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
j.Co m
桥之思课型新授课时
目的1.认会课文中8个生字,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会在生活中灵活的运用。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的有关桥的资料,了解自己家乡桥的历史和故事,谁能讲一讲你的收获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樊发稼的一首有关桥的散文诗《桥之恩》
二.探求新知
(一)自学课文 。
1.学生自主朗读全诗。
2.同学之间互读。
3.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二)诵读。
指名读,要求把诗歌读通,读流利,并体会思想感情。
(三)交流。
1.学生边读边感悟,这首散文诗的三个部分从哪个方面来描写桥的?
2.从这首诗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诗歌。
三.课堂小结
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讲解,
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把自己在课文中遇到的难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同桌之间检查字句读得是否正确。
3读字卡,用竞赛的形式,
看谁读得准,人得快。
学生诵读,同学之间互相评价。
1.读后同学之间交流。
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自己读,并说出
自己为什么喜欢它。
板书
设计 桥之思课后反思
课题 桥之思课型新授课时
目的1.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抓住第三小节重点词语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并结合个人经历交流自己的看法。
2.通过学习,阅读有关的知识,培养学生整理、搜集的能力,鼓励学生学会积累。
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深入地感受桥所给我们的思考。
二.探求新知
1.指名读第一小节,同学交流并思考:
A.这个小节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B.你在生活中还看到过什么样的桥?
C.再读这一小节,说说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什么关系。
2.学习第二小节。
(出示课文插图)说读了这一小节你有哪些收获。
说一说:从哪些句子体会了桥的美?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对桥的喜爱之情。
3.理解第三小节。
自读,指读第三小节,联系前文体会“无形桥”与其他的桥有什么异同?
三.课堂小结
一名学生读,其他的同学认真听。
针对这三个问题学生进行交流,汇报。
学生读并谈结合身边的实际说说桥在给
人方便的同时,是怎样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的。
抓住重点词语“碧波粼粼”“回旋别致”
“巍峨雄伟”“浩然坦荡”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板书
设计 桥之思课后反思
课题语文天地课型练习课时
教学
目的1.通过谚语、古诗词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读中知、读中悟。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
2.阅读自读材料《柚子树下》和《一个老农,在田边走着。。。。。。》。让学生体味收获的愉悦,同时也体味到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的生活哲理。
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宣布目标
二.目标教学
(一)读一读,谚语。
1.试读一节骈句、一则谚语和一首古诗。
2.指名读,说一说诗词大意,
以及自己的理解,教师相机点拨。
3.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谚语或诗词。
(二)自读短文。
1.自读《柚子树下》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交流。读懂了课文哪些内容。
请同学们想象当“我”把红木盆划到柚子树下时,会和柚根子说什么,做什么?
2.自读《一个老农,在田边走着。。。。。。》。讨论:文中描写的什么季节?老农站在田边,看到了怎样的一番景象?
有感情得读一读,说说你能从诗中体会到老农的心境是怎样的吗?
三.课堂小结
1.学生注意读准字音,不懂的字词查字典,
与同学研究、揣摩语句的意思。
2.学生读,并回答问题。
3.比一比,谁读得好,同学之间互相评议。
1.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讨论并交流:“我”
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和柚根子一起去水塘里
划盆采菱的。“我”有怎样的收获。
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由的说。
2.学生轻生读诗。
讨论交流教师提出的问题,全班交流,
汇报自己的想法。
板书
设计语文天地
《柚子树下》
〈一个老农,在田边走着。。。。。。〉 课后反思
课题习作课型新授课时
教学
目的1.在口语表达的基础上,以“收获”为话题,展开联想,写一篇习作。
2.学会按一定顺序,清楚地叙述和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修改作文的能力。
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导入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靠自己的努力一定有许多收获,曾经给自己带来成功、喜悦、自信。。。。。。
能把你的这些经历讲出来和大家分享吗?让我们一同去感受你收获时的愉悦心情!今天我们以此为话题,展开丰富的联想。
二.明确要求
1.——熟了 2我收获了——
或把自己置身于图画之中,想象农民通过一年辛勤的劳动,终于盼来大丰收的喜悦,写一篇习作。
(一)想一想。
指导学生观察图时应注意一定的顺序。
(二)说一说。
学生自主选题,构思选材,想一想先写什么,在写什么。
(三)写一写。
学生在完整构思的基础上,完成习作。
教师巡视辅导。
三.课堂小结
学生认真听。
学生听要求。
1.学生想象图中有哪些人,他们都在做什么,会想什么,说什么。展开想象。
2.小组内交流你想怎样写,全班交流,互相评议。
3.学生独立把自己的构思写出来。
板书
设计语文天地
1.——熟了 2。我收获了——课后反思
课题语文天地课型练习课时
教学
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在读中感悟并练习背诵。
2.阅读“开卷有益”中的《北京的桥》和《看桥人》两篇短文,积累有关桥的知识,激发学生对桥所包含的丰富文化内涵的兴趣。
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宣布目标
二.教学目标
(一)读一读。
1.自主朗读全诗,要求读通、读准。
2.指名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短文。
1.学习短文《北京的桥》。
(1)欣赏歌曲《北京的桥》。(播放录音)
(2)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思考:这篇短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3)从这篇短文中你了解到了北京的桥有哪些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习短文《看桥人》。
(1)自由读短文《看桥人》。
(2)指名读短文,并说说这篇短文写了什么?
(3)谈一谈,老刘头是个怎样的人。
三.课堂小结
1.学生自读,也可同桌间互读,检查是否读得流利。
2。学生读,体会诗句大意。
(1)听歌,说说自己有什么感受。
(2)学生汇报。同桌间互读评议。
(3)同学讨论交流。
(1)学生读准字音,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做上记号。
(2)学生读,并归纳。
(3)学生自由谈。
板书
设计语文天地
《北京的桥》 《看桥人》课后反思
课题习作课型新授课时
教学
目的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主题,写一篇关于桥的习作。
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兴趣。
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导入
人类发明了桥,使道路更
加通畅。这些桥,各有各的造型,各有各的作用。或许家乡等着我们去建桥呢。自拟题目,写一篇关于桥的习作。
二.探索写作
教师指导学生以此为话题,拓展思路,充分构思,列出写作提纲。
(一)广泛交流。
指名读各自的,教师随机点评。
(二)重点评议。
选择一篇有代表性的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三)修改习作。
(四)佳作展示。
三.课堂小结
1.学生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互相评议。
3.独立成文。
围绕不同的意思写,采用不同形式写的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学生对于其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
1.运用学过的修改方法,结合老师的批发意见,自己认真修改。
2.同桌交换检查。
学生互相观摩后,评出几篇优秀的习作。
板书
设计 习作课后反思
课题语文天地课型练习课时
教学
目的1.引导学生积累佳词妙句,积累、比较近义词。
2.学习成语、格言,引导学生学习和成语有关的小故事。
3.阅读“开卷有益”中的自读课文〈大龙邮票〉和〈邮票是怎样诞生的〉使学生了解邮票发展的历史。
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宣布目标
二.目标教学
(一)读一读。
1.自读成语。
2.讨论成语的意思。
3.指名说成语的含义。
4.思考:你还知道哪些与之相类似的成语。
5.学生之间交流与这些成语有关的小故事,并说说:这些故事带给你怎样的启发。
(二)阅读短文。
1.自读〈大龙邮票〉。
(1)默读短文,扫清字词的障碍。
(2)思考:从短文中获得了哪些关于大龙邮票的信息。
2.自读短文〈邮票是怎样诞生的〉
(1)在读的基础上说说短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思考:邮票是什么时间、在哪里诞生的?原因是怎样的?
(3)练习复述课文。
三.课堂小节
1.学生自己读,并注意读音。
2.四人一小组,交流讨论,汇报。并说说这些成语的共同点是什么。
3.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例,交流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4.学生各抒己见。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
(2)同学之间讨论、交流、汇报。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自己所读懂的。
(2)自己找出思考问题的答案,汇报。
板书
设计语文天地
课后反思
课题习作课型新授课时
教学
目的1.谈自己有关集邮的经历,引导学生说出难忘的原因。
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导入
小小的一枚邮票中蕴含
了丰富的知识,给人以无限的乐趣。同学们,你们在集邮的过程中,又有哪些难忘的经历呢?
二.写作练习
1.组内同学交流,互听互评。
2.指名说一说,师生共同加以点评。
3.写作提示:记叙一件事情或说明一件事物时,应当真实,不要胡编乱造。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动笔写作。
5.展示作品。
三.课堂小结
1.学生把自己的经历互相说一说,并给予评价。
2.其他同学认真听。
4.学生独立完成作品。
板书
设计 习作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 收获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两篇主体课文和两篇阅读课文。《拾穗》一课是对世界名画《拾穗》的欣赏。表达了 作者对19世纪法国农妇的辛劳的理解和同情。《落花生》一文,叙述了作者一家人自己种花生,又自家享用劳动成果的过程,感悟到应该做什么样的人的道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 “收获”的愉悦,同时也体味到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的生活哲理
2、通过学写摘录笔记和阅读名句格言等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
3、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等环节练习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农民的劳动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农民的勤劳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对农民要关心、尊重、敬佩、不要歧视
重点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做伟大、体面的人。”对社会有用、对他人有益,是一个人的真正价值。
教学策略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以读代讲,感悟内涵
单元课时安排:8课时
第5单元:桥
教材分析
桥是最常见的一种人工建筑。桥的功能,桥的发展历史,桥的建筑风格,以及围绕桥引发的故事,都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本单元的学习,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这种最常见的建筑中去发现、领悟对人生奠基有价值的思想素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本单元以“桥”为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两篇自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飞夺泸定桥》记述了红军为夺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而进行的惊心动魄的战斗,使人感受到红军的英勇无畏。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
4逐步培养学生叙述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能力。
5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
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语文天地”通过多种形式注重词汇的积累,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策略
指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资料,与人交流、在动手实践中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的生活实际大胆习作。
单元课时安排:8课时
第六单元 方寸之地
教材分析
邮票是时代的一扇窗口,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从中可以了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感知一个时代的脉搏。本单元课文风格各异,反映出许多人爱好集邮或喜欢邮票是因为小小的邮票里蕴涵着丰富的知识、无限的乐趣。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对不起眼的小小的邮票的诞生历史和功能作用有所了解,而且通过对邮票内容的理解。
体验一种新的求知方法。
学习21个生字,会灵活运用。
在词句的积累中,注意辨析近义词
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扩大知识视野和丰富文化底蕴。
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重点难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对不起眼的小小的邮票的诞生历史和功能作用有所了解,而且通过对邮票内容的理解。
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扩大知识视野和丰富文化底蕴。
进行成语积累,并能用形容词的动词进行正确的搭配。
教学策略
结合语言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锻炼自己表现得能力。
来源山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xiaoxue/80157.html
相关阅读:1.古诗词三首
四上语文期末考试说明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十:主体文内容梳理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2013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语复习第二单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