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拿到《插秧》这首儿歌(去年曾教过这首儿歌),真不知道该如何和孩子们分享,最主要因为插秧离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太远了,他们如何能理解水田,如何能明白插秧?这首儿歌安排在“相反国”这一主题里目的何在?
认真分析文本后,感觉这首儿歌主要是让孩子们理解倒影,发现儿歌中的“相反”,于是决定重点放在此处。
要攻破这一重点,还得突破一个难点,那就是孩子们对插秧的了解。孩子们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或许有这方面的经验但不够明晰。因此,为了丰富孩子们的经验,我从网上下载了农民插秧的视频,经“师傅”指点学会了如何将网上的视频下载并转变格式用U盘在电视里播放。(用了之后感觉真爽,哈哈。)
课堂之前给孩子们播放了两段农民插秧的视频。
第一段视频重点指导孩子们理解水田、插秧。一边指导孩子们看农民插秧的样子,一边告诉他们人们吃的大米就是在水田里长出来的,是农民将秧苗插在水田里,慢慢长大变成稻子然后脱粒而成的。孩子们慢慢理解了插秧,理解了秧苗是长在水田里的。
第二段视频主要引导孩子们观察倒影,水田边的树倒在水里、山也倒在水里。
然后进入儿歌,老师故意问孩子们:“相反国”这个主题书中有一首儿歌,名字就叫插秧,它的第一句我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请教你们一下,行吗?孩子们纷纷表示:“行,没问题。”呵呵,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能力帮助别人。
师:“水田是镜子”这什么意思啊?问题抛出之后,一些孩子在思考,一些孩子轻轻说着,一个声音大声说:“就是水能照出倒影”。“是的,是的,水里会有倒影。”“刚刚电视里有的,树有倒影在水里”。一个个声音相继蹦出来。原来孩子们从视频里已经理解了倒影。
谢过“小老师”之后,老师的问题又抛出:“水田是镜子,那么它能照到什么呢?”教师用一本书当作镜子演示,让孩子们明白镜子能照到它面对的东西,那么水田面对着什么呢?它能照到什么?孩子们想到了不少东西:白云、蓝天、小鸟、飞机、火箭、太阳、月亮……
答案真不少,那么书中这首由詹冰写的儿歌里写了水田照到了什么呢?教师朗读儿歌前一半,故意加重了“照映”两个字的读音,让孩子们有意注意这个词,并学会说。教师在朗诵的同进进行绘画,画出水田、蓝天、白云、青山、绿树。水田是镜子,照映着蓝天,照映着白云,照映着青山,照映着绿树。孩子们很快学会了书中的句子。
于是教师接着后一半的提问,水田照映出这么多东西,农民插秧了,插在哪里呢?听一听儿歌第一句“农民在插秧,插在绿树上”。你猜下一句是什么?孩子们猜什么的都有,师引导:“这是在相反国这本书里的一首儿歌,儿歌的后半段写出的东西顺序与前半段是相反的,你想一想,第二个应该是插在哪里?”孩子们回顾刚才照映的顺序,马上思考并得出答案,第二个是青山,第三个是蓝天,第四个是白云。真棒!
看来,这堂课的重难点都被攻破了,很有成就感呢。孩子们也因为自己的思维得到肯定而兴奋。接下来孩子们诗兴大发了,教师立即满足孩子们的愿望:“詹冰的诗里只照映了四样东西,你还能照映出更多的东西吗?”“能”“能”。于是让孩子们画出并说出你想照出的东西。
孩子们的诗形成了。
水田是镜子,照映着房子,照映着蝴蝶,照映着飞机,照映着太阳,
农民在插秧,插在太阳上,插在飞机上,插在蝴蝶上,插在房子上。
水田是镜子,照映着月亮,照映着小鸟,照映着星星,照映着青蜓,
农民在插秧,插在青蜓上,插在星星上,插在小鸟上,插在月亮上。
……
翻看去年的课后反思,今天的成功之处在于我用视频丰富了孩子们的经验,我抓住了儿歌的特点:相反。并在课堂中着重攻克了,孩子们在思的状态下理解了儿歌内容并很快能说出了儿歌,创编时也比较顺利。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er/1137711.html
相关阅读:《千资百态的睡姿》活动教学反思
大班教学:旅游棋
“民族服饰真漂亮”活动后感
教学反思??培养孩子学会分享的快乐
大班综合《自己的舞台》教案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