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可爱的小蝌蚪

编辑: 天高云淡 关键词: 小班其他活动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可爱的小蝌蚪

在一次晚间散步活动时,孩子们无意中发现小鱼池里有一些黑黑的、长有长尾巴的小东西在游来游去。从那以后,孩子们就对小蝌蚪特别的关注,每天散步时总吵着要去看看小蝌蚪。听完《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后,孩子们对小蝌蚪更是着了迷。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小蝌蚪的家在哪里?小蝌蚪喜欢吃什么?孩子们对这些问题议论纷纷,总是问个不停。于是,对小蝌蚪的一系列探究活动就开始了。

一、寻找小蝌蚪

“MISS杨,我们抓一些小蝌蚪回来养吧!”可爱的浩迪提了一个好建议。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带上小桶、小盆来到戏水池。“啊,这里有小蝌蚪。”“这里有很多呀!”“快、快,小蝌蚪游走了。”孩子们兴奋地叫着。枫枫和坚坚拿起小桶就往水里捞,可是捞了几次一个小蝌蚪也没有捞到。“哎呀,怎么捉不到呀?”枫枫焦急地喊到。“小蝌蚪游得很快的,你要轻轻的。”瑶瑶提醒道。“这里有一只小蝌蚪靠在岸边了,快来呀。”突然,涛涛大声地喊起来。这一下,全部孩子都跑了过去。婉华一边把头凑过去看,一边发表自己的看法。“用盆子来捞,才能捞到的。”枫枫听取了婉华的意见,改拿了小盆。这一次,枫枫的动作轻了很多。他把盆轻轻地放进水里,再轻轻地靠近岸边,然后再把盆轻轻地往上拉,这一下终于捞起了一只小蝌蚪。孩子们欢呼起来。许多孩子再也按奈不住了,自己拿起小桶和小盆捞了起来。看,枫枫成了小老师,认真地在教同伴怎样捉小蝌蚪呢!在孩子们的辛勤劳动下,我们抓到了不少的小蝌蚪。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把小蝌蚪迎回了课室。

二、观察小蝌蚪

班上来了“新客人”??小蝌蚪,孩子们别提有多高兴了。刚把小蝌蚪放下,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围在小蝌蚪周围议论起来:“哇,小蝌蚪身上黑黑的。”“小蝌蚪的尾巴好长呀。”“小

蝌蚪游得真快呀!”“看,有一只小蝌蚪不动了。”“它在睡觉呢。”“不是,它死了。”“咦,它又动起来了。”我也凑了过去,一边和孩子们一起观察,一边留意着孩子们的讨论。不经意地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小蝌蚪有没有眼睛和嘴巴呀?”“没有。”不少孩子马上就说。“有一只眼睛。”受到故事中头饰的影响,大部分孩子都这么认为。“你们再认真地看一看。”我提出了建议。孩子们仔细地看了半天,还是认为小蝌蚪没有眼睛和嘴巴。于是,我把小蝌蚪放到投影仪下面进行放大处理。清晰的小蝌蚪图象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咦,那一眨一眨的是什么呀?”涛涛好象发现了什么?孩子们仔细观察后,大声地喊起来:“是小蝌蚪的眼睛。”“有两只眼睛。”“它的眼睛小小的,只有一点点。”“再看看这里。”我又指着小蝌蚪的嘴巴部分引导孩子们进行观察。“是它的嘴巴啊。”孩子们兴奋地叫了起来。“小蝌蚪有大脑袋、长尾巴,还有两只小眼睛和嘴巴。”可爱的浩迪发表了总结性的讲话。

三、小蝌蚪喜欢吃什么?

孩子们非常喜爱小蝌蚪,总爱围在小蝌蚪周围唧唧喳喳地发表自己的“高见”。过了几天,洋洋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MISS杨,小蝌蚪几天没吃东西了,它会不会饿死的?”轩轩听见了也问道:“小蝌蚪是吃什么的?”“我也不大清楚。你们知道小蝌蚪喜欢吃什么吗?”我故意装作困惑的样子问周围的孩子们。孩子们马上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婉华说:“小蝌蚪是吃草的。”“小蝌蚪喜欢吃糖。”冯恺说。浩浩说:“小蝌蚪喜欢吃饼干。”浩迪说:“给它 吃点巧克力吧。”坚坚说:“它和小鱼一样是吃鱼饲料的。”“不是的,我看见小蝌蚪在吃自己的屎啊!”枫枫很认真地说道。看来,孩子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何 不让他们试一试呢?于是,我帮助孩子们找来他们讨论时所说的物品,让孩子们喂一喂小蝌蚪,看看小蝌蚪到底喜欢吃什么?孩子们可兴奋了,他们三五一群地围在一起,认真地尝试起来。“给它吃点糖吧。”“不是,先给它吃点饼干吧。”“放点草下去。”孩子们一人一个意见,不一会儿,小小的盆里就塞满了东西。“这样能看清楚吗?”我在一旁问道。“东西放得太多了,小蝌蚪都被挡住了。”“那要怎样才能看清楚呢?”我又问道。辉辉想了想,说:“要一

样一样地放。”瑶瑶也说:“放下去要先看一看小蝌蚪吃不吃。” 大家都同意辉辉和瑶瑶的做法。于是,第二次尝试开始了。这一次孩子们不再那么着急了。看,他们能商量着,一人放一样。不一会儿,浩浩大声地喊了起来:“小蝌蚪吃饼干了!”真的,小蝌蚪围在饼干周围,张着小嘴吃着呢!又过了一会,另一组的坚坚也喊了起来:“小蝌蚪在吃鱼饲料了!”其他组的孩子们也有了不同的发现:小蝌蚪不吃草;小蝌蚪不吃糖;小蝌蚪不吃巧克力。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尝试找到了答案,看着孩子们兴奋的样子,我也开心地笑了。

四、画画可爱的小蝌蚪

“我们把可爱的小蝌蚪画下来吧。”“好哇。”孩子们热烈地响应起来。用手指沾上墨汁,点画在白纸上,然后把手指轻轻地往后一拉,就成了一个可爱的小蝌蚪。孩子们认真地画了起来,开心极了。不一会儿,孩子们拿着自己画相互地看着。有的孩子还指着自己的画,高兴地向大家介绍着:“我画的小蝌蚪在游泳。”“我画的小蝌蚪在找妈妈。”“我画了很多很多小蝌蚪。”“我的小蝌蚪在石头上休息。”……

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主观察和多次尝试对小蝌蚪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孩子们通过尝试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在引导孩子们进行观察、尝试的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孩子们的探究精神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这就是我们开展这一系列探究活动的主要目的。

小蝌蚪变青蛙

小四班 何小花

在上一个活动中孩子们对小蝌蚪有了较深的了解和认识,他们非常喜欢小蝌蚪,每天吃完饭后就迫不及待去观察区看看小蝌蚪。孩子们还怕饿着它们,

将自己觉得最好吃的食物喂给小蝌蚪吃。有一天,李昊天小朋友第一个吃完饭,他先去看小蝌蚪,不一会儿就跑到老师身边,很激动地说:“miss何,小蝌蚪变了呀!你快去看看吧!”其他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了昊天的身上,大家都想看个究竟。于是,我们就开展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活动。

观察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为了利于观察和记录,我们给每个小朋友分了一只小蝌蚪,孩子们观察小蝌蚪的热情可高了。餐后活动时总有不少的孩子围着小蝌蚪仔细地看,老师还引导小朋友将每天的观察画下来。


小朋友每餐饭后都很积极地去看自己的小蝌蚪,他们边看边讲个不停。梁建禧说:“小蝌蚪是圆圆的、黑色的。”杜颖锃用手指着说:“小蝌蚪的眼睛在这里。”李浩天说:“小蝌蚪有两只眼睛,它会看见我的。”翟之鸿说:“小蝌蚪的尾巴长大了。”韩子轩说:“小蝌蚪像鱼,它会这样游的。” 轩轩边说边将手放在身后做模仿动作。叶沛斌好奇地用手去摸小蝌蚪说:“小蝌蚪很滑的。”这样过了两、三天,孩子们发现小蝌蚪逐渐有变化了。一次,午餐后小朋友们又围在观察区看小蝌蚪。突然,林添华很兴奋地叫起来:“老师,快来。我的小蝌蚪长出脚了。”这下可了不得,大家听到他一喊,全部都围过来了。吴颖琪是一位性子较急的小朋友,她见到后立即问老师:“我的小蝌蚪怎么没长脚呢?”何俊汝说:“它没有吃饱。”禧禧说:“你的小蝌蚪太小了。” 孩子们见添华的小蝌蚪长出了两条腿,去看自己小蝌蚪的次数就更多了,有时老师带他们去上厕所的时候,有些孩子都会忍不住跑去看看自己的小蝌蚪。他们想办法喂小蝌蚪吃不同的东西,如:山楂饼、糖果、草、花、树叶、饼干、面包、米饭、面条等,什么东西孩子们都想来试一试、喂喂看。然后看到小蝌蚪嘴巴一张一合地吃的时候,他们就很兴奋,叫着:“小蝌蚪吃了,吃了。”接着的几天,陆续听到幼儿大声叫:“我的小蝌蚪长腿了。” “我的也有。”孩子们兴奋极了。“它的腿长在哪里呀?”老师故意问道。“长在后面的。”孩子们 一边观察一边回答。又过了几天,孩子们又兴奋地叫了起来:“小蝌蚪长出四条腿了。”“小蝌蚪像青蛙,它的妈妈是青蛙。”这时,孩子们都统一了意见。“那为什么青蛙没有尾巴呢?”老师又一次故意地提出了问题。“它长大了尾巴就掉了。”“它的尾巴不见了。”“它的尾巴摔断了。”“它的尾巴缩起来了。”孩子们议论纷纷。看来进一步探究小蝌蚪生长过程的时机已经到了。

小蝌蚪变青蛙

这天,老师们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套蝌蚪的生长图片,请孩子们把蝌蚪的生长过程摆出来。孩子们兴奋地趴在地上摆弄起来。不一会儿,孩子们就纷纷的举手示意摆好了。于是,老师请孩子们自己来说说是怎样排列图片的?出乎意料的是仅仅五张图片,孩子们却排出了许多种不同的顺序,而且每一种排法都体现出了幼儿的智慧。有的排的是:青蛙 妈妈生下了卵??卵长出了小蝌蚪??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尾巴缩进去,长成小青蛙。有的是这样排的:小青蛙长成青蛙妈妈??青蛙妈妈生下了卵??卵长出了小蝌蚪 ??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有的排的是: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尾巴缩进去,长成小青蛙??小青蛙长大了,成了青蛙妈妈,还产下了卵。有的排的是:小蝌蚪??长出四条腿??小青蛙。还有的排的是:卵??小蝌蚪??小青蛙。孩子们的想象力真是很丰富啊!他们在排列蝌蚪的成长过程图时,各有各的说法,有的说:“先产卵,然后变成蝌蚪,最后变成青蛙。”(把蝌蚪长腿的过程省略了)有的说:“先有小蝌蚪, 然后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就变成青蛙

了。”(省略了青蛙产卵的过程)只有个别幼儿说:“先产卵,然后变成蝌蚪,蝌蚪长出两条后腿后又长出两条前腿,最后才变成了青蛙。”还有的说:“小蝌蚪吃了许多饭变青蛙了,去找虫子吃。”有的说:“小蝌蚪睡了一觉就长出四条腿,变成青蛙了。”随后,老师请小朋友观看了制作的电脑课件,孩子们对蝌蚪的生长过程有了更系统的了解。

记录小蝌蚪如何变青蛙的

幼儿通过观察和思考,在活动中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得出了许多见解。老师想请孩子们将这些记录下来,就进行引导:“小朋友们都看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可是我们的爸爸、妈妈都没有见过呢。你想让爸爸、妈妈也分享一下吗?”孩子们都一致地回答说:“想!”“那怎么让他们见到呢?”老师问。有的说:“让爸爸、妈妈看电视。”有的说:“不好!画下来让爸爸、妈妈看。”后来讨论的结果是自己画下来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看。大家都十分认真地画,一会儿用这种颜色的蜡笔,一会儿又换换那种颜色的蜡笔,可专注了。不久,华浩迪小朋友很得意地拿着他的画告诉老师和同伴:“我画了许多小蝌蚪在河里面,有一只小蝌蚪在房子里睡觉,还有一只生病死了。有一只小蜻蜓来找小蝌蚪玩。”“这儿有一只青蛙妈妈,一只青蛙弟弟,水从它们旁边流着,这个大房子是它们睡觉的。”叶枫说:“这是许多卵,它们变成青蛙。这只绿色的青蛙是从黑色青蛙的洞里出来的,它们是好朋友。”卢锦江说:“青蛙妈妈去玩了,它对小蝌蚪说‘小蝌蚪,小蝌蚪,你快变成青蛙吧!’小蝌蚪就变成青蛙了。”陈洁贞说:“青蛙生的卵

,卵变成小蝌蚪,慢慢长出两条腿,慢慢长出四条腿,就成青蛙了。”……孩子们的思维真是令你难以想象的。

不管幼儿的答案怎样,都是他们观察、发现和想象所得,这一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在这一活动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绘画能力都有了发展和提高,他们的扩散性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现在,孩子们去户外活动的时候经常要去找小蝌蚪和小青蛙。

小青蛙

??主体探究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之三

小二班 乔亚萍

一次晚间散步活动时,孩子们无意中发现小鱼池里有一些黑黑的、长着长尾巴的小东西在游来游去。从那以后,孩子们就对小蝌蚪着了迷。于是,一系列的探究就从《小蝌蚪找妈妈》开始了……

小朋友们负责喂养的小蝌蚪已经有数个陆续脱了尾巴,成为了真正的小青蛙。随着孩子

们的观察对象的变化(小蝌蚪长成了小青蛙),他们的问题也随之转移到了小青蛙身上。茶余饭后,孩子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活动区观察、欣赏自己以及别人的蝌蚪和青蛙,并不时地议论和发表自己的高见。

林嘉盛发现自己的蝌蚪和别的小朋友的不一样,“我的小蝌蚪已经长出了四条腿,现在没有尾巴了;刘浚凯的蝌蚪也长出了四条腿,但是还有尾巴。”

何嘉懿看到青蛙在游泳,她好奇地问:“谁教小青蛙游水的?”

吴启东最关心小青蛙吃的问题,“小青蛙肚子饿了,它是吃什么的?”他把自己的餐后果(苹果)分了一点给小青蛙,晚饭后他再去看望小青蛙,那一小块苹果还在那里,原封未动,“小青蛙不喜欢吃苹果。”晚上吃加餐时,他又给小青蛙的盒里放了一点蛋糕,第二天一看,蛋糕已经泡涨了,“小青蛙也不喜欢吃蛋糕。”我从小一班要了一点鱼食让他们试着喂给小蝌蚪和小青蛙吃,吴启东告诉我:“小青蛙也没有吃鱼食。”他穷追不舍,“那小青蛙它是吃什么的?”

带着这一大堆的问题,我们展开了系统的研究。

开始时,因为孩子们的小青蛙太小了,看不清楚它的样子,我们就借助了标本,孩子们观察得可仔细了。

宋简蓝发现:“青蛙的眼睛很大,它的眼睛鼓出来的。”

黄炫欣说:“它的头好象一个三角形。”


宋简蓝指着自己的嘴巴告诉我,“小青蛙的嘴巴长在这里。”

赖嘉琪注意到了青蛙的脚,“青蛙的脚(趾)很尖的,象针一样。”

吴嘉健从标本盒的横截面看进去,看到了青蛙的白肚皮,“青蛙的肚皮是白色的。”

这时孩子们想起了故事中对小蝌蚪的妈妈的描述,“大眼睛、宽嘴巴、白肚皮、四条腿。”稍感遗憾的是标本不能活动,但是孩子们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都讲出了青蛙跳动的样子,而且模仿得惟妙惟肖。

谁也未料到不幸很快降临到了小青蛙身上。那时我们并不知道、也没有意识到要将青蛙

移至陆地上,所以最早长成的几只小青蛙过了两三天就死了,四条腿直直的飘在水里。

刘浚凯第一个发现了小青蛙的异常状态,“快来看呀!小青蛙怎么了?”

斐斐猜测到:“小青蛙睡觉了。”

吴启东把手伸进水里,小青蛙还是一动不动,刘浚凯明白了,他着急地说:“不对、不 对,小青蛙死了。”

陆嘉铿追问:“小青蛙怎么死的?”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起来,吴启东说:“小青蛙不吃东西就饿死了。”

黄炫

欣说:“小青蛙是被老鼠咬死的。”(她听到MISS杨来对我说过,小一班放青蛙的盒盖上有老鼠屎,老鼠想吃小青蛙。)

谁也没有料到青蛙是水淹死的,因为在大家的心目中,青蛙生来就在水里,它应该是不怕水的。我找来一块石头放在了小青蛙的盒里,小朋友们觉得很奇怪,他们问我:“MISS乔,你放石头在小青蛙的家里做什么?”我没有直接回答,让小朋友们自己去想。在频繁而持久的观察中他们很快发现:四只小青蛙全部都喜欢站在石头上,掉到水里的小青蛙会拼命地游,碰到石头就赶紧爬上去,而且在石头上的小青蛙很多天也没有死。他们似乎明白了以前几只小青蛙的真正死因。“小青蛙游泳累了,要爬到石头上休息一下。”

过了几天,厨房工作的阿姨帮助我们找来了一只大的青蛙。这只大青蛙成了孩子们的新宠。问题接踵而来,吴嘉健问:“大青蛙的家在哪里?它是从哪里来的?”

林嘉盛问:“这只大青蛙来这里做什么?”

何苑滢解释道:“它来和我们玩。”

曾晴怡的想法最天真,“它是青蛙爸爸,它来找它的宝宝。小蝌蚪是它的孩子。”

刘浚凯说:“大青蛙会跳来跳去的。”

吴启东还是比较关注有关吃的问题,“这只大青蛙是吃什么的?为什么它长得比我们的小青蛙大?”

林嘉盛告诉他:“我知道青蛙是吃虫子的。”

刘浚凯抢着说:“它帮我们吃掉蚊子,不让蚊子咬我们,它是好的青蛙。”

天MISS黄捉到了一只甲虫,孩子们赶紧说:“把这个虫子给大青蛙吃吧!”

探究继续进行着。上学期小朋友们学过一首儿歌《小青蛙》(小青蛙嘴巴大,水里地上

两个家,风里雨里捉害虫,呱呱、呱呱,我们大家喜欢它。)他们对这首儿歌记忆犹新,只要一提到青蛙的名字,就会主动地朗诵这首儿歌,所以他们对小青蛙的许多特性,如水陆两栖、捉害虫(蚊子)等已经有些印象了。

大部分孩子虽然初步了解了青蛙喜欢捉虫子吃的习性,但他们还不太了解青蛙的生活环境和它是怎么捉虫吃的。正好此时我得知网上有青蛙的相关资料,孩子们在一边观看一边思考,提出了许多问题。

陆嘉铿问:“青蛙妈妈为什么喜欢住在草地里?”

吴启东问:“它是怎么捉虫子吃的?”

宋简蓝说:“青蛙是用手去捉虫子吃的。”

我带着小朋友和青蛙来到了草地上,放出了青蛙,孩子们看见青蛙跳来跳去的,非常兴奋,不由地也模仿着青蛙跳。但是他们还是没有看清楚青蛙是怎么捉虫子吃的,因为青蛙跳动的动作太快了。

我播放了有关青蛙的录象片,片中详细的讲解以及青蛙捉虫的真实(分解)画面,让孩子们了解了青蛙捉虫的真实情况。借此时机,孩子们学会了“青蛙捉虫”的体育游戏,那个

动作形象又准确,而且百玩不厌。

孩子们知道了青蛙对于我们人类的好处,我们应该保护它。最后,为了小青蛙的健康成长(住在小盒子里捉不到虫子吃,所以总也长不大),我劝导孩子们一起放生了班上现有的小蝌蚪和小青蛙。孩子们虽然恋恋不舍,但还是将它们放归了大自然。那从以后每逢路过小池塘和放生青蛙的草地,孩子们都会去找寻小蝌蚪、

小青蛙是否还在那里,想看看小青蛙长大了没有……

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多次试图让孩子把看到的、想到的东西记录下来,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可是画出的青蛙我实在无法恭维。偶然翻找资料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些手工折纸青蛙的材料,联想到孩子们喜欢摆弄纸张的爱好,我就随即加入了折纸青蛙的活动。折纸对于这些未有经验的孩子来说确实有些困难,但是他们非常感兴趣,一直坚持摆弄着手中的纸。有部分孩子可以看出他们知道了折的方法、方向,但是有些重要折线的准确度较差,所以折出来的效果不明显,孩子们很有些惺惺然的表情。看到这种情形,我灵机一动,在后来的晚间餐后活动指导中,我事先折好了所有的折线,再展开纸张,指导幼儿折纸,多数幼儿都折出了一只漂亮的青蛙,孩子们成功的喜悦跃然于言行中,赖嘉琪向其他老师和小朋友展示自己的成果,“这是我折的青蛙!”吴启东也

高兴地叫喊“我会折青蛙了!”

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幼儿一直都十分乐意参与,随着从蝌蚪变青蛙的全过程的观察积累和一步步的探究活动,孩子们掌握了最直接的经验,他们对青蛙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了。

如何在小班开展主体探究活动

小三班 杨秋雅

以前主题探究活动大多局限于中大班,小班很少开展。小班幼儿有意注意已经开始萌发,对外界新鲜的刺激能产生兴趣,容易进入情境中。因此在小班进行主体探究活动是可行的,关键在于组织引导和把握主体探究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有关专家认为,主体探究活动的基本要素有三点:一是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二是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进行长期的深入的主体探索;三是成人与幼儿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主题网建构的原则应是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幼儿感兴趣的

、容易取得所需材料的、可运用家长和社区资源的、方便幼儿实际操作的。根据以上认识,针对小班幼儿特点,我们进行了大胆尝试:


一、主题网络的建构多采用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建构的方式,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对网络随时进行增删。

春天来了,孩子在池塘边发现了一些小蝌蚪,一段时间里孩子讨论的话题都和蝌蚪有关。“蝌蚪的妈妈是谁呀?”“小蝌蚪是吃什么东西长大的呢?”“小蝌蚪为什么和妈妈长得一点都不一样呢?”“它是怎么长大的呢?”看来,孩子对蝌蚪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兴趣,于是我开始建构初步青蛙的主题网络,网络的建构依据是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他们开始关注的都是一些很表面的东西。例如:蝌蚪的外形特征啊,蝌蚪的妈妈啊……后来慢慢发展到关注小蝌蚪吃什么东西长大,这么小有没有眼睛、鼻子,成长的过程啊等等问题,我们根据孩子的情况不断地丰富我们的网络图,网络图的建设从小蝌蚪一直发展到青蛙。

二、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注重活动的生活化,加强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注重利用家长资源。

在“青蛙”主体探究活动中,我们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利用周末的时间去捉蝌蚪,实现了亲子之间的互动。孩子在和家长捉蝌蚪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一些小蝌蚪和小青蛙的常识,他们把从家长那里得到的资讯带回学校和小伙伴一起分享,得到了极大的成功感。

三、创设宽松的环境,让幼儿大胆提出问题,表述自己的意见进行交流与分享,初步学习尊重他人的观点

在主体探究活动中,我既有在活动中的集体探索,也有在散步中的交谈。孩子们每个人都养了一只小蝌蚪,这只小蝌蚪就成了他们几乎在那段时间里每天必谈的问题。我的蝌蚪怎么样了,吃什么,变成什么,都成了他们交流的话题。有个孩子每天给蝌蚪喂蛋糕吃,结果几天过去,蝌蚪死了。孩子特别难过。他说,我最喜欢吃蛋糕了,我把我最喜欢吃的东西都给他吃了,为什么他还会死呢?他在散步的时候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许多孩子都纷纷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这个孩子在听取了伙伴的意见之后,又重新养了一只小蝌蚪,这次,他把一些草放到了饲养小蝌蚪的杯子里,慢慢地小蝌蚪长大了,然后又开始长腿了,孩子有放了一块石头下去,给长出腿了小蝌蚪“上岸”休息,日子一天天过去,小蝌蚪终于变成了青蛙,孩子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接着他又把他的经验告诉伙伴。在和伙伴的互动学习过程中,他感受到了交流和分享的乐趣。

总之,主体探究活动的过程是幼儿不断主动学习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在反思中实施教育,教育能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er/585973.html

相关阅读:小班综合教案:种各样的糖果
小班开放日教案 美味的葡萄
小班综合教案-彩色的雨滴
小班进餐活动:到小动物家做客
小班阅读教案 好吃的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