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25、矛和盾的故事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语文教案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25、矛和盾的故事
内容:P101-P102
目标:
知识 : 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6个词语。
能力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2.继续学习默读课,读懂本课内容。
3.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情感 : 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6个词语。
2、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3、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1、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6个词语。
2、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3、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坦克的图片、字资料。(师生)
2.收集与发明创造有关的资料。(师生)
3.准备好相关的挂图和词语卡片。(师)
4. 查找与课有关的资料,预习课。(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阅读单元导语,2、了解单元主题。
3、浏览本组内容,4、了解课梗概。
5、故事引入,6、揭示课题。
1、讲成语故事《自相矛盾》。(可由学生讲)
2、谈话:在人们纷纷嘲笑卖矛和盾的人自相矛盾时,更有聪明人想到了别的,是什么呢?
我们一起学习25课,《矛和盾的集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四、检查预习,自学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提问:认识这些字和词吗?读一读。(指名读,学生边听边正音)
2、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说说你记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预习时,自主识字。)
3、谈话:现在我们让这些生字回到课中,考考你是否还认识它们。学生小声自读课,巩固生字的识记。
4、指名分段读课,其他同学除了留心听他读得怎样,同时思考:这篇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5、交流: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讨论,评评谁说得既清楚又简单。指名说。
6、自由交流:通过昨天的预习,以及今天读和听,你还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自由谈读后的感受,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化的感悟。)
五、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巩固识记:分组交流记字的窍门。
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3、重点指导:“矛、兵”的笔顺。
4、扩词练习,检查积累。
5、指导生字书写。
6、小结写字情况。
六、课后作业。
1、听写本课词语。(见词语表)
2、进一步读熟课,争取解答课后问题。
3、用“?”标出不理解的地方,其他问题可提在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词语(字卡背后)
2、听写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
小黑板出示词语,学生订正,改错。
3、提问:听写的词语中有不懂的吗?(学生互问互答)
4、板书“大显神威”,这是什么意思?(初步理解)
围绕这个词,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引导,如:谁“大显神威”?它具有什么“神威”?它为什么能大显神威?)
二、围绕“大显神威”,感悟课内容。
1、从书中找到“大显神威”。提问:是谁“大显神威”?生答后,引读5自然段。
2、小结,过渡: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那么,坦克是怎么的呢?
学生自由回答。
你从哪里找到了答案?引导学习1-4自然段。
3、默读1-4自然段,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坦克是怎样发明的。
独立读书思考。分组交流改进。指名发言说明。
小结: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了坦克。
4、指导朗读1-4自然段。
引导:小声读这部分课,把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和句勾下,待会儿与同学交流。
交流好词佳句。联系上下理解“难以招架”、“固然”等词。
朗读课。
5、了解了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以及坦克在战场上的“神威”,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引读6自然段。
出示句子“谁善于……胜利者。”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你是怎么明白这个道理的?
小结:通过具体事例明白了这个道理。
说明: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是写常用的方法,不能空讲道理,举例最有说服力。
三、拓展思维,深化明理。
1、读后“泡泡”里学习伙伴的话“我还能用别的例子说明这句话”。提问:你能举例说明这句话吗?
先分组讨论,再在全班交流。
2、谈话:矛和盾很早就有,为什么别人不能像发明家一样发明出坦克呢?(生自由回答)
小结归纳:我们应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观察。从你的发现中受到启发,解决更多生活中的问题。
四、布置综合性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
1、观察生活,发现不便之处,作记录。
2、思考改进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录。
3、尝试把其中一项做成看得见的作品,在展示台上展示。
(可根据学生建议增减活动。)

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
矛 进攻 集合
盾 防守 坦克
课后反思:
1、通过课的朗读,通过课中的实际例子,学生掌握了知识,理解了课的内
容。联系生活说生活中的例子,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了“谁善于把优点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2、发散的练习还是少了点。学生知识面较窄,不能说出发明家发明哪些事物。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xiaoxue/52703.html

相关阅读: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单元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人教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练习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