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的五个发展阶段
影响走的因素
一般发育好的宝宝1岁时已经会走了,但有的宝宝要等到2岁,这主要与肌肉力量、平衡和协调能力有关。经常训练翻、爬、站的宝宝,早走的概率约78%。
此外,宝宝个性的影响也不容忽略。平时行为比较冲动、好动的宝宝学会走路的时间较早;个性温和,对事物采取观望、等候态度的宝宝,走路较迟。
偏瘦的宝宝动作相对较敏捷,比胖宝宝要先学会走。
说话早的宝宝学会走路的时间比说话晚的宝宝要迟。但是走路的早晚与宝宝今后的智力和运动技能的发展没有直接的联系。
出现以下情况妈妈别诧异
1.当宝宝受到挫折,如跌倒、碰伤、与家人分离或生病时,走路的能力会出现倒退现象,这与宝宝学习走的信心下降和肌肉力量减弱有关,不过这是暂时的,短期内可以恢复,妈妈可不要怀疑宝宝的能力哦。
2.宝宝开始学步时,每移动一步注意力都非常集中,所以不能同一时间内做两件事,否则很容易摔倒,妈妈可不能认为宝宝反应迟钝。如果宝宝正在走路时又要听你讲话,当然他一定会先停下脚步。
3.当爸妈静止不动时,宝宝会在您的面前走来走去,走的路途会长;如果爸妈自己在不停地走动,宝宝反而走得更少,甚至停止不动。对宝宝来说,开始学走路并不是朝着一个方向直走,而是来去都围绕着一个中心走动。
4.如果你带宝宝到户外玩时,宝宝在玩,你却经常变化方位,此时如果叫宝宝走到你面前,你会发现宝宝突然不肯走了。这是因为宝宝要走到你的位置是有困难的,无论用尽何种方便都不见成效,除非你回到原地,宝宝才肯走动。
会走后的宝宝 面临重重危机
•摔倒
刚学会走路的宝宝,走时一直向前冲,很难及时停下步伐,所以应该给宝宝创造一个平坦、无障碍物的空间,防止摔倒。
•走失
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驱使宝宝四处走动。因此,妈妈带宝宝外出时一定要看管好,防止走失。在人多拥挤的场所,最好不要让宝宝单独走,以免走散。
•扭伤
刚学会走路的宝宝很容易扭伤脚,又不能够清楚表达,这就需要妈妈细心观察宝宝的一举一动。如果发现宝宝走路时一拐一拐或是轻压腿部时宝宝会感到疼痛,常提示宝宝扭伤了。
创造安全环境 妈妈请多费心
学走路的宝宝所碰到的危险远比翻、爬、站要多得多,妈妈在环境安全上就要多费些心思了。
•鞋袜
宝宝在学走路时,最好穿上防滑的鞋袜,防止跌倒。
•阳台
宝宝一旦会走了,阳台就应成为妈妈特别关照的地方。阳台上不要摆放小凳子,以免宝宝爬上去;阳台围栏要有85厘米高,栏栅的间隔应在10厘米以内。
•家具
家具尽量靠墙边放,危险物品要放在高处或拿开,家具的尖角,要用防护软垫包好。
•门
在开关门时很容易夹伤手,最好在门缝处装防夹软垫。宝宝开关门时,最好有人在旁边看着。
妈妈疑问 专家解答
Q:宝宝走路时会踮起脚尖,这正常吗?
A:在学走路的前期,爸妈双手扶住宝宝的双腋下,训练站立时,宝宝可能会出现足尖着地或是足底放平的情况。
开始训练走路时,偶尔踮起脚尖,只能说明宝宝在学走路的过程中,脚要采取什么样的姿
势才能达到躯体的平衡,让自己别摔倒。
如果学走时宝宝经常踮起脚尖,就要怀疑他是否有脑性瘫痪,因为脑部病变会引起足跟肌腱的挛缩,同时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智能落后。
Q:宝宝可以使用学步车吗?
A:光靠学步车让宝宝学会独走是不可能的。因为宝宝在学步车内不会摔倒,不需要训练自己如何控制全身的肌肉来取得平衡,也不需要掌握正确的迈步姿势。有些专家不主张使用学步车,但妈妈一定要使用的话,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每次使用的时间不宜过长,以不超过20分钟为原则。
•最好等宝宝7个月大以后,能够支撑颈部并平稳坐立时再使用。
•学步车的高度须适合宝宝的身高,不宜过高或过低。
•使用学步车时,应让宝宝在爸妈的视线范围内。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103286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