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16日
我喜欢的民间艺术活动
活动一 剪窗花
目标:
1.感受新年到来的愉快的氛围。
2.巩固对对称和不对称图形的认识。
3.会用剪刀剪出各种弯的线条或图案。
准备:
剪刀若干、各色手工纸人手一张、窗花范例。
进程:
1.谈一谈:新年快到了,人们都用哪些方法装扮我们的
家呢?
○看范例,说说这些窗花有什么特点?
○幼儿大胆想象,剪窗花,师巡回指导。
3.比一比:
○比一比谁剪的窗花最漂亮,可以得到最热烈的掌声。
○装饰我们的活动室。
目标:
1.萌发幼儿对京剧艺术的兴趣,激发幼儿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2.鼓励幼儿参与京剧表演和制作京剧脸谱。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准备:
1.环境布置各种京剧脸谱。
2.日常活动时播放京剧的录音带和录像带,供幼儿欣赏。
3.彩纸、纸板、毛线等手工材料。
※说说京剧。
1.看京剧录像。
2.向幼儿简单介绍京剧:京剧是我国的一种戏曲,只有中国才有,所以叫国粹。唱京剧的人要在脸上涂上一些漂亮的花纹,就是京剧脸谱。因为京剧好听好看,不仅中国人喜欢,很多外国人也很喜欢。
3.介绍京剧脸谱的名称、性格和特点。
如:红脸代表忠诚勇敢;白脸代表狡猾;黑脸代表正直忠厚,如“包青天”。
※学唱京剧。
2.放京剧录像带,让幼儿感受京剧曲调的优美,并跟着哼唱。
3.幼儿戴上脸谱,自由地表演。
※画脸谱。
1.观察京剧脸谱的颜色和花纹,区分红脸、白脸和黑脸。
2.幼儿画京剧脸谱。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设计漂亮的图案进行装饰,要求色彩鲜亮。
3.把画好的脸谱剪贴在纸板上,用毛线头当胡须和头发。
4.幼儿戴上自制面具做游戏《黑脸敲锣》。
附玩法:
黑脸一个,红脸、白脸若干。黑脸慢敲锣,红脸和白脸就开始走圆场步;黑脸快敲锣,红脸捉白脸,白脸躲红脸,看谁捉得多,看谁躲得快。被捉到的白脸交给黑脸。
5.延伸:区域活动中设立“小戏迷俱乐部”
活动三 亲子手工:五彩脸谱
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脸谱艺术的美,激发创作兴趣。
2.尝试用线条、色彩对称的方法夸张大胆的表现脸谱特征。
3.通过和父母共同合作制作脸谱的过程,增强与父母的交流合作,体验其中的乐趣。
准备:
对京剧、脸谱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制作脸谱硬板纸(各种硬包装纸)、绘画笔、各种欣赏脸谱、剪刀、橡皮圈。
进程:
1.欣赏脸谱。
你喜欢哪张脸谱,为什么?
脸谱与脸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左右对称,都有眼睛、鼻子、嘴巴、眉毛)。
脸谱与脸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颜色不一样,脸分成几个快面,五官有了变化)。
2.联想创作。
今天我们一起来当艺术家,设计一张漂亮的脸谱。指导:
(1)心里先想好,今天你要设计一张什么样的脸。
(2)化妆的时候要仔仔细细,千万不要把脸画的不一样。
(3)脸谱上还有许多弯弯的线,什么地方要涂眼影,什么地方要涂胭脂要告诉大家。
(4)你的五官变了没有,变成了什么?
(5)颜色要有深有浅,找一找谁是大艺术家。
3.观察制作工具,开始制作。
父母和孩子一起参与活动,适当的指导孩子制作,应避免包办代替,让孩子有足够的想象空间及动手空间。
教师巡回指导,个别引导孩子及引导幼儿相互欣赏作品,促进生生互动。
4.玩脸谱,体验劳动成果的乐趣。
活动四 民间体育游戏:踩高跷
目标:
1. 培养幼儿对民间游戏的兴趣。
2.在高跷上进行各种活动,能保持平衡,提高平衡能力及动作的协调性。
平衡木、沙包、积木;每人一副高跷。
进程:
1.放音乐,幼儿自由地听
音乐做动作。
2.提供器械,幼儿分散练习平衡动作。
(1)教师介绍器械及部分玩法:头顶沙包过平衡木,或空手站在平衡木上做单脚站立、侧走、后退走。
(2)幼儿活动,教师照顾并指导个别幼儿。
3.踩高跷。
(1)孩子每人取一副高跷,分散站在场地上,自由尝试踩高跷。
(2)集体听口令练习踩高跷前走10步,后退10步,侧走10步,转圈10步。幼儿自由分散练习。
4.游戏《做客去》
(1)听信号集合站在场地。介绍游戏玩法。每队请一名幼儿示范。
(2)全体幼儿游戏。
5.小结游戏情况,听音乐跟老师做放松动作,结束。
活动五 欣赏:唐装
目标:
1.弘扬民族文化,引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2.引导幼儿从色彩、图案、盘花扣三个方面欣赏唐装,感受唐装的美。
3.知道它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服饰,初步了解唐装所包含的象征意义。
唐装服饰若干、音乐磁带、唐装图案、盘花扣图片多媒体课件。
重点:
从色彩、图案、盘扣上欣赏、感受唐装的美,初步了解唐装所包含的意义。
进程:
1.带幼儿观看“唐装”服饰展演,引起幼儿兴趣。
2.交流、讨论,了解唐装,喜欢唐装。
你们知道我们刚才看到的是什么服装吗?
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你们都喜欢唐装的什么?
3.引导幼儿欣赏唐装。
(1)从色彩上欣赏:
○提问:刚才我们看了那么多漂亮的唐装,小朋友们说说唐装都有些什么颜色?哪种颜色最多?(鲜艳的颜色,以红色、暖色调为主),我们穿上颜色那么鲜艳的衣服心情会怎么样?为什么唐装都是以暖色调为主呢?(喜庆、热闹……)
○教师:红色是中国的颜色,是喜庆的颜色,代表吉利祥瑞的意义,过年过节、家逢喜事都要大量使用红色,因为只有热烈的红色才最能表达人们心中快乐的心情。
黄色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的颜色,也我们中国人皮肤的颜色,黄色还是中国皇帝们专用的颜色。所以,黄色既代表神圣,又代表吉祥。绿色是植物的颜色,有树的地方就有生命,象征着青春和生命。
(2)从图案上欣赏:
播放唐装图案多媒体课件。
○提问:这些唐装上的图案
都是一样的吗?它们都是些什么样的图案?
○教师:中国的唐装图案以团花为主,花纹呈四周放射或旋转式纹样。有牡丹、梅、兰、竹、菊等花卉,也有福、禄、寿、双喜等文字图案,还有“万”字花、蝙蝠、石榴等图案。(教师边讲边出示相应的图片,便于幼儿欣赏不同的图案)这些图案都是中国传统装饰,用来象征吉祥、喜庆的符号。
(3)从盘花扣上欣赏:
播放盘花扣图案多媒体课件。
教师提问:这些扣子像什么?和我们平时系的扣子有什么不同?
教师:这些是盘花扣,也叫盘扣,是专门为唐装设计的扣子,扣子由纽结和纽袢两部分组成,花状的造型象征着吉祥的祝愿。
4.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唐装,从颜色、图案、扣子上说说自己的唐装的特点。
教师:今天有的小朋友也把自己漂亮的唐装穿来了,我们请她上来说说她的唐装是什么颜色的,上面有什么图案,纽扣又是什么样的?
教师:过年过节喜庆的日子我们最喜欢穿上漂亮的唐装,因为它代表着快快乐乐、开开心心、吉祥如意、幸福美满、团团圆圆……小朋友们,我们相互说说祝福的话吧?
5.在“服装展示”中结束课程。
活动六 扎染
目标:
1.体验制作的乐趣。
2.继续了解民族工艺——扎染,在初步尝试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扎染制作活动。
1.第一次制作的幼儿作品展示。
2.各种形状的布、橡皮筋。
3.红、黄、蓝、绿四色颜料盆,清水桶,抹布。
进程:
1.幼儿欣赏第一次制作的作品展示。
○谁的作品扎染成功了,为什么?(扎紧了)
○谁的作品没有扎染成功,为什么?(没扎紧)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让橡皮筋扎的紧一点?(可以多绕几根)。
2.欣赏老师的第二次制作。
○为什么会一朵花上出现几圈花纹?(扎了几圈橡皮筋)幼儿思考讨论自己得出结论。
○为什么会出现几朵花?(扎几次橡皮筋)幼儿思考讨论自己得出结论。
教师提示:
○如果染完颜色后,橡皮筋拆不开可尝试用剪刀。
○制作完成后,用清水洗手,并擦干。
4.幼儿尝试扎染制作活动过程。
5.作品展示。幼儿说说最喜欢的作品,为什么?
活动七 民间体育游戏:跳竹竿
目标:
2.愿意积极想办法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3.利用纸棒进行活动,学习跳竹竿游戏,发展弹跳能力。
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观看过录像。
2.物质准备:人手一根纸棒(长度为
进程:
1.开始部分:幼儿随音乐利用纸棒进行队列练习。
导语:今天天气真不错,我们骑着马出去玩玩吧!(幼儿随音乐的变化“骑马”变双圆大圆小圆 “坐马车” )
2.基本部分:
(1)利用纸棒进行“一棒多玩”。
导语:纸棒可以和我们玩坐马车的游戏,还可以和我们玩什么游戏呢?我们一起来试试,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幼儿四散游戏)
(2)学习“跳竹竿”游戏。
○讲解游戏玩法:
导语:刚才小朋友用纸棒玩了许多游戏,今天老师要和大家用纸棒玩一个新游戏——跳竹竿,这个游戏可以三个或四个小朋友一起玩,其中两个小朋友手拿竹竿面对面跪下,用竹竿同时分合敲击,另一个小朋友在中间看准竹竿的分合跳进或跳出。大家可以自己选择小伙伴一起试一试。
(3)幼儿自由组合尝试玩“跳竹竿”游戏。
(4)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合作、交往方面)。
导语:你刚才和谁一起玩的?你们是怎么跳竹竿的?
(5)鼓励幼儿创造性地玩“跳竹竿”游戏,师生共同参与。
导语:刚才小朋友在跳竹竿时想到了许多不同的跳法,真有趣!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跳竹竿,行吗?
4.游戏“叫号接棒”。通过游戏帮助幼儿调整较大的活动量。
反思:
纸(木)棒是幼儿身边常见又熟悉的物件。本次活动主要是通过纸棒学习“跳竹竿”游戏,发展幼儿弹跳能力。在心育方面提出的两点目标——想办法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整个活动充分发挥纸棒的多功能性,活动开始部分设计了随音乐利用纸棒进行队列练习在这一环节中由两队“骑马”变双圆变小圆合作组合“坐马车”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让幼儿初步尝试了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同
时也为下一个环节奠定了基础。基本部分中,先让幼儿利用纸棒进行“一物多玩”,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并积极推广三四人结伴游戏 。接着运用尝试法学习的理论精神,教师不示范游戏玩法及规则,而是引导幼儿去自主探索(敲击“竹竿”的两人如何合作?中间跳的人如何跳?如果跳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情况怎么办?等),从而通过尝试、发现再尝试、再发现,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不断调整的过程,通过师生共同表演“跳竹竿”,将活动掀起高潮,突出了师生双主体的地位,结束活动中通过“叫号接棒”的游戏帮助幼儿调整教大的活动量。
在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共同学习,实现了师生“共同体”的学习氛围,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将幼儿心育目标的培养放在了一定的高度。如:始终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有了困难引导幼儿去主动解决等等。但这仅靠这一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渗透,使幼儿的心理品质得以良好、健康地发展。
活动八 面塑的秘密
目标:
1.在说说、看看的活动中,知道面塑的含义及两种不同性质。
2.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面塑经验,尝试制作食用的面塑。
重点:知道面塑的含义及两种不同性质。
难点:能根据所获得的面塑知识,制作能吃的面塑。
准备:
1.活动前填写过“寻找到的面塑调查表”。
2.活动前幼儿和爸爸、妈妈到周边的环境中寻找生活中的面塑。
进程:
交流讨论??验证想法——实践巩固
1.交流讨论对面塑的认识。
(1)小组幼儿讨论对面塑的认识。
引导语:“请能干的小小发明家来说一说,在这几天里你找到了什么样的面塑?”
(2)请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来说“什么是面塑?”
吃?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验证想法
○观看录像,引导幼儿从录像中找出答案。
○提升幼儿经验,启发幼儿思考:
(1)看了
塑了吗?
(2)为什么有的面塑能吃,有的不能吃?能吃的面塑里放了什么?不能吃的面塑放了什么?
小结:面塑里的成分不一样,有一种面塑不能吃因为里面放了颜料,还有防腐剂,这些成分都是有毒的物质。
能吃的面塑里放的都是面粉,虽然有的也有颜色,但是这是一种食用色素。
3.实践巩固
(1)活动前请幼儿选择操作材料。巩固他们对面塑成分的认识。
(2)幼儿分组操作,师观察指导。
·引导幼儿探索食用色素的加法。
·鼓励幼
儿根据所获得的经验,塑造成各种能吃的面塑造型。
4.活动延伸:把做好的面塑作为点心,在集体中分享。
反思:
从活动中分析出他们对面塑的性质还没了解,为了鼓励幼儿进一步探索,扩展孩子们的认识经验,设计本次活动。活动前组织幼儿到自己生活的周边
环境去寻找生活中的面塑,本次活动围绕寻找结果开展的一次交流
活动。在关注孩子成长特点和新课程的理念下,努力让孩子在整合的活动中学习,在这个活动中就蕴涵着整合的因素。首先在孩子的兴趣中整合多种教学的内容。活动中孩子不仅对面塑有一定的了解,还要结合面塑不同性质,把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整合,在活动中得到体现。同时在操作手段上进行整合,让孩子运用多途径的表现手段进行表现。操作材料的探索性,使活动内容丰富、生动、有趣。最后,让孩子把自己做的面塑作为点心让所有小朋友分享。
活动九 书法,我的名字
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介绍自己的名字,鼓励幼儿能大胆的在陌生人面前进行表述,增强幼
儿的自信心。
2.通过已有经验讲述书法中基本笔画的用笔方法。
3.能够根据个人能力双钩填墨、单钩、脱手写出自己的字并送给朋友、 老师。
1.了解书法中基本笔画的用笔方法、知道自己名字的意义。
2.笔、墨、纸、基本笔画的范例。
进程:
1.直接导入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叫一名幼儿的名字)???!
(幼儿回答后,教师提问)为什么你知道回答我?
问题的提出:你叫什么?谁帮你取的名字?有什么意义?
2.回忆、讲述:
你的名字第一笔怎么写?(引出基本笔画的用笔方法)
点——起笔尖,收笔圆、饱满。
横——起笔尖、方,提笔有棱角,收笔圆满,向上略弯曲。
竖——起笔尖、方,收笔饱满,基本垂直。
撇——起笔尖、方,收笔尖、饱满,上面线条基本呈直线,下面线条略显“S”形,中段
不能很细,应略粗,收笔不能分笔,应要尖、饱满,书写速度要慢。
捺——上面线条呈直线,下面线条呈“S”形,总要“一波三折”,注意用笔粗细的变化,
收笔要慢、尖、饱满。
3.写名字
按照自己的能力书写名字:双钩填墨、单钩、脱手写教师巡回指导幼儿的用笔方法。
将自己写好的名字送给朋友、教师并介绍自己名字的意义。
活动十 风筝的传说
目标:
1.
通过民间传说了解风筝的起源,激发幼儿对民间文学的兴趣.
2. 引导幼儿感受故事中人物不畏强暴、智斗坏人的勇敢精神。
3. 丰富词汇:风筝 神态逼真。
准备:
风筝、与故事有关的挂图、故事磁带。
进程:
1.
过?你放过风筝吗?风筝是怎样来的?
2. 教师讲民间故事《风筝的传说》。
3. 结合挂图,讨论故事主要内容。杨青是用什么方法从虎口中救下老人的?他又用什么办法保护了凤贞?为什么大家都夸杨青聪明?
4. 放故事录音,请幼儿在完整听一遍故事,进一步了解风筝的传说。
5.
主题反思: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多民族的国家,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是我国一朵瑰丽的奇葩。孩子们对民间工艺、民间曲艺、中国画……发出来自内心的感叹。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的了解和感受我国一些特有的民间活动和艺术,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因此预设了本主题活动。
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京剧脸谱、京剧唱腔、京剧表演五彩纷呈,精彩奇特,是具有民族性、夸张性的艺术。让幼儿接触一点京剧,欣赏京剧的经典片段,制作京剧脸谱,过一把京剧表演的瘾,可以培养幼儿对京剧的兴趣,感受中国京剧艺术特殊的美,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与热爱。当孩子们头戴自制的脸谱,脚下迈着不太娴熟的圆场,认真地模仿着自己喜欢的一招一式时,他们都被
这古老的艺术深深地感染了。有的孩子在“小剧场”中表演自己刚刚学会的京剧,还有的孩子回家教爸爸妈妈学唱京剧俨然一个个小戏迷。
唐装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间服饰,它款式独特,颜色艳丽,蕴涵着美好的意义。在民族文化共享的今天,唐装也走上了世界文化的行列,深受大家的喜爱,国内国外都有它的影迹,它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大班幼儿对成人的衣着打扮有着具有浓厚的关注点与模仿性。所以我们选择了“唐装”设计成为大班美术欣赏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欣赏、感受中国“唐装”独特之美和美好寓意,引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本主题的开展突出了以下两点:
一、创设民间艺术氛围,幼儿在充满民间艺术氛围的环境中,通过与环境和材料的合作,从中他们受到了民间艺术美的熏陶,萌发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民间艺术教育与教学活动有机相连。如:在“京剧”这一主题中心活动中,让幼儿画脸谱,有意识地在教室环境中放置各种绚烂的京剧脸谱,使幼儿在活动画中观察其特征、花纹的装饰,激发幼儿绘画地兴趣,由于有了环境的感染,幼儿在绘画时,用不同的民间色彩将京剧脸谱装饰的特别漂亮。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er/788736.html
相关阅读:大班其他教案:小蚂蚁力气大
大班其他教案:寻找春天
大班角色活动《七彩葫芦娃》
大班随笔:我是哥哥姐姐了
大班其他教案:让我们的城市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