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读懂2003应对2014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复习方法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试题变化

  2003年试题坚持了稳中求变的原则,其总体框架没有变化,仍是七个大题,但试题的局部却有变化,且变化中有新意,现将变化的各点归纳如下:

  1、文言虚字由20个减少为18个,删去了“然、矣”,缩小了复习范围。

  2、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中的“概括中心思想”改为“概括中心意思”。两者的要求和难度有所不同,“中心意思”多指文章本身所反映出的总的思想倾向,而“中心思想”还应包括作者的观点以及作品的时代意义等。(过去习惯“中心思想”多用于记叙文,“中心意思”多用于议论文)。

  3、试题中第一次出现了信息“整合”的概念(第19题和第24题),这对文章或材料的整体把握提出了更高要求。“整合”原来是物理学上的用语,现在广泛用于社会生活,意思是化零为整,重新组合,融为一体,从阅读角度看就是“归纳、概括、重组、融合”。

  4、病句类型中的“语法性错误”和“语义性错误”分开考查(第5、第6题),降低了辨析的难度。

  5、文言文增加了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第15题),往年将文中的6句话编为四组,选与中心意思有密切关系的一组,今年将裴矩的“佞于隋”与“忠于唐”的两句话合编一组进行辨析。

  6、名句默写共3个题,一个课外题,两个课内题,以考查课内背诵篇目为主。

  7、在语言运用题中,渗透道德观念和人文关怀(第24题改写提示语)。

  8、作文题体现了开放性、思辨性和限制性原则,题目是一个并列短语(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必须回答两者的关系。

  9、第一次提出作文题目中的“材料可用,也可不用”,从而将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区别开来。

  10、作文评分标准有重大变化,将内容和表达分别给分,各占25分,突出了作文考核对表达的重视。

  试卷分析与对策

  第Ⅰ卷

  1、字音和字形

  (1)字音。2003年考查重点是:(1)形异音同或音近字,如第1题中的A项:宦、豢、盥、患、幻等;(2)形声字:如C项中的“诣”(yì)、“隘”(ài),D项中的“霰”(xiàn)、“谄”(chǎn)等,其声旁现在都不能正确表示读音了;(3)多音字误读也是考查重点之一,最近12年共考了9次,如差、解、塞、提、泥、间、荷、处、横、创、畜、恶、中、禁、省等等,复习时应予以特别关注。

  (2)字形。考查重点是字音相同或相近误用。第2题B项中的“伶牙利齿”中的“利”应为“俐”,C项“冒天下之大不违”中的“违”应为“韪”,D项“通谍”中的“谍”应为“牒”。此外,中还经常涉及字形相近误用;字音相同,字形相近误用;字音相同,字义相近误用等。复习字音字形部分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根据错误类型,对症下药,集中训练,如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等。第二,字音的误读,字形的误用,常常是由于对字义不了解,所以解决字音误读、字形误用的前提是掌握字义。第三,抓规律,避免死记硬背,如多音字,常常是因为“多义”的缘故,“因义”定音是多音字正音的重要方法,譬如“卡”译音语素时读kǎ(“卡车”、“卡宾枪”、“卡路里”);取和“不通畅”有关的义项时读“qiǎ”(“关卡”、“发卡”、“卡壳”)。

  2、词语的运用(含成语)

  词语的运用是“语言的基本功”,是语言能力的集中体现,这一部分考查内容包括:(1)准确把握实词的词义、词性、词的色彩,词义的轻重,词义的范围、用法、差别,词序排列以及成语的使用等。(2)虚词的使用,特别是关联词的运用。

  考查的重点是近义词和关联词的辨析和正确使用,以及成语语义的准确把握和成语的感情色彩。辨析近义词应注意以下几点:(1)抓不同语素,结合语境仔细体会词的含义、色彩和用法上的区别,如试题中的“亲临”与“莅临”都含有“亲自来到某处”的意思,但“莅临”,第一,多用于贵宾,有“尊敬”之意;第二,听话人应在现场,依据第3题(1)的语境,孙中山的孙女既是特殊贵宾,又不在现场,所以只能用“亲临”,不能用“莅临”。(2)考虑适用范围和对象,“计划”与“规划”的区别,“计划”是指工作和行动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规划”指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依照第3题(2)的语境是长远的发展计划,应用“规划”。此外,辨别近义词还应考虑:词义的轻重,如“水平”和“造诣”,“批评”和“批判”,前者轻,后者重;词的功能,如“阻碍”为动词,“障碍”为名词;语体风格,如“溜达”与“散步”,“聊天”与“谈话”,前者为口语,后者为书面语。总之,要结合语境,从不同角度仔细分辨。关联词的使用辨析要特别注意其在复句中分句之间表达的不同意念关系。如第3题中的(3)“不仅是/而且是”表达的是递进关系;“不是/而是”表达的是并列关系,依据文中的实际语境应选择“不仅是/而且是”。至于第4题成语使用辨析每年都有,解答这类题应注意:(1)准确把握含义,防止望文生义,像D项“如数家珍”,意思是像数点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事情十分熟悉,使用这个成语的前提是熟悉的事物本身不能是珍宝,否则语义重复,而D项中出现“老旧钟表”,“宝贝”本身就是“珍宝”,再用此成语自然不妥。(2)考虑语境制约,如“当时暴雨如注,道路泥泞,汽车已无法通过,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赶到大坎”。成语“安步当车”的意思是“不乘车而从容不迫的步行”,而句中描述的是紧张抗洪抢险情景,情况十分危急,这里“安步当车”显然与提供的语境相悖。(3)成语感情色彩,如“想入非非”是中性,“差强人意”是褒义,“趋之若鹜”是贬义,需结合语境仔细分辨。(4)注意搭配,如“一位莘莘学子”,“莘莘”是众多的意思,与量词“一位”搭配不当。

  3、病句辨析

  2003年考查范围仍是“考试说明”中的六种类型,但将语法错误与语义错误分开考查。第5题中的B项属赘余,C项属残缺,D项属搭配不当。第6题ACD项都有错误,A项中的“禁止取缔”既可理解为动宾关系,也可理解为并列关系;C句中的“看不上”既可理解为“看不起”,也可理解为“看不着(zháo)”;D项中的“愤慨对象”既可是“报案者”说了不实的话,也可是“围观者”坐视不管。辨析病句的主要方法是:(1)找出主干,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看是否有残缺,是否搭配得当。(2)理出枝叶,看句子中定语、状语、补语是否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词。(3)在完成上述两项工作的同时,还要看语意是否有歧义,语序是否合理,句式是否杂糅,前后是否矛盾等等。(4)弄清关系,检查复句,主要看复句分句之间的关系,看关联词语运用是否合理,分辨时既看关联词语,更要看句子的内容。

  4、现代文阅读

  2003年选的是全球变暖给世界带来危害一篇短文,着重考查了4个能力点:(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第7题);(2)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的能力(第8题);(3)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第9题);(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的能力(第10题),解答这类题的步骤是:

  第一步:弄清题干指向,抓关键词语,例如第7题中的“温室效应”,第8题中的“影响最严重的”一项,第9题中“人类自身活动”,第10题中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等等。

  第二步:找到原文所在区间,如“温室效应”,在原文第二段第二行;“影响最严重的一项”,在原文第一段结尾句;“人类自身活动造成的灾难”,涉及原文第三段、第四段;第10题涉及全文。

  第三步:将原文与各选项认真核对、推敲,如果增加了内容或减少了内容,偷换概念,或曲解句意,都属于不正确选项。如第7题,原文对“温室效应”的解说是“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这句话是包含着产生“温室效应”的4个条件:“透射阳光”,“密闭空间”,“热交换”,“保温效应”,只有A项四个条件具备,其他各项都有缺漏。

  第四步:推断题,一般涉及全文内容,只有弄清原文语句的隐含信息,才能确定“推断”的正确与否,如第10题B项,“防止温室效应加剧”只是“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能继续,台风将远离日本”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全部条件),因而此推断不能成立。

  5、文言文阅读

  重点考查文言实词的词义,文言虚词的用法,筛选文中信息,归纳、概括文中意思和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认识评价。(1)解答实词词义题,一是要弄清实词的基本含义,如第11题中的“讽”字,有“背诵”、“劝告”和“讥刺”等常见词义,二是要掌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从上下文看,“背诵”和“讥刺”与文意不合,而“劝告”是正确释义,其他各选项以此类推。(2)解答文言虚词用法,所谓用法有三层意思:(a)虚词的词性;(b)语法作用;(c)与现代汉语的对应关系。如第12题中的C项,两个“焉”字,前者为语气词,后者为兼词“于之”,其语法作用,一是表直陈语气,一是既表直陈语气,又兼指代作用,前者译成“呢”或不译;后者可译成“向老师求教”。(3)解答筛选信息题的思路是将各组句子逐一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一组句子,然后再针对编组情况作出判断,例如第13题B项中的上句“凡所陈奏……矩辄以闻”表明裴矩表面迎合炀帝旨意的特点,符合“佞于隋”筛选信息的要求,下句“陛下……恐非导德齐礼之义”是裴矩面谏太宗说的话,正是他“忠于唐”的表现,所以B项符合题干要求。(4)解答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题,要求考生读懂全文,不要出现理解与概括分析上的错误。这类题目中的错误选项,常常是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分析中,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因此必须将选项中的每句话认真细致地与原文对号,看是否对文意有所改动。如第14题中的C项,这一选项分号后的表述没有错误,但分号前的表述仔细核对,与原文不符。(5)解答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题,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出作者自己的看法,然后再结合选项作出准确判断,如第15题,其中A、C、D三项均符合司马光的本意,只有B项讲裴矩由隋入唐后,品性由卑下而趋于高尚,与司马光所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相悖,依据题干要求答案应为B。

  第Ⅱ卷

  第6题文言文翻译、古诗词赏析,默写

  (1)翻译:高考要求直译,必须字字落实,译文除做到信、达、雅外,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因为这是直接得分点。如第16题(1)题的关键词为“遂”(竟),“廷折”(名词作状语,译为“在朝廷上”),“面从”(名词作状语,译为“当面顺从”),(2)题的关键词为“恶”(厌恶),“忠”(忠诚),“佞(奸伪)。

  (2)2003年古代诗歌赏析考查的侧重点是结合“诗眼”,分析全诗意境,但此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评分标准中规定:如从字的活用,句式的倒装或修辞的角度,心理的角度,对“诗眼”进行赏析,只要言之成理都可给分。如字的活用:“咽”使动用法,“冷”形容词用为动词等等。

  赏析一首诗,应着重解决三个问题:(1)理解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弄清这首诗是怎么写的,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3)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这首诗作出评价。

  (3)名句名篇默写,2003年考了3段,两段课内,一段课外,复习时要先课内,后课外,要特别注意课内名篇中的名句,这是考查重点,默写时首先领悟含义,对易混字、易错字要圈出来,以引起注意,这次考试中有不少人将“期”、“僮”、“渚”等字写错。另外,书写要规范,字迹要清楚,笔画要清晰,不写潦草字,不添减笔画 学习方法指导

  作者简介

  及树楠:语文特级教师,现为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市中语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市教研室学科咨询委员,曾获天津市模范教师、市优秀园丁、市模范教师工作者、区优秀党员和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xuexi/81379.html

相关阅读:二轮复习中外语学科复习策略与重点
2014高考英语考试说明解读及第三轮复习建议
四级冲刺阶段复习分项指导
数学高考复习你必须掌握八大“诀窍”
政治:2014北京高考新课改复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