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周长》集备稿
一、单元目标
1、总目标: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直线图形的周长;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2、课时子目标
(1)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认识周长)目标: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具体做到: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较规则图形的周长;能合作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会比较相关图形的周长;
(2)第二课时《游园》(图形的周长)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探索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学会计算多边形的周长。
具体做到:知道求某一图形的周长需要哪些数据并会测量;根据已知数据或测量出的数据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多边形的周长;用乘法意义解释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简便运算的算理;知道周长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3)第三课时《花边有多长》(长方形的周长)目标:通过求几个长方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一般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力。运用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1、
具体做到:求长方形的周长会运用(长+宽)*2计算;会看表格求周长并填写。P49第2题
(4)第四课时《地砖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目标: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通过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想一想自己探索出求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并会计算正方形周长,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思维能力。
具体做到:用乘法意义解释正方形周长公式;会计算正方形周长。
(5)第五课时《练习六》目标:熟练掌握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相关的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做到:能解释所列算式的意义。
二、知识单元结构图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下册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二年级下册
认识角
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认识平行四边形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认识周长
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直线形图形周长
运用周长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三年级下册
认识面积的意义
认识面积单位
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四年级上册
认识线与角
三、重点剖析
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认识周长)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会测量并计算基本图形的周长。
本重点包含的要素分析: 会描出图形的边线;这个图形必须是闭合的;边线“一周”的长度和就是图形的周长。
突出重点的策略:借助教学具,通过观察与操作,如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去认识周长。
与其他教学重点的联系:理解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为后面学习计算规则图形的周长做准备。
第二课时《游园》(图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规则图形的周长。
本重点包含的要素分析:要分清每条边长是多少米,再根据数据特点选用简便方法求周长。
与其他教学重点的联系:让学生初步探索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
突出重点的策略: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分清每条边长是多少米;展示学生的不同解法,选用简便方法。
第三课时《花边有多长》(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本重点包含的要素分析:长方形对边的长度相等;长方形周长的三种计算方法:①四条边的长度直接相加②长×2+宽×2③(长+宽)×2。
突出重点的策略: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互相交流并展示不同的方法。
第四课时《地砖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本重点包含的要素分析:正方形是长和宽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①四条边的长度直接相加②边长×4。
突出重点的策略: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互相交流并展示不同的方法;根据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引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第五课时《交通与数学》
教学重点:能运用乘法、搭配等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本重点包含的要素分析:正确计算乘法算式;懂得如何按要求去选择、搭配;通过实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突出重点的策略: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懂得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四、教学难点的剖析
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认识周长)
难点教学具体表现为:1、在描一描、摸一摸图形或物体的边线一周的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原因分析:学生会把图形的边线等同于图形的周长,应该是图形边线的长度才是它的周长。
解决策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让学生在动手描、摸的过程中,充分感知“哪里是边线?什么是周长?” 通过动手测量、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加深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第二课时《游园》(图形的周长)
难点教学具体表现为:1、根据图形的的特点,灵活选择简便算法。2、能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原因分析:未充分利用图形的特点进行计算。
解决策略: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各种算法,并加以比较,充分感知和体验到哪种算法最好。
第三课时《花边有多长》(长方形的周长)
难点教学具体表现为:1、根据长方形的“对边长度相等”的特点,灵活选择简便算法。2、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原因分析:未充分利用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特点进行计算。
解决策略: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各种算法,并加以比较,充分感知和体验到哪种算法最好。
第四课时《地砖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
难点教学具体表现为:1、根据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的特点,灵活选择简便算法。2、能根据长、正方形的特征、正确选择计算方法。3、学生对课本P49页的第五题、P50页的第六、八、九题、
难于理解。
原因分析:1、未充分利用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的特点进行计算。2、受学生生活经验及理解水平的局限。
解决策略:1、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各种算法,并加以比较,充分感知和体验到哪种算法最好。2、运用多媒体进行情景的呈现,3、多让学生动手操作。
第五课时《交通与数学》
难点教学具体表现为:让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解决与交通有关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原因分析: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强。
解决策略:通过 “计算家到学校的路程”、“买火车票”、“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走”、“认识交通标志”4个内容,用画示意图、观察票价表等方法,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策略
1、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具体事物出发开展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并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最后应当让学生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生动、有趣的具体情境中呈现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如观察、估计、测量、比较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充分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时还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应肯定不同的探究过程。
3、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体验。
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测量。可以由学生主动选择测量工具和方式,并交流测量结果和体会。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对一个量的估计十分重要,所以在课本中安排了估计黑板面、课本封面、鞋底周长的活动,进行这样的活动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是否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是否愿意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是否能针对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估测方法。
(六)错例的估计和采集
1、错例1:P49第5题,有些学生列式为:(100+75)×2。漏“×2”,正确答案是:(100+75)×2×2。
学生审题时没有注意到张明跑了2圈,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审题时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眼,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2、错例2:P50第8题,学生的答案比较单一,不会活用公式,不明白:周长÷2 = 长+宽。
平时做题时,教师要多出一些变式练习,和?放式的练习,以?阔学生的思维。
3、错例4:P82第2题,篱笆有一面靠墙,学生对公式生搬硬套,列式为:(5+3)×2=16(米),正确答案是:3×2+5=11(米)或(5+3)×2-5=11(米)。
学生没有认真审题,不明白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做这道题首先要明确求几条边。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审题时要注意观察,抓住问题的关键。
(七)练习题分析
1、练习六第1题:求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可以直接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求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而求梯形的周长却不是这样算。
2、练习六第2题:可以让学生分别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练习六第3题:求草坪的周长就是求长方形的周长。
4、练习六第4题: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认识到求花边长就是求正方形周长。
5、练习六第5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体会到“沿着足球场跑了2圈,跑了多少米”就是求“长方形的周长认识到求花边长就是求正方形周长×2。
6、练习六第6题: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也可以让学生剪一剪、折一折,以帮助理解题意,然后再求小正方形的周长。可以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中交流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求小正方形的周长。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法:
(1)18+18=36(米)
(2)18×2=36(米)
(3)18÷2×4=36(米)
(4)18×4÷2=36(米)
7、练习六第7题:可以让学生先操作:“用48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体会到将周长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长度就是正方形的边长。
8、练习六第8题:用16小根摆长正方形,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小组中的同学边操作、边记录、边讨论,便于总结规律。共可以摆4种,即16÷2=8=7+1=6+2=5+3=4+4(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数学故事
可以让学生通过“拼一拼”操作,再求出新拼成的长方形桌面的周长;并组织小组内及组间的交流,肯定不同的方法,提倡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9、练习六第9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交流及班级集中发言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想法,用多媒体直观展示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4幅图的周长相等。
实践活动
组织实践活动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独立估计3个物体面周长的大小,并在小组中交流,说一说估计的过程或理由。测量时,应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式,可以让学生独立测量,也可以是小组合作进行。最后可以组织学生对其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修正自己的估计或测量的结果,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空间逐步建立。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xiaoxue/47945.html
相关阅读: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住新房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教案(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及练习题详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