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语文教案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6 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材简析
本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回忆了骆驼队,着重从“学咀嚼”“谈驼铃”“剪驼毛”“念骆驼”四个方面展开,把自己小时的呆傻天真表露无疑。作者借骆驼队表达了对童年的魂牵梦萦,依依流连。这是本品赏的情感目标。另外,本的描写以一个孩童的目光展开回忆,因此在中有不少孩童特有的语言材质,这是我们在教学中体味感情的主要素材,应该让学生反复品赏咀嚼诵读,并展开想象,把自己的心与林海音的心紧紧交融在一起,达到和谐共鸣,付之动情吟读。这是本教学的重点所在。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学会多音字“嚼”。能正确、流利、有感
情地朗读课。
2.引导学生把握课内容,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四个片断中,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
会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难点
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
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单元学情分析

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揭题,走近林海音。
1.时光悄悄流逝,但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呢?
过渡:刚才大家谈了很多小时候有意思的事。一个人,一件玩具,一次游戏,都能够唤起我们对童年的记忆,这些记忆将成为我们一生的财富和珍藏。板书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这里是什么唤起了作者对童年的回忆呢?
2.读题。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题目有什么不同?
3.老师读题,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画面多么充满诗情画意。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在她脑海中久久难以忘怀的画面吧。再读课题。
4.“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关于作者林海音我们已不再陌生,我们曾在上学期学过她的作品《窃读记》,在那里我们看到了一个酷爱读书的林海音。在这里,林海音女士要向我们展示什么呢?
5.知道了作者,了解了写作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课,请读读课后资料袋,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二、初读课,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把课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想一想,课按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中的哪些自然段?
(1)学词:咀嚼 慢慢地嚼 倒嚼
(2)交流:板书:学咀嚼 谈铃铛 想剪毛 问去处
2.读读小标题,你发现了什么?
(写的都是关于骆驼的事,看起写的事情很多,却都是围绕着骆驼队写的。骆驼队给作者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作者借助骆驼队表现自己童年的生活。)
3.再读课,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三、深入阅读,品悟童年。
1.看图,说说这是作者童年时看到的哪个情景?(看骆驼咀嚼)请找到这一段,大声地读一读,想想你到了什么?
2.指名读这一段,谈谈读了这段后的印象。
预设:
(1)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
想一想,你小时候有没有看东西看呆的时候呢?你们能想象得到当时的神情吗?一个“呆”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再指名读这句话。
(2)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这个排比句让我们感觉骆驼的脸真的很丑,它的牙真的很长,它的态度真的很安静。师朗读,读出对骆驼的厌恶之情,说说,这样读对不对?
(3)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指名读,从朗读中,我们不但感觉到了骆驼是在慢慢地嚼,还能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
3.我们读书的时候,也应该像骆驼一样,静下心,仔细地阅读,慢慢地体会,这也叫咀嚼。让我们也像骆驼一样咀嚼一下课。
请三位同学分句朗读课,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作者观察仔细,写得条理清楚,读起显得格外自然、亲切,让我们产生身临其境地感觉。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应做到这样。
4.齐读这段话。背一背。
5.同学们,这是发生在作者五岁时的事情。请你想一想,当她长大时,还会不会再去学骆驼咀嚼呢?正如结尾所写(齐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了,骆驼队又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四、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2.仿照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课回忆了哪几个片断?背背第四自然段。
二.继续品读,感悟童年。
1.童年过去了,但童年时的一个个画面却在作者的脑海中经常浮现。我们看其他三个片断,请你仔细咀嚼,再在书上写下你读后的体会。
读后交流:你觉得哪儿有趣?预设:
(1)谈铃铛
A.“充满”让我们体会到童年时的林海音特别好奇。
B.读这个片断,说说这对话与平时的对话有什么不一样?我们分角色读一读好不好?可是爸爸的话没有直接写出,你们能猜到爸爸是怎么说的吗?分角色说说爸爸和我对驼铃不同的想法。
C.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
D.爸爸当时听了我的想法,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你知道,爸爸在笑什么?
E.回顾“夏天过去,……我也不会再做了。”
(2)想剪毛 你觉得哪里特别有意思?
(3)问去处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对话分角色朗读。
三、再忆往事,体会真情。
1.当作者人到中年,当她身在台湾,可能会产生更多的人生感触。比如,当她再一次想起自己学骆驼咀嚼的情景,当她再一次想起那挂在骆驼脖子上的铃铛,当她再一次想起那垂在骆驼肚皮底下的长长的毛,当她再一次想起童年时那满脑子的问题,她可能会怎么说?将作者想说的话写下。
2.学生写话。
3.交流:说说你在写这段字时,当时的心情。(体会淡淡的感伤及深深的怀念。)
4.师生合作读这一段。
5.1990年, 72岁高龄的林海音终于重回北京,时间已经过去了42年,
当她看到北京的一切时,她又会想起什么呢?(冬阳 童年 骆驼队)是的,这一切已深深地烙在了她的心头,此时此景,怎能不让她怀念?怎能不让她感伤?让我们一起读——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我的心头。
四、拓展延伸,珍惜童年。
1.写一段自己童年中最有趣的事情。
2.推荐阅读《城南旧事》
教学反思

7*祖父的园子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略读课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阅读习惯。在萧红富有诗意的语言中,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这里充满自由,充满生命的气息。课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课语言富有孩子气,富有诗情画意,读非常亲切,适合学生阅读积累。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能理解“蚂蚱”、“倭瓜”、“蚌壳”、“水瓢”等词;积累“胖乎乎”、“圆滚滚”、“毛嘟嘟”、“蓝悠悠”等词。
2.通过自主阅读,了解内容,体会出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快乐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有感情地朗读课。
3.了解课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通过自主阅读,能把握课的主要内容,并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领悟课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一、导入新课,了解萧红
萧红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呼兰河传》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在这本书里,她用了许多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齐读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把握内容
1.请打开课本,读读课,注意读准生字,读后想一想: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出示:祖父的园子是个 园。(花园、果园、菜园、乐园)你从哪里知道的?这是个怎样的花园?果园里有什么?(检查对课内容的了解,找出相应的段落,读一读,简单说一说。)
2.课写到了在祖父的园子里,哪些让我难忘的童年生活片段?(概括课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体会情感
1.快速默读课中写“我”跟祖父干农活的段落,感受干农活时“我”的心情。(学生汇报交流。主要抓住4、5、14、15自然段进行朗读理解。在评价中渗透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2.选择其中一段读给大家听。点评。
3..除了从干农活体会出,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我在玩?
4.指名读13自然段:读到这儿,你想到了哪个故事吗?
5.你若是在干活时瞎闹玩耍,你的父母会有什么态度?祖父是什么态度?
读6——11自然段的对话。
6.有一个字代表了祖父的态度——笑。从这一笑中,你读出了什么?(宽容、慈爱)
小结:有人说,一个爱你的亲人可以给你造一个天堂,有了祖父这慈爱宽容的笑,我才能在这园子里尽情地玩闹,这园子不就是祖父给我造的一个天堂吗?
四、感悟语言特点,体会表达方法
这种童年生活,你羡慕吗?再次浏览全,找出你认为最有情趣的那一段,细细品味。
1.重点学习第17自然段,指名读,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
2.如果让老师写,我会这样写:花开了,鸟在飞,虫子在叫……
比较品味:意思变了吗?那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体会作者心中是自由幸福的,看到的一切都是自由幸福的)
3.发现一个特殊的句式:“愿意……就……”你能用这个句式说说作者在这个园子里所做的一切吗?(教师随机点评)
小结:作者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生活的快乐、自由、幸福,这种写法就是——借物抒情。
4.有人说,一个人快乐,是藏不住的,一张口,从你说话的声音中都能听得出。你还能从作者的哪些叙述中感受到这一点了?
5.交流。(叙述的孩子气,“胖乎乎、圆滚滚、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等词语。)
你能通过读书,让大家感受到这种感情吗?
五、回扣课题,拓展
1.课大多数字都在写事,但为什么课题强调是“祖父的园子”呢?
全班交流。(园子是她的乐园,给了她自由,给了她快乐,所以这个园子在她心中,才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温馨,那样的难以忘怀。她的自由快乐自这个园子,还自于慈爱的祖父。因此,这园子已不是普通的菜园、花园,而是一个充满了爱的乐园。所以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
2.:在这里,我们读到了一个孩子自由的空间和快乐的心情,不过,在老师读完作者萧红的原著《呼兰河传》后,对这篇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著名作家茅盾曾对《呼兰河传》有过这样的赞誉──“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请大家课后去读读萧红的《呼兰河传》,用心去感受。
教学反思


8 童年的发现
教材简析
课讲述了作者9岁时发现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课堂上作者想起自己9岁时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因而当众受罚。课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此引发思考及老师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采用倒叙的方式,回忆部分又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叙事中,作者的意识在飞快地流动但脉络清晰,所叙之事也环环相扣,故事情节充满童真童趣,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展现了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知识的渴求,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是一篇向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精神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通过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理解“胚胎、随心所欲”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想象、概括小标题等形式理解课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3. 了解作者童年的发现,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富于幻想”的性格特点。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阅读把握课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我”是怎么发现的;引导发挥想象,感受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1.理清的结构脉络。
2.创设情境,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 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当我们渐渐长大,童年便如风中的羽毛越飘越远。但是童年时代发生的一些事情却常常会萦绕心头,久久难以忘怀。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课《童年的发现》。读课题。
二、初读课,了解大意。
自由朗读,说说课写了什么。
(概括交流:课写了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经过,后因这一发现被老师误解受到惩罚。)
哪些段落是写我发现的经过?(3-12段)
哪些段落是写我被老师误解而受罚?(13-18段)
三、了解“我的发现。”
(一)理解:胚胎。
出示解释(有条件的可以展示胚胎发育图片):胚胎是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动物体,由卵受精后发育而成。人的胚胎借脐带与胎盘相连,通过胎盘从母体吸收营养。妈妈肚子里的宝宝,就是从一个小小的胚胎发育成胎儿的。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成长过程就是胚胎发育的过程。
(二)了解“我”发现的规律。
1.课中有一句话,比较详细地描写了我所发现的胚胎发育规律,请你找到句子读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发现。
2.出示下面两句话,比较。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九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表达一个具体,一个简洁。
3.指导朗读。
“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1)师补充进化论知识:这种“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发展”的理论叫——“进化论”。进化论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提出的。这个发现被恩格斯誉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谈感受:学到这里,说说你现在的感受。
费奥多罗夫——了不起(自豪,骄傲)!
(3)朗读句子。
四、学习第二段——“发现的过程”。
(一)了解发现的经过。
胚胎发育规律是怎么被费奥多罗夫发现的呢?请认真读3-12自然段,想想“我”的发现经历了哪些过程,把每一个过程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
(二)交流。梦见飞行——请教老师——探究猜测
(三)精读发现的步骤。
1.学习发现经过之“梦见飞行”。多种形式朗读,感受梦想的奇妙。
(1)师范读。生闭上眼睛想象梦境,谈感受。
(2)师引读并拓展说话,感受作者“异想天开”、“天马行空”、富于幻想。
师:我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
飞过——(生:街道上空);
飞过——(生:白桦林梢头);
飞过——(生: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
飞过——(生自由想象说)。
我想去哪里就飞到哪里,真是——(用课中的词)“随心所欲”。
(3)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学习发现经过之“请教老师”。
过渡:“我”和同学经常在梦中飞翔,我们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便去请教老师。
(1)同桌分角色读读我和老师的对话。
(2)请“学生”说说:你一个接着一个提问,当时是怎么想的?
请“老师”说说:你刚才与学生的谈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想象当时的情景,师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3.学习发现经过之“探索猜测”。
过渡:老师的答案并不能令我满意,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对于“人究竟是怎么的”的这个答案的渴求越越强烈。
出示句子:“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1)为了解开人是怎么的谜底,他是怎样研究这条鱼的呢?他翻覆去地在看些什么?想些什么?
(2)朗读这句话。
4.再次感受作者的自豪,朗读。
我终于找到了答案。这个发现是多么不容易啊,所以费奥多罗夫一想到这个发现他就会从心底升腾起一种自豪感。一起再读读这句话。
“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五、小结;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费奥多罗夫发现胚胎发育的经过,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段话。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二、学习第三段——“误解、受罚”。
过渡:三四年过去了,六年级的一堂生物课上,这个发现在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作者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而当众受罚。
1.创设情境想象,感受“受罚”的情景。
1)出示句子:“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钱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
2)请你联系上下,想象一下,如果当时老师继续问下去,容我解释,我会如何应对,同学又是什么反应,教室里又会是一副怎样的情景,请你发挥想象,再现当时的情景。
3)学生想象,练写。
4)交流。
2.理解难句。
老师误解了我,同学们嘲笑我。这时候,费奥多罗夫会想些什么呢?
1)出示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
2)读句子,理解。
3)讨论交流。
经历了曲折的探究之路,发现了胚胎的发育规律,在我的世界里,这是一个多么重大的发明与发现啊;被老师轰出教室,被同学嘲笑,这就是我受到他“驱逐和迫害”。
4)感受作者的精神。
出示句子,填空补充:
“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但是……”
5)小结:小朋友用自嘲的方式,表达了他对这件事的看法,也告诉我们,无论遇到驱逐还是迫害,不管前面是荆棘还是挫折,都牵绊不了费奥多罗夫在科学道路上的探究的脚步。多么乐观,多么幽默,多么顽强!
三、感受人物形象。
1.学到这里,你喜欢这个小朋友吗?(交流。)
2.小结:作者是一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富于幻想,执著探究的孩子。
3.出示简介。费奥多罗夫:俄国天学家,俄国最早提出飞向宇宙的宇航学奠基人;也是一位极富创见的思想家,一个独特的哲学体系和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最大胆的乌托邦的创始人。费奥多罗夫学问渊深,博览书史。他不仅精通欧洲各主要语言,而且对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东方语言也颇有研究。他在哲学、自然科学、艺术上都有很深的造诣,被称为“百科全书” 。
四、总结。
童年的发现,尽管有时侯别人会觉得可笑,甚至会招麻烦,可是,也许这正是你研究创造的开始。所以,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用你这双明亮的眼睛去发现世界,享受发现的快乐。
作业。在追求科学的路上,科学家受迫害的事例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 习作二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难忘童年》,与课结合得非常紧密。刚读了关于童年的诗和故事,转而讲自己童年的故事,既有利于激发学生讲述的兴趣,又把学生的目光从书本引向了生活。
本次习作是看图作。图中表现的是关于孩子们进行小足球比赛的一个场景。图中只有守门员和观众,留给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意在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从图中感受童年生活的有趣和快乐。
教学目标
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
2.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3.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实感。
4.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点
通过讲述童年故事,收集反映童年难忘的生活片断,通过交流,拓展学生的思路,使他们从不同角度讲述自己童年的故事,在交流中表现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进一步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激发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难点
把故事讲述具体,清楚,并能注意表达方式,使其能引起听众的兴趣。并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交际与习作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有关童年的音乐磁带。
2.收集有关童年的碟片及照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启发谈话,生活导入
1.激趣导入。 播放歌曲《童年》。师:同学们,你的童年生活有趣?你愿不愿意把你的有趣故事介绍给大家?今天咱们要开个小小的座谈会,主题就是《说说我难忘的童年趣事》。
2.谁说说什么是有趣的事情?(学生自由发言)
二、教师示范,介绍一件趣事。
1.老师讲述一个童年有趣的故事。
2.学生评议有趣在哪里。
三、自由交谈,介绍自己的童年趣事。
1.教师提示:把自己的有趣故事说给大家听,大家一定会很快乐的。你愿意让大家快乐一次吗?
2.提示方法:要注意把故事说完整,把有趣的生活细节说出。让大家听了十分开心。如果能说出自己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就更棒了。
3.学生默想自己的童年趣事。
4.小组学生充分交流,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5.小组评选谁说的最棒。
四、集体交流、评选最佳
1.教师引导激励:下面由各小组选出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其他同学都是评委。交流完之后,我们要评选一次故事大王。看看是今天的故事大王,好吗?最后,老师要根据大家的评议,选出最佳评委若干人。
2.教师提示方法:①要注意把故事说完整,把有趣的生活细节说出。②要注意说的表情和姿势,可以带上动作。
3.代表交流。学生评议。说说谁讲的好,好在哪里?你明白了什么。
4.评选故事大王。
5.评选最佳评委。
第二课时(习作训练)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1.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童年是那会飞的梦,是那一串串有趣的“冰糖葫芦”上的笑声,是那一朵朵飘舞的雪花……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字把它表达出,好吗?
2.提示:在头脑中过一遍“电影”,想一想,你的童年有哪些有趣的事。
3.教师激励:比一比,看谁说的事情有趣。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细心读一读“作内容”,思考这次作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出示习作要求:
①写看图作。②如果你不想写看图作,也以写童年趣事。③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④写完后把作念给他人听,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
3.今天,我们就围绕“童年是欢乐的、有趣的”这个中心,记童年的一件趣事,好吗?
4.指导理解“趣”。
(1)同学们,你觉得哪些事是趣事?
(2)其实啊,这个“趣”字,我们还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理解它?
老师友情提示:
意趣。童年时的探索、发现、刨根问底,虽然稚气可爱,可反映了你希望了解外界奥秘的求知欲望,是一种“意趣”。
情趣。童年时的你,天真可爱的,极富情感,对父母的亲情、对伙伴的友情,同样很有趣,是一种“情趣”。
乐趣。童年与欢乐应该连在一起。爱玩、寻开心是你的特点,所以常会有许多寻开心的“乐趣”。
傻趣。你常会做傻事、蠢事,闹出种种笑话,这种“傻趣”也往往最能反映你纯真的心。
5.我们正处于童年这个五彩缤纷的时代,谁没有趣事呢?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6.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②要根据我们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打雪仗,可以是做游戏……
三、充分交流,开拓思路。
1.小组学生充分交流,说说自己最想写什么?
2.在小组内畅谈自己的童年趣事。
教师提出要求:谈的时候,要尽量讲清楚你是怎样发现的?发现了什么?然后按平时惯例,小组内每个同学轮流发言,当一个同学讲完后,其他组员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等一下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发言。
3.学生谈自己的童年趣事,教师相机点拨,拓宽思路。
请同学们认真听,听完以后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4.学生通过相互启发,确定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把思路打开。
教师强调:在习作时,想想自己最想写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如何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完整,写清楚。要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写出自己心里的有新鲜感的语句
5.再读习作提示,拓展思路。
四、范引路,讨论写法。
1.教师念范《童年趣事》。(学生人手一份)。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我听着《童年》这首歌,便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趣事。
我四岁那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天热极了。妈妈带着我上街买了一个圆圆的大西瓜。到了家,妈妈刚把西瓜放到八仙桌上,我就迫不及待地问妈妈: “什么时候吃西瓜呀?”
“你这只小馋猫,爸爸在田里干活,一定很热,等他回,我们一起吃。”妈妈笑着回答,走进灶头间里去了。
我盯着西瓜,舔了舔嘴唇,又跟妈妈吵着要了一回。可妈妈就是不同意,于是我撅起嘴,动开了脑筋。一会儿,我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那时候,我人矮,没有八仙桌高。于是,我悄悄地把椅子移近八仙桌,又小心地爬上椅子,用小手把西瓜轻轻一推,西瓜慢慢地向桌边滚动了。这时,我赶忙跳下椅子,并叫了起:“妈妈,西瓜要滚下了!”话音刚落,没等妈妈走出灶头间,西瓜“啪”的一声掉在地上,掉成好几瓣。
妈妈捡起西瓜,一边埋怨,一边叫我赶快吃掉几块。我高兴极了,边吃边露出得意的样子:妈妈这下可上当了。我偷偷地朝妈妈一看,见她没发现什么破绽。于是,我咧开嘴笑了。
“笑什么?”妈妈奇怪地问道。
“西瓜又凉又甜,真好吃!”我调皮地回答。其实,我的心里最明白。
现在回想起,可真觉得有点好笑。
2.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再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3)“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如果有请马上写下。
五、自由拟题,点拨写作。
1.教师指导:写童年趣事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事情的经过要详细写,特别是有趣有意义的地方作为重点写。
2.指导学生阅读自己搜集到的成功范,体会别人的表达方法。知道学生体会别人成功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具体描述生活细节的方法。
3.帮助学生整理思路
①发生在你童年的许许多多的事情中,哪一件你觉得既有趣又有意义?
②、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有哪些人参加?经过怎样?
③、这件事是怎么有趣的?有什么意义?
4.自主拟题,打开习作思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习作内容,尝试个性化拟题。(例:《难忘的──》《××,您好吗》、《留在我记忆深处的》、《“哈哈!想起我就想笑”》《童年趣事》、《××(指物)的故事》……)
③交流自拟的题目,欣赏及评点。
④总结点拨写法:如写《留在我记忆深处的》题目,可这样指导:宜采用倒叙方法。藏在记忆深处的往事,可借助一条线索将它引出,它可以是一句话、一首歌、一件日常用品、一幅照片等,引出一段生活经历的回忆,写出自己的一片真情。这种睹物思人、借物写人的,在叙述时要动真情,要重视自己心理活动的展示,在叙事基础上结合描写、抒情,篇末宜点题。
再如写《××的故事》,可这样点拨:这样的,一般适用第一人称写。人和物的关系,应该是的重点部分。比如人和物发生了什么联系,这一联系后又有什么变化,最后的结果又是怎么样。“故事”要写清楚。“物”的形状、历、特点、作用也应写具体,能给人一个鲜明的、使人的情感有所依傍的基础。要注意“物”的特殊作用,作些必要的铺垫、渲染,挖掘出这个“物”的精神价值、情感因素。写作时要物人一体,活色生香。在情感表达上,应力求含蓄、蕴藉,让它慢慢地从物体中渗透出,做到浑然一体。
教学反思:


回顾•拓展二

教材分析
“交流平台”谈的是怎样入情入境朗读课的问题。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反映了作者真情实感的,只有入情入境地朗读,才能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实际上是对学生读书的一个引导。教学时,不仅要把它作为一项教学内容,还要把它作为一个教学过程,在指导学生读每篇的时候,搭建起这样一个交流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在交流中达到把课读得有感情的目的。
“日积月累”安排的内容是名言和诗句,通过朗读积累,体会人生的一些道理,懂得少年应该立志、好学、惜时、求索等道理。
“课外书屋”向学生推荐的是高尔基的《童年》。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成本的书,在读书中积累语言,在读书中体会情感。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交流,复习回顾本单元所学课在内容、表达方式上的特点,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并通过自由读、分角色读、诵读等多种读表达课情感。
2.通过课前搜集资料、查字典突破难字理解、同学交流等,懂得名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初步学会运用于合适的情境中。
3.通过名家名篇中经典语段的赏析,激发学生阅读名家名篇的兴趣,并积累读书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课表达的真情实感。
2.引导学生赏析名篇中的精彩语段,进行读书方法的积累、引导。
课前准备
1.课前查资料,了解名言、诗句的作者、出处。
2.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一、交流平台
1.导入:同学们,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我们阅读、赏析了几篇写我们同龄人生活的课,我们被深深地感染了。课中的那些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读起非常亲切。
2.学生小组交流:说说课中的哪些事让你感到特别亲切,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3.全班交流。
二、交流从课得到怎样的启示
  1.导语:作者怎样做到让这样亲切感人,打动我们呢?
  2.学生发言。归纳小结:
(1)作者把看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下,不说假话,比如,《祖父的园子》里,把“我”的顽皮、干的傻事都一一写下,这样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2)作者观察细致,把细节描写得很生动传神,比如《冬阳•童年•骆驼队》中对“我”模仿骆驼磨牙动作的描写。由于作者描写细致,所以更能表现童年的天真无邪。
(三)交流读书方法
  1.导语: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样的课呢?
  2.归纳: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读正确、读通顺;其次要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次,在读的时候脑海中要呈现出课描写的场景,想象:如果是自己将会怎么做?把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读出。
3.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进行诵读。
二、日积月累
  1.借助手头预习时掌握的学习资料,自由读,通过查工具书,试着理解句子大意及出处,有不理解的可与小组同学合作探讨。
  2.指名诵读,初步理解句子含义。3.交流句子含义。
第一句: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止息。
第二句: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
第三句:不要虚度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
第四句: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
第五句: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我将不断地追寻、探索。
第六句:不积累半步一步的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细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4.说说从这些句子中受到怎样的启示,为什么。
5.指导诵读,注意句子的节奏、韵律。练习背诵。
6.交流课外收集的的类似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
三、课外书屋
  1.教师诵读,激情引入:教师深情地朗读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童年》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读后问:知道是谁写的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明:这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著名小说《童年》。(出示《童年》这本书)大家有兴趣读吗?本周,我们将开展一个读书交流活动,主要就围绕这部书进行,现在我们就分头准备吧!
3.学生互动,简介该书内容及其他与之相关的两部作品──《在人间》与《我的大学》。大致了解高尔基其人其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让我们一起看看这部书的精彩片段吧!(用呈现《童年》的四-五个精彩片段)。自由读读,交流感受。    
5.师生根据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推荐其他名人、伟人传记,并介绍其主要内容,将书目板书于黑板上,供学生阅读时参考。
教学反思:


10 杨氏之子

教材分析
《杨氏之子》总共5句话,55字。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第二》的第四十三则故事,是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言。《世说新语》一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大意是这样的: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孩子给孔君平端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故事情节简单,通过孔君平和杨氏之子的巧妙对答展现了精妙幽默的语言,塑造了机智风趣的人物形象。其中“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是故事的重点部分。这两句对答的话精彩之处在于,孔君平在姓上做,由“杨”姓想到了杨梅;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由“孔”姓想到了孔雀。更妙的是杨氏之子的对答采用了否定的形式,以“未闻”的婉转语气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体现了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言,对言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把课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另外,本课后面还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搜集熟语、短;搜集提示语何广告词;搜集相声、评书或影视作品的精彩对白,并演一演。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应与课学习有机结合,在语课、语活动中积极创造展示的机会。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
3.能理解课意思,体会语言地巧妙艺术。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把课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准备
能体会对答的精妙是在各自的姓上做及杨氏之子对答的婉转语气。
教学课时: 2课时
单元学情分析

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学习单元导读
1.我们语课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学习语言,学习怎样与人交流,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段话,幻灯出示: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这就是合理使用语言的艺术。(板书:语言的艺术)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学习这组课,如何学好这个单元呢?读了单元提示你就明白了。
2.读“单元导读语”后简单交流。
二、导入新课、理解课题
中华明远流长,孕育了历代许多杰出人才,他们从小就在生活学习中展露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曹植做七步诗等。
今天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古代献记载中的一个孩子的言谈机智的故事。(板书课题:杨氏之子。)这个孩子就是杨氏之子。
齐读课题。说说课题的意思:姓杨人家的孩子。氏,姓氏。
引导学生说说议议,比较“×氏之子”与“×氏之女”的区别。
三、读出停顿、读通课
《杨氏之子》是古代献《世说新语》中的一个小故事,是用古代的书面语言记载的,这就是言,跟我们平时学的白话很不一样。同学们是不是对这样的很好奇啊?那就让我们都感受一下吧!
1.出示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交流: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名2-3人读课,随机重点指导读准“为(第四声)”,“曰”,“应(第四声)”。
3.大家从影视作品中看到过古人朗读诗时的样子吗?在古代读是很风雅的事,古人读时很注意停顿、节奏和韵律。(教师范读。)
4.边听边用笔在中做上记号:你们听出了老师读的哪里和你们的停顿和节奏不一样?
交流:
预设一: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注意“甚”读重音。
预设二: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注意“诣?其父”之间和“乃?呼儿出”之间的停顿。讲解:孔君平是一个人的名字。
预设三: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注意“指以示儿?曰”之间和“此?是君家果”之间的停顿。“孔”指的是谁?指导书写,“曰”不能写成日。
预设四: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注意“应声答曰”之间无停顿,“未闻?孔雀”之间和“家?禽”之间的停顿。孔雀是鸟类,鸟类又称为(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家禽”,因此“家?禽”之间要停顿,教读“夫子家?禽”2-3遍。指导书写“禽”字结构要匀称笔画要正确。
交流时,逐句教读,先让学生谈停顿与节奏不一样之处,再模仿老师的读法读一读,尤其是末一句的停顿是难点。
5.学了课的停顿和节奏,就请跟着老师读读。逐句读,再齐读。
四、读懂课、读出智慧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你肯定对这篇言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谁能说一说这篇言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引导学生讲解意思,不需追求完整。)
2.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思考:
预设一: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⑴你怎么知道“甚聪慧”就是讲杨氏之子很聪明?(看注释。借助注释是我们读懂言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⑵谁还能用这个方法读懂哪些词语和句子?如,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孔指以示儿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预设二:为设果,果有杨梅。
⑴你是怎么知道这里是指杨氏之子为孔君平摆放水果的?(联系上。联系上下也是读懂言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中还有哪里可以使用这种方法读懂?如,乃呼儿出(招待孔君平)。
同学们真聪明,用中的话说就是(甚聪慧)。当然,读懂言还有很多种方法呢!比如查阅工具书、利用成语典故等理解。随着我们语学习的深入这样的方法会更多更巧妙的。
2.你觉得这个故事中哪里写得最有意思?(幻灯出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⑴自己读读这两句话,想象当时情境,他们会是怎样的表情怎样的语气?试一试。
⑵现在老师就是孔君平,谁是杨氏之子和老师对答一番?2-3人,对出“应声答曰”的速度。
这就是“应声答曰”,可见杨氏之子(甚聪慧)。
⑶为什么这两句话很有意思?(这两句对答的话精彩之处在于,孔君平在姓上做,由“杨”姓想到了杨梅;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由“孔”姓想到了孔雀。更妙的是杨氏之子的对答采用了否定的形式,以“未闻”的婉转语气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
预设一:此
“此”指什么?(杨梅)怎么是君家果呢?孔雀怎么是夫子家禽呢?(在姓上做)板书:杨梅 孔雀
预设二:夫子
“夫子”指谁?(孔君平)板书:孔君平。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夫子呢?女人?普通人?请同学们读一下中的第一个注释就明白了。“夫子”指士大夫阶层之类有化的人,是尊称。如,孔子可称为(孔夫子),孟子可称为(孟夫子)等,这样的称呼体现了一个人的(礼貌)。
还有哪个词语也体现了杨氏之子的礼貌?
预设三:未闻
师生对答比较: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有何不同?(更委婉)
⑷听了这样的对答,孔君平会怎么说?(甚聪慧)
五、美读课,熟读成诵
1、了解了课内容,体会到了两人的语言精妙,如果再读出大人小孩的口气会更有滋味的。学生练读。
2、个别读两人。
3、配上古筝曲会更有韵味。齐读。
4、背诵课。
六、作业练习
1、抄写课2遍。
2、课外搜集一两则《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
七、板书设计
语言的艺术 杨氏之子 杨梅
孔君平 孔雀
第二课时
一、应对导入
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考考大家应对能力。
1、对诗句。教师说前半句,学生集体对出后半句。
2、反应能力应对:
师:你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真可爱! 学生的应对就要符合礼节和辈分。
同学们甚聪慧啊!上节课我们也感受到了杨氏之子的聪慧。这节课我们继续我们的语言艺术之旅。
二、复习旧知、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将最精彩的两句话写在作业本上。请一生到黑板上默写。
2、这就是言的精彩,用简短的词语和句子用最精炼的方式表达出。
如果姓“李”呢?——此是君家果 未闻李子是夫子家果
如果姓“柳”呢?——此是君家树 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树
……
让我们再有滋有味地读读这篇课感受一下语言的精妙吧!师生齐读。
3、《世说新语》这本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运用语言巧问妙答的精彩小故事呢!
幻灯出示: (一)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注解:内集:家庭集会。 太傅:古代官名,本指东晋时的谢安。俄而:不久,一会儿。差:差不多。
(二)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解:尝:曾经。 邪:语气词。
⑴说说能用什么方法读懂这两则小故事?
⑵读懂故事,交流大意,体会语言精妙。
精妙一:未若柳絮因风起。尤其是“未若”二字。
精妙二: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尤其是“譬如”二字。
4、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精妙地说话的例子?学生自由交流。
三、综合学习、拟写提示语
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关键是要善于发现。
1、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
⑴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熟语和短,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⑵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⑶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2、拟写提示语、广告词。
⑴幻灯出示,比较“严禁践踏草坪”和“别踩我,我怕疼”两句,哪句更能打动你?
⑵所以,拟写提示语和广告词最重要的就是能根据表达对象的特点写得能打动别人的心。
幻灯出示:
请为下列几种情况撰写提示语或广告词:节约粮食、节水、环境保护等的广告词;图书馆内、汽车站、火车站等处的提示语。(学生交流。)
3、按照四人小组结成合作团队,确定学习项目:其中搜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的小组试着排演其中一幕或一部分
四、总结
老师相信,“语言的艺术”这一组课的学习以及综合性学习活动一定能使我们感受到汉语的无穷魅力,并且通过学习能让我们更准确、巧妙的使用汉语。
(附录:学生撰写的提示语和广告词
学校餐厅中:除了餐具,什么都别留下!——曹晓
水龙头前:只要再紧一点,我就不用流泪了。——韩佳
班级管理:请给纸屑找个家。——黄璐
学习上:“学习”两个字的拼音中,都有“X”,“X”代表着十字路口,请在认真思索后再做抉择。——顾孟伟
……)
教学反思



11 晏子使楚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历史故事,选自林汉达主编的中国历史故事从书中的《春秋故事》。课讲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课中晏子是怎样智斗楚王的,为什么晏子的话会驳得楚王无言以对?用心体会人物语言,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理解课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
  能理解课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准备:相关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出现过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一位。(板书:晏子)他原名叫做晏婴,你知道人们为什么称呼他“晏子”吗?古时候哪些人的称呼中有“子”?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呢?
简单交流后小结:孔子、孟子等都是古代的大学问家,晏婴称为“晏子”定有他过人之处。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看看他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板书:使楚)
二、初读课,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幻灯出示要求:
(1)给自然段标上序号(2)读准生字词,读通课。
(3)边读边想,课讲了晏子出使楚国时的哪些事?
2.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大夫”,(指生读)dafu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如今这个词语还可以怎么读?(指生读)daifu 大夫就是?
(2)交流:晏子出使楚国时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晏子出使楚国时楚王三次侮辱晏子,但晏子巧妙反驳,使得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随机板书:楚王 晏子
侮辱 反驳
不敢不尊重
3、谈谈对晏子的初步印象:你觉得他有什么过人之处了吗?
简单交流:机智过人、能言善辩、不卑不亢等。(尊重学生个性见解。)
三、指导朗读对话,感受人物形象
1、默读课,找出三次交锋时楚王和晏子的言语表现。
2、读后交流,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依次说出楚王和晏子的言语并按三次交锋的顺序幻灯出示。
第一次交锋时,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晏子怎么说?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楚王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呢?”
……
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
楚王不甘心就这样失败。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
晏子面不改色,他站起说:“……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3、研读第一次交锋。
请同学们看这三次交锋对话中,只有第一次没有直接写楚王的语言,你能将描写楚王的句子改成他的语言吗?
(1)可以改成:楚王吩咐手下说:“晏子身材矮小,在城门边开个五尺高的洞。他一到楚国,就把城门关了,让他从这个洞进去。”并将句子幻灯出示补在晏子说的话前面。
(2)个别读,读出楚王的傲慢无礼不可一世。再齐读中原句。
(3)看到此情此景,楚王如此侮辱人,晏子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师读晏子的话,故意读得火冒三丈的样子。
晏子这样说话可以吗?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是啊,明知有气现在也只能暂时忍着,那又该怎样说呢?(心平气和、不卑不亢地说)练一练。
(4)指名2-3人,师生对读。读了晏子的语言,你体会到了什么?
随机板书:不卑不亢、沉着冷静、以国家大局为重
(5)说说晏子说的话有几层意思?
出示:第一层: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第二层: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第三层: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言下之意:楚国是狗国。)
第三层意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4、研读第二次交锋。
第二次交锋时,我们又该怎样读楚王和晏子的话呢?(同桌讨论,交流读法。)
(1)楚王为什么这么读呢?抓住“瞅、冷笑”体会楚王态度。(像第一次一样是对晏子个人的侮辱,既而侮辱齐国。轻蔑、取笑)
(2)晏子为什么又这么读呢?
知道其中三句话在《晏子春秋》中是怎么说的吗?(板书: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我们平时碰到的很多成语就是自于古代的书籍中,那些书中的典故往往就成了现在的成语。
抓住“严肃地、装着很为难的样子、拱了拱手”体会晏子以退为进的聪明机智。
(3)同桌再分角色对读。
(4)说说晏子这几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可以用刚才的方法把意思一层一层地说一说。
幻灯出示:
第一层: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第二层: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
第三层:(楚国是下等国家。)
我们发现晏子反驳楚王的侮辱时都用这样的方法,这就是三段论。
5、有感情朗读前两次交锋。
我们已经学了前两次交锋,请一个同学当楚王、一个同学当晏子,我们大家读叙述部分,读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小结课、布置作业
1、积累成语:抄写“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
2、将前两次交锋的故事说给家人听。
五、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楚王 晏子
侮辱 反驳
不敢不尊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简单复述前两次交锋的内容。
二、研读第三次交锋
正当各位向齐王汇报情况时,楚王和晏子的第三次交锋又开始了。自由读第三次交锋时的对话。
1、有哪些词语读不懂?教师讲解:淮南、淮北、枳等意思;学生联系上下理解:水土不同。
2、楚王为什么是“笑嘻嘻”地说呢?(直接对齐国的侮辱。给晏子难堪,给齐国难堪。)
3、晏子“面不改色”说明什么?(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4、你能用三段论的方式说说晏子的话吗?言下之意是:楚国社会风气不好。
5、分角色对读。
三、迁移练笔
1、楚王三次侮辱晏子,都被他一一驳倒,他的绝招就是三段论,三句话一层一层推进,有序而严谨,从容而缜密,你能用他的方法说说下面两个话题吗?
幻灯出示:
话题一:楚王尊重的是比他厉害的对手。
晏子在三次交锋中都让楚王败下阵。
——————————————。
话题二:我们都知道:温室里的花草搬到室外就会枯萎,没有经过锻炼的孩子离开父母就无法生存。根据他们之间的关系完成下列句子。
————,可是————,还不是因为————。同样的道理,——————。这就说明————。
2、简单交流。
四、排演课本剧
1、小组内选择角色。
2、表演要求:可以进行创造性的表演。根据角色的性格特点,改编语言,加上动作手势和神态。
3、各自排演。
4、汇报交流,师生共同点评。
五、拓展总结
1、楚王三次侮辱晏子,都被他一一驳倒,楚国反被取笑,三个“只好”说明了什么?
可以谈楚王,也可以谈晏子。最后由教师归结到对晏子品质特点的归纳。随机板书:能言善辩、热爱祖国、正气凛然
2、凭着晏子的能言善辩,满腔爱国热诚和浩然正气,使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在晏子等人的努力下,齐国成了东方大国,成了战国七雄之一。许多年后,晏子早已离开了人世,齐王在一次早朝时回想起这段往事,他感慨万千地写下了这样的话语——
幻灯出示:
“念晏卿舌战楚王,临危不惧,大义凛然。今国安而盛,临淄城内,街道宽阔,屋舍俨然,店铺林立,货摊相衔,人烟稠密。大街肩摩股击,小巷熙攘往,殷实而富足。此乃相国之馨德也,感激涕零。”
——《史记—管晏列传》节选
教师朗读,适当解释。
3、总结导读。
正是晏子的能言善辩让楚王自取其辱,正是晏子的爱国热情让他不辱使命,正是晏子的凛然正气使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不敢不尊重齐国了,更是这些原因让晏子其人其事永载史册千载传诵!
幻灯出示《晏子春秋》简介:
《晏子使楚》这个小故事选自于中国最古老的传说故事集——《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记叙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言行的一部书。全书共8卷,记录了晏子的215个小故事,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婴和众多陪衬者的形象。
相信同学们读了此书,会对晏子有更充分的了解。
六、作业
1、搜集《晏子春秋》等古代书籍中的智慧小故事。
2、在学完《半截蜡烛》后将课改写成剧本。
七、板书设计
能言善辩 热爱祖国 正气凛然
附学生改写《晏子使楚》剧本
……
场景二
【楚王得知齐国大夫晏子访的消息,传召大臣商议对策。
楚王 (清了清嗓子)诸位大臣都已知道齐国使者晏子要访问我国的事了吧!
大臣1 大王,如今齐楚争霸,既然齐国使者主动访,我们一定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灭灭齐国的威风,让他们知道我们楚国的厉害。(一脸坏笑)
楚王 (点点头)说得好!我们就让晏子风光访,无颜回国!(皱起眉头)可我早就听说那晏子聪明机智、智谋过人啊!不好对付啊!
大臣2 哈!大王不用担心。(捋着胡须,洋洋自得)我早已知道那晏子身材矮小,我们不妨就在城门口开个五尺高的洞。让他从那儿进城,他还不颜面扫地?到时,齐国的脸面可就丢大喽!(一边说,一边笑出了声,一副势在必得的样子)
大臣3 (迫不及待)还有,您还可以找个人假扮齐国人,让他在大殿前走过,若问他是哪国人,让他答是齐国人,若问他为何在此,让他答犯了盗窃罪。那齐国不就成了个品行极为低劣的国家了吗?让那晏子无地自容。
楚王 (开怀大笑)哈哈哈哈……诸位大臣真是机智过人啊!那咱们就“恭候”晏子的到吧!
众人齐笑 哈哈哈哈……(众人下,换场景)
场景三
【一阵马蹄声,晏子上。楚国城门紧闭,一旁敞开着的洞却格外显眼,洞旁站立一个侍臣。
侍臣 想必您就是齐国的晏子大夫吧!楚国欢迎您的到访,这边请!(边说边用手朝那洞口摆了摆)
晏子 (装作毫不在意地瞥了一眼)哦,这就是你们楚国的城门?这分明是个狗洞嘛!(故意无奈地摇了摇头)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里钻进去呢!(略带嘲讽地笑了笑)我得先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侍臣 (一时语塞)啊?!……那……请您稍等。(侍臣下)
……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xiaoxue/42958.html

相关阅读: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导学案(语文S版)
五年级上册语第六单元导学案(语S版)
2013五年级语上册期中复习必背内容汇总(人教版)
《窃读记》教案学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北师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