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意图:
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表面的、肤浅的,对现象的解释也常常是主观的、歪曲的。但作为一种过程,儿童的科学与成人的科学却是一致的,都是对周围世界的一种探索和求知过程。
认知目标:
知道振动产生声音。
技能目标:
1、通过对故事的讲述,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2、通过幼儿自己完成活动,增强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采用的科学方法:
故事法、观察法、探索实验法。
幼儿材料:
动物图片、回形针、线、纸杯、透明胶
操作步骤:
1、将线的一头穿过杯底小孔
2、用回形针将线固定,并留在杯中
3、如图,将动物图片按折痕折叠,并套在杯子上
4、拿起纸杯用手掳线,听听会发出什么声音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教师用纸在背后发出声音,让幼儿猜猜是什么?
2、故事导入,引出本节课探索的主题。
“咕咕,嘎嘎,唧唧”难道是鸟儿们在大合唱?
不,这是我叔叔发出的声音,叔叔到我家门口发出这种声音,我就会飞快地跑过去给他开门,这是我跟他之间的暗号。叔叔能学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有时用嘴,有时用手,有时用吸管发出鸭子的声音。一个星期天早上,“嘎嘎”传来了鸭子的声音,“哇,是叔叔。”我跑过去开门一看,这回可真是只鸭子。
3、教师:故事里叔叔每次到他家时都会发出什么声音?叔叔是用什么方法发出这么多的声音的?——幼儿回答
4、如果用手或嘴我们很难发出叔叔那样声音可是我们可以利用吸管来试试发出像鸭子一样的声音。
那现在我们就自己来操作一下,看看是不是能做出像鸭子叫的声音。
(二)活动进行中
1、材料探索
让幼儿逐一认识材料:纸杯、线、回形针、动物图片、透明胶。纸杯我们平时可以用来喝水,让幼儿猜一猜今天我们的纸杯要发挥什么作用呢?并提示幼儿注意使用回形针时的安全问题。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幼儿操作
对材料进行组装
在纸杯底上穿一个孔,为了穿线。从纸杯底穿线,穿进后用回形针胶带固定,为了孩子安全老师可帮忙操作。一只手抓住纸杯,另一手抓住线由上到下撸下来,动作慢,否则会因为摩擦产生的热量而烫到手。透明杯里倒入水。提醒幼儿不能喝。
手指沾上水后由上往下撸下来,会发现什么?(没沾水时可能没声,或很小,沾水后声音大了。
3、总结:我们听见的声音就是我们听到的振动,振动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朵里,用手撸下吸管的时候手指和吸管产生摩擦,使吸管与纸杯产生了振动。
(三)互动课堂:下面的那根绳子发出的声音大?(沾水的)
(四)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教师提问并进行作品展评
1、总结:物体要发出声音,必须要先有“振动”
2、提问:书中科学知多少部分
3、作品展评:你能用你的材料发出几种声音?
(五)总结延伸:要想发出更大的声音应该怎么做呢?
(六)撕页、成品、袋子带回家。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不受压制,表现积极、投入、尽兴,其好动好玩的天性、好奇好问的习惯、天真淘气的神态,都淋漓尽致地被表现出来,即使平时最孤僻内向的孩子也把自己的需要、兴趣、个性、品质充分地显露出来。把孩子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了起来。使他们体会到了做课堂主人的自豪和快乐。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er/328479.html
相关阅读:幼儿园科学主题教案《小白兔蹦蹦跳》
大班科学:植物的茎
科学活动:小球别跑
《小鸡的一家》之延伸活动(幼儿园科学认知活动)
活动名称:蝌蚪变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