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体育训练一样,比赛若不是进入紧要关头,教练是不会轻易喊停的。他们借助“喊停”,来进行心态的调整和获得扭转局势的机会。这也正是父母们“喊停”的目的所在——把握时机,先发制人地让孩子及时约束自己的行为并调整好心态。
“喊停”的三大误区:
1.“喊停”不及时。你最好多留意孩子的一举一动,捕捉到某些“预兆”,譬如他伸手要打小伙伴,开始提高嗓门说话,或者开始扔东西等等。如果你及时并且恰到好处地喊停,完全可以及时阻止这种行为的发生。
2.把“喊停”作为一种惩罚。从时间上来说,“喊停”并不是对孩子做出错误行为以后采取的一种惩罚。有些父母把发泄自己情绪的大喊大叫误以为是对孩子的一种有效惩罚。
3.无法提出对策。如果你发现你的“喊停”无法阻止某种行为的萌发,或者孩子常常徘徊在犯同样错误的边缘,那么你就不只需要阻止,而应当进一步提出对策进行干预了。
“喊停”的最佳时机:
1、给予适当的警告。当你发现孩子即将失控的时候,可以说:“我发现你嗓门提高了,我知道你开始想要扔东西了。不过我警告你,请你马上停止!”
2、如果你的警告没有起作用,那么就要想法主动让孩子冷静下来。对此,不同孩子不同时候不同事件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孩子可以自己找回平衡,而有的却会因此而情绪低落。但是不要对孩子的消极反应太过于担心,只要脱离了刚才令他激动的事件与环境,他们就容易平静下来。你可以引导它把注意转移到另一件可以让他感兴趣的事情上去,比如一件他喜欢的玩具,或者教给他一个他感兴趣的新游戏。
3、鼓励孩子保持优良的行为习惯。必须让孩子知道,他的行为是被关注着的;当他做得对,做得好的时候,会受到表扬和鼓励。当孩子掌控好自己的行为时要加以赞扬。当他平静下来,你应当适时地夸奖一下他:“很好,这样就对了,很高兴你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你必须提高注意,以便及时地夸奖他,从而使这种行为保持下去并成为好习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100811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