流环境。比如,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表示二分之一时,先让学生自己折纸、涂色,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感受不同的折纸涂色方法,却可以得到同一个分数;再如,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一半,这样就扩充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了学生赏识他人的良好心态,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
4、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本节课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通过直接操作认识理解分数。还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课一开始我用小兔子分西瓜的故事对“如何表示半块西瓜”这一新的问题进行了大胆尝试、猜想。这样设计,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储备,重视了生活对数学学习的作用力,尊重了学生与生俱的探索意识,使课堂成为多层面、交互式活动的窗口,探索成果异彩纷呈,学习热情高涨。
5、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刻注意尊重学生,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了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了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得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习得知识。把“学习数学”变成“做数学”,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由此,我也深深地感受到,教师如能给孩子搭一个舞台,孩子们就能舞出最精彩的人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xiaoxue/40736.html
相关阅读:三年级数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及练习题详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住新房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教案(人教版)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复习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