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好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下面内容什么是观察力?,希望能给您带来一定帮助。
什么是观察力?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这是人对客观事物感性认识的一种主动表现,是有意知觉的高级形式。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手段。它在人的一切实践活动中,具有重大的作用。人们通过观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获得对事物具体而鲜明的印象。达尔文曾对自己做过如下的评价:“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达尔文一生都坚持采集生物标本。有一次,当他剥开树皮发现两只罕见的大甲虫时,立刻一手一只把这两只大甲虫抓住。但他突然又发现了第三只更为奇异的大甲虫,为了不让它逃走,竟把一只甲虫塞进嘴巴,腾出手去抓第三只。没想到塞进嘴里的甲虫排出了一种辛辣的液体,烧痛了他的舌头。后来,达尔文在回忆这段生活时说:“那是无用的玩意吗?不,那是我学到的最有用的知识,它使我走进了科学的大门。”
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从感觉和知觉开始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感觉反映的是外在事物的个别特点,如颜色、声音、气味、味道、硬度等;知觉反映的是外在事物的整体和事物之间的关系,如形状、大小、远近等。在实际生活中,感觉和知觉是很难分开的,如颜色总是某种物体的颜色,声音总是某种东西发出的声音等等,所以把二者合称为感知。感知是认识的基础,没有感知,就没有认识。
观察与随便看看、随便听听不同。例如看文娱节目,内行总是带着观察的眼光看待一切,而外行则带着欣赏、了解故事情节或消遣的眼光去看,因此,结果不一样。
心理学家根据人在知觉事物时有无预定目的,分为有意知觉和无意知觉。
无意知觉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任务,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知觉。或者是由外界现象的特点引起的,或者为人的兴趣所指引。例如,当你漫步公园时,无意中可以看见绿树成荫,湖水荡漾,可以听到鸟儿的喳喳声,汽车的喇叭声,……这些都是无意知觉。
有意知觉是按预先定好的目的、任务,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知觉。例如听报告、参观博物馆、分析设计图纸等等。
观察必须先有一定的目的性,有选择地去知觉某种事物。观察总与积极的思维活动相联系。比如,对事物进行比较,以便了解它们的特征和本质。
无目的性和有目的性、无计划性与有计划性,结果都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在国外一次大型讨论会上,突然有两个人冲了进来,前面的在逃,后面的持枪追逐,绕会场半圈,突然听到一声枪响,两人都冲了出去。这个事故经过前后共20秒。随后,会议主席要求与会者将目击经过写出来。结果交出的40篇报告中,除一篇在主要事实经过的描述上错误率少于20%以外,其余错误率都在 20%以上,甚至有25篇的错误率达到40%以上,其中半数以上的报告有10%或更多的细节是臆造的。这是事先准备好的一次观察力的测试。
观察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一个人智力发展的水平。因为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基础。观察力是在感知过程中并以感知为基础而形成的。脱离了感知就无所谓观察力。一个五官失灵、七窍不通的人,还有什么观察力可言呢。生活中常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心不在焉、口不知味的情形发生,这是指感觉器官暂时失去了作用。观察力具体地讲,就是指一个人有计划地去看、去听、去闻、去尝、去思考。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xuexi/134566.html
相关阅读:如何提高口语水平?
作文得高分的技巧
19条法则助你一路高升
开学准备五部曲
“螺旋上升”学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