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评估试卷
分数: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líng jiǎo zhòng xià guǎng mào nuò yán wú liáo
( ) ( ) ( ) ( ) ( )
zhàng péng fèi xū páo xiào péng zhàng yǐ nǐ
( )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5分)
译( ) 杳( ) 抑( ) 络( ) 坊( )
择( ) 查( ) 仰( ) 格( ) 仿( )
三、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音节打“√”。(8分)
粗糙(cāo zào) 采撷(xié jié) 炙(chì zhì)热 逍(xiāo xāo)遥
悲恸(tòng dòng) 竭(hē jié)力 煞(sà shà )白 熬( áo āo )药
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4分)
( )想天开 ( )之不理 错落有( ) ( )有所思
( )然开朗 风( )全球 不( )一格 迎( )而解
五、看下列句子属于哪种句型。(5分)
A、排比 B、夸张 C、设问 D、反问 E、拟人
1、它们张开嫩绿的小手,轻轻地呵护着一串串“绿玛瑙”。( )
2、还说这不是真理吗?( )
3、乌丽娜,你嗅到丽江古城月光的香味了吗?你一定也嗅到了。( )
4、古老的桥林林总总:有木板桥、石板桥;有木拱桥、石拱桥;有单孔桥、双孔桥;还有多孔桥。( )
5、风呼啸起来,像千军万马奔腾而来。( )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修改病句)
2、蒂姆把自己的发明无私的奉献了出来。(改为“被”字句)
3、我们一定要参加这次演出。(改为双重否定句)
4、小鸟在树枝上。(改为拟人句)
5、整个炎热的夏天,家乡的桥成了我们的乐园。(缩句)
6、快考试了,应该更加刻苦学习。(修改病句)
七 、按课文内容。(10分)
1、刚出水的菱角,鲜嫩、清甜、剥一只放进嘴里, 、 ,胜似苹果。
2、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 , 又变为 。
3、蓝天下面,公路就像一条叠成无数折的 。
4、这是最好的礼物,是比 的衣服、 的项链更珍贵的礼物。
5、水, 的水,从 流下来,从黑龙潭冒出来。
八、面对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办?(5分)
当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发现有人时隐时现总跟在后面,而当你注意他时,他却不自然地躲开;你走他也走,你停他也停,这表明你可能被坏人跟踪了。
假如你遇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办?试着说一说。
九、文段选读(17分)
春天的阳光特别的温暖,天地间的万物都苏醒过来了。天刚亮,树林里就传出了鸟儿的欢叫声。傍晚,青蛙都从冬眠中走了出来,在田野里叫个不停。昆虫们都纷纷地行动起来了。
春来了,花园里的花开得更加(娇 矫)艳。山上山下的桃花,千树万枝就像火焰一般地怒放了。小区里弯弯曲曲的小路旁,也开出了野花,小野菊也一丛丛由草堆里攒出头来,有白的、有红的、有黄的、还有紫的……它们都在竞相开放,争妍斗艳。
春来了,青青的小草长得也很特别。在阳光下,草儿快乐地挺直了腰(杆 秆)。分布在广州市区的绿地上,像一块块柔软的地毡,郊外绿油油的一大片,一眼望不到边。小区的墙角下也长出了小草,新生的绿草笑目般地站立在地上。像是在和低着头的薄公英说着绵绵的情话。
春来了,树木长得更加茂盛了,枝头上也吐出了细细的叶子。连一片黄叶都看不见了,风雨吹洗过的莽莽林海翠浪翻卷,千枝万叶洁净无尘。
春来了,火车站里人山人海。他们提着旅行袋、背着行装、(川 穿)流不息,原来是南来北往的打工族,他们一个个精神饱满,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学生们都背着书包上学去了,他们穿上了色彩鲜艳的校服,一个个兴高采烈走进鲜花盛开的校园。
春来了,面对着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豪 毫)情满怀。情不自禁地挥笔疾书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1、请给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2分)
2、我会划去文段中不正确的字。(2分)
3、照样子,写词语。(2分)
人山人海
绿油油
4、按照短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4分)
( )的地毡 ( )的校园 ( )的校服 ( )的打工族
( )的叶子 ( )的树木 ( )的小草 ( )的火车站
5、在短文中,作者主要了 、 、 、 等景物。(2分)
6、写出文中的一句格言: (1分)
我喜欢的另一句格言是: (1分)
7、短文中第三段话运用了 和 修辞手法,了春来时的小草。(2分)
8、同学们你知道春来了,给天地间带来了一派什么的景象?用文中的一个词语表述。 (1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xiaoxue/53073.html
相关阅读:五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卷
2014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半期考试卷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试题(苏教版)
2012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西师大版)
2012年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测试题(苏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