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环节,我一一地想、一一地过,最后,着手于两节活动。怕自己没把握,就找了老师们进行交流,从她们那我得到一些建议:音乐活动《小海军》孩子很感兴趣,学起来也不难,基本都会唱。在组织上注意引导语,要避免一味地、反复地演唱歌曲,每一遍歌唱后,要提出新的演唱要求,帮助幼儿提升。
回家后,我对这次活动的环节设计、措施运用、课件等就没有做太多的考虑,就把教案熟记于心,尽力去达到我的目标,应该是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的。
第二天活动开始了,虽然临场问题及时地做了一些补救,却还是不尽人意。听了指导员的指导后,让我明白了许多。
活动中发现,其实孩子们对海军基本是没有多少经验的,可是我之前觉得这首歌曲歌词不难,不需要给孩子经验。如果当初能够结合区域游戏制作“海军帽”,就和孩子说一说“海军”这一职业,那在活动导入环节,孩子就不会因为一无所知而造成冷场的局面了。
在第二环节中,虽然我的本意是用做动作的方式让孩子逐步地熟悉旋律及歌词,却忽视了动作的难易度和适合度。如果用简单的拍手、敬礼等能够坐在椅子上就能完成的动作来跟着音乐做,就不会像“海军走路”等活跃的动作,导致幼儿情绪兴奋而忽视听音乐了。
更重要的是,事先只知道有课件,我也只是略略看过,没有很仔细地区思考它的合适性。其实里面的动画很容易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特别是“敌人”被炮轰炸成黑色,孩子一下就被吸引了,根本顾及不了听音乐了。想想还是自己的疏忽呀。
对指导老师的建议,我学到了很多。她帮助我分析得十分透彻,让我以后在教学活动中会更加注意地去思考全面。然而,让我感悟最大的就是:做事情千万不能想当然,有时即使是别人的实践也不一定对自己适用,一定要从多方面考虑,从简到难、从浅到深、从粗到细,才能防患于未然,避免一些错误的发生。
寒假回来,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一次打击乐的练习。热热闹闹的一节课下来,有闪光点,当然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教师的情绪是影响孩子们进行打击乐练习的关键。
本次活动我选取的是《喜洋洋》这首传统的乐曲。这首曲子本身是热烈的、欢快的。孩子们第一遍听这首曲子的时候,就忍不住想站起来跳舞。刚开始我一味的追求课堂纪律,没有放开,所以虽然也是带着孩子们在拍节奏,但是总觉的少了点儿什么。到了第二遍,我也跟着孩子们舞动起来,这个时候再拍节奏,就有了那种热闹的氛围。孩子们也跟着兴趣盎然起来。
所以,打击乐的练习不能只为了打节奏而打节奏,要让孩子们喜欢曲子,然后在曲子情绪的带动下进行节奏练习,这样才能让曲子不失灵魂,让孩子们在快乐中不知不觉的学会节奏。
二、内容和节奏的选择是打击乐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
《喜洋洋》这首曲子有很多节奏谱的版本,我取它们的精华,又针对自己班里孩子的特点,进行了巧妙循环,刚开始让能力强的孩子感受节奏的变化,几次练习以后,我给能力稍微弱的孩子提醒:在心里说着一二三四,试一试。有效循环,让孩子们有规律可循,在曲子完成时也给能力弱的孩子成功的感觉。这是节奏乐练习的目的之一。
所以,面向班里的全体孩子选择打击乐的节奏和内容是很重要的。
三、幼儿常规是打击乐练习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
这次活动接近尾声,孩子们整齐划一的节奏让我感动,听课的李园长也一个劲儿的夸班里的孩子接受能力强。感动之余,我还是觉得得益于对孩子们的常规工作抓得好。
在平时的课上课下,孩子们都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集体生活所不允许的。音乐课应该是孩子们情绪最高涨,最不容易安静下来的课。所以在平时的课上,我总是适时的给孩子们发泄情绪的时间,这样在我要求他们安静下来的时候他们都能够及时的安静下来。时间长了,孩子们也就自然而然的有了上音乐课的课堂常规。不管是如何的情绪高涨,总是能在一定的时间和场合里收住自己的情绪和声音。
这可是我最值得自豪的地方哦!
昨天执教了幼儿园艺术特色性教师评选的公开课《敲小鼓》,先不说评得上评不上,至少对于这节课来说,我有很强烈的挫败感。
先从教材说起,《敲小鼓》这首歌曲中,有节奏的掌握,有演唱同步的要求,我还设计了创编小鼓的节奏这一环节,应该说对小朋友还是提出很高的要求的。在执教后,我发现,如果抓住其中一点,如“唱好歌曲”,重点在这方面下功夫,可能这个活动还能再实一点,效果能更好一点。
说教学过程:
一、听《敲小鼓》音乐,幼儿敲身上的小鼓(如手臂,肚子等)进场。
反思:原先的思考是进场能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气氛,但是上下来还是觉得应该把这部
分放到后面学唱的地方,让孩子边唱边敲,这样有目的的敲肯定比开场无目的,追求形式的效果好。
二、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教师形象的模仿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情境:
如请你照我洗衣服,嘻刷刷,嘻唰唰。(ⅩⅩⅩ?ⅩⅩⅩ),并与动作组合进行表演,幼儿自然加入。
反思:这一环节,旨在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节奏,孩子们做的还是很不错的。
三、学学小鼓说话。
1、出示小鼓,演示敲两下鼓心和三下鼓边的动作(ⅩⅩ0Ⅹ? Ⅹ Ⅹ):“请你照我敲小鼓,(敲击)咚咚O哒哒哒”幼儿自由模仿。
2、出示图谱“咚”和“哒”:我的小鼓真好听,当我敲鼓心的时候,小鼓怎么唱?(咚)当我敲鼓边的时候,小鼓怎么唱?(哒)
3、创编节奏型:“你觉得小鼓还会怎么说?”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立即用图谱记录。
反思:问题可能就出现在创编上,我发现当我给孩子提问题的时候,也给自己出了个难题,孩子们说出了几个节奏,应该说说的还是很好很完整的,可是我在记录时,却记错了郑阳说的那个很复杂的节奏,因为我发现,短短的两小节的根本是不够的!
四、幼儿学唱。
1、幼儿自然学唱歌曲,探索根据暗示唱准鼓声。
教师演唱歌曲一遍。提问:你听到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唱一唱)
2、和小鼓唱一唱。(教师再次演唱,敲出鼓声。)
3、幼儿练习,教师用动作提示唱准节奏。(咚的时候两手合拢做敲鼓心状,哒的时候两手分开做敲鼓边状)
“唱的真好,这次老师和小鼓都没声音为什么你们都唱对了?”
4、变换小鼓的节奏。
我们把自己编的也放进去唱唱。(依次编唱记录下的节奏。)
反思:还是编唱的问题,虽然有个别幼儿在练唱时已经大致学会了歌曲,但是要编唱节奏进歌曲还是很难的,但是孩子们也努力了,当我要求他们自己编唱试试看的时候,还是有许多孩子认真的,边看图谱边唱着歌曲。
五、结伴游戏,再次练习。
1、教师和一名幼儿一人当小鼓,一人当敲鼓人。当唱到小鼓时,扮小鼓的唱出鼓声,其余由敲鼓人唱。
2、幼儿结伴游戏唱一遍。
反思:这个游戏是我没交代清楚,所以当小鼓的孩子没有唱出来,最后的游戏变成了大家大合唱了。本来还设计了变换手势唱,可是难度实在也太高了,所以最后放弃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er/547739.html
相关阅读:《千资百态的睡姿》活动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培养孩子学会分享的快乐
大班综合《自己的舞台》教案与反思
“民族服饰真漂亮”活动后感
大班教学:旅游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