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学前孩子的阅读
现在的家长们都很重视孩子的早期阅读,很多妈妈都在跟孩子亲子阅读。
我个人的体会是,一两岁的小孩,听妈妈给读故事,他主要是在学语言和了解这个世界。孩子天生有学习语言的动力和能力,所以一两岁的孩子一般都会有很强的阅读热情。很多孩子还会把大人讲的故事像录音机一样复述下来,尽管他可能并没有完全理解。我女儿那时只要吃饱了,就拿起一本给她讲过的书,在地上来回踱步大声念。那时她的发音还不清晰,很多时候只有我能完全听懂。
所以,觉得这时的亲子阅读倒是比较轻松的、好做的。绘本的选择也比较容易——语言和画面质量好、故事长短适宜、内容积极健康、情节人物孩子喜欢,大致就可以。市面上能买到的好的绘本也比较多。我个人喜欢对小孩的情感和生活描写细腻真实的,不喜欢一些完全以说教为主的故事。我曾看到过两套国内出的书,故事完全相同但画面却不同,内容都是关于某个小动物总吃糖不刷牙然后牙痛去看牙医、某个小动物不吃蔬菜长得瘦、某个小动物自私不跟其他动物分享等等。这些方面我们当然应该教育,但是如果故事完全这样设计,就少了乐趣,而损失了阅读乐趣,这代价太大了。
女儿当时看的书里有一本非常可爱——《格斯的冒险之旅》。这本书网上有,但发现看的人不多,顺便推荐一下。这本书的两位美国制作者出了好多本,都是用食物做造型讲故事。造型可爱有创意,故事结构很完美,像个微型好莱坞电影,唯一有些遗憾的是翻译后语言有点不自然。我们那时还看了所有的有大段文字的喜羊羊书。一是因为她正好认识了喜羊羊,我们又限制看电视;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不是翻译作品,文字更自然真实,所以即便有些故事情节不算多好,也就看了,以接触语言为主。
我估计两岁半、三岁之后,语言学习的敏感期告一段落,孩子的注意力逐渐被其他事情所吸引,这时,一些孩子的阅读热情就会有点降温。从这时开始,我们家长就要有意去引导孩子阅读。下面是我对怎样引导孩子阅读的一些想法,大家也多介绍自己的经验:
最大的对手——电视
孩子到了三四岁,我们逐渐会发现阅读的最强大的对手是电视。书里是静止的,电视是动的。书上是不变的,电视随时在变化。怎样才能让书战胜电视,或者说让书和电视各司其职、电视不要喧宾夺主呢?
大家都知道读书比看电视好,对于孩子来说,电视少看为佳。但是很多家庭里,电视仍然是像灯一样永远开着,成了背景画。我建议我们回到看电视报圈定某些电视节目的年代,有选择地看固定节目。节目结束就关电视。我知道有些人家里只要孩子在,就不开电视。其实完全不看也没必要也不见得效果就好,因为孩子会更加好奇,同时我们也的确需要让孩子通过电视了解世界。
急于教识字——容易把阅读功利化的想法
我们应该教给孩子去识字,争取让孩子在学前实现自主阅读。但是关键是教识字的方法要慎重。我看到一些家长认为让孩子阅读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训练孩子认识更多的字,每次一起看书,总是忍不住教识字,慢慢把看书搞成了识字课,这样如果弄不好,很容易让孩子没有了阅读热情。
小孩其实在还不会说话之前,就有能力认识很多字。但是我个人不太主张过早教孩子认字。我想,识字可以在三岁之后开始,而且要尽量让识字过程自然一些,要以激发他自己的识字兴趣为开端。比如说,在他喜欢的故事书里,挑他喜欢的字告诉他,然后再逐步扩大范围。识字的活动也应该是立体的,不要总是捧着书或识字卡在教他考他。我们可以随时指着商店牌子、产品标识等等去教,或者跟孩子做游戏。另外家长亲自用笔写给孩子也是好办法,让孩子看着一个个字是怎样写出来的,这个过程对他来说可能跟变魔术差不多。我有时在本上写一些女儿说的话,她都非常高兴。如果只看识字卡,换了地方和形状,孩子有可能就不认识了。
最重要的是家长不要太心急。只要家长多想办法去激发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自己都会发问,求你教他识字。真的会有那么一个时刻——孩子跑过来问你:妈妈,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妈妈,那个字怎么写?妈妈,看,我发现这个是“书”字!……这时我们再大加鼓励,顺势去教,形成良性循环。
书的选择
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喜好,选择可能更有难度。我想,家长要把自己的推荐和孩子自己的选择结合起来考虑。带孩子去书店一起挑书是个好办法。选择有系列的书也非常好,孩子如果对人物和故事模式有熟悉感,就会比较爱看。选择有影视作品和有声音资料的书也是个办法,可以用影视带动阅读。
讲故事的技巧
家长讲故事的好处就是可以把故事变生动起来。女儿不到一岁时,我曾抱着她讲故事,讲“河水才到膝盖”就揉揉她膝盖,讲“咕咚来啦,快跑啊”就故意颠着跑两步,把她逗得嘎嘎乐(我曾管她叫‘Baby-Gaga’)。当然不能总这么讲,我体力不支啊。
想起在澳洲时,我去当地的社区图书馆,经常能看到一位男图书管理员在给孩子讲故事。孩子们在地毯上坐一圈。他讲得真是生动,离远听,好像他一个人演出了一个动画片。他还跟孩子们互动,小孩时而瞪圆眼睛,时而吓得捂住脸,时而大笑。我父母来也看到了,印象极深刻。中国真是很缺乏这样的设施和服务。
在家里,我们可以动员全家人一起演戏,把故事里的情节演出来。我想这样就有望让书籍成功PK电视了。
创造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家长带动阅读
这一点大家会常常提到,但是我们不一定真的去做了。比如,给孩子一个可爱的专用书架;在家设定一个读书时间,吃完饭收拾完,大家都坐下来各看各的书(这个很管用啊);休息时跟孩子说,明天陪妈妈去书店买书啊,你也可以给自己挑两本……
我一直相信一点:如果家长是爱读书的人,孩子不可能不喜欢阅读。如果看书是大人的一种很重要的生活方式,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其中,那他得有多大的力量和创意才能跳出这个生活方式啊。
我女儿很小就知道我在当当网买书,玩游戏都玩过来送书的情节。两岁多时,有一次她把一个大纸板对折,说是她的笔记本电脑。我就势给画上键盘,然后我问上面画什么呢?她说画当当网,以为电脑就这个用途。前几天,她顺手拿起我桌上的一本英文书,让我念。我拿腔作调地念,念一句,她接一句“Garfield has been here!”,从加菲猫里学来的一句英语跟我对付。她小时候有一阵每天都把我书架上的书一本本往下搬,还会挑一本一页页翻着念,当然念的都是乱码……
小孩的好奇心太强。看着大人总是在那捧本书看,他对书得是多么好奇啊!
观察、思考、探究、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
这是我非常想强调的一点。我看到有的家长给孩子买了几万块钱的国外绘本,放在家里,却把孩子完全交给保姆,都不跟孩子一起睡觉。保姆也会给孩子念书,但是缺乏深层交流。其实,如果家长平时对孩子的这些方面比较留意培养或者保护,孩子爱观察爱思考,那么孩子就已经为读书做好了心理和智力上的准备,他也必然能有读书的热情。如果家长平时很少有机会跟孩子交流,不跟他聊这聊那,不激发他去观察、动脑子,那么培养孩子阅读就有难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是互动的,缺一不可。
读书只是个行为,通过读书去激发思考和想象,这个行为才有意义。所以在阅读之前、阅读过程中,和阅读之后,家长引导孩子去思考、想象、探究,这个环节非常重要。
归根结底,引导学前孩子阅读,不是仅仅为了帮孩子识字,或是让孩子表演讲故事获得夸奖,或是炫耀读书数目,阅读是为了促进这些方面的发展、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第二部分:小学生的阅读
对于中国孩子来说,我觉得培养阅读难度最大的阶段其实在小学。
我们现在都说学生很累,但是我们的小学生的阅读量跟其他国家比起来,实在逊色很多。我们的新课标给小学生定出的阅读量大概是每年50本,这个标准多数学生还未必能达到。我看到一位去美国读小学的中国女孩在书里写,她9岁那年的阅读量是183本,11岁那年是292本。当然这只是个表面上的数量比较,但是我们很清楚差距确实非常大。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难在哪?情况很复杂。
首先是时间问题,如果学校课堂不鼓励大量自由阅读,孩子就只剩下课余时间。而课余孩子们还要做些体育活动、学点才艺;晚上的一点时间还要写作业、看看电视去放松,最后可能剩下的时间就不多了。
其次是阅读资源问题。跟国外比,我们图书馆太少。现在大概是家家都在给孩子买新书看,这就牵涉到家庭的经济能力,多数家长买书还是要考虑预算的,很难无限度去满足孩子的需求。另外,市场上的小学生图书类型单一、良莠不齐,真的可供选择的其实不多。
另外就是应试的压力导致阅读功利化。很多家长和老师对课外阅读重视不够,认为如果不能直接提高分数或者拿个什么证书,那么这个事就是浪费孩子的宝贵时间。有时候,大家甚至只把课外阅读看成是用来提高作文分数的一件事,于是也不用看更多书了,直接看小学生范文大全。说到这个功利性,我还想起曾看到过很多教小学生快速阅读班的广告,我非常不理解,追求这个速度干嘛。
还有阅读功能的问题。当孩子们感受到很大的压力和压抑时,阅读的作用就变成了减压和宣泄。许多小学生对书的选择上就直接反应了这一点。压力太大、生活太无聊、缺乏乐趣和满足、缺乏动力,那同学们自然要选择阿衰来减压,这都不是孩子的错,是我们大人的错。
现在,某些校园小说在小学生中非常流行,击败知识性书籍,占了主导地位,这其实也是反应了同样的问题。这些小说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一些学生生活,给我的感觉是,部分书的养分不够,无论是趣味上还是教育意义上。但是之所以能流行,大概就是因为孩子们严重缺乏被认同的感觉、独立自主的乐趣和自我表达的机会,所以只有去书里寻找。
这样一总结,似乎问题都是应试教育带来的。但我觉得上面的种种其实还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我想,影响小学生阅读培养的主要因素是我们大人对待阅读的观念问题。我们对阅读的认识需要调整。
想到孩子阅读,大概很多家长和老师想的是:我希望让孩子这个假期读多少本书、我要给学生们开个书目、我要上网找找小学生必读的一百本名著都是什么、我要给他介绍各种类型的读物……这些想法都很好,但是常常是,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我们的出发点仍然是要往孩子的脑子里多装东西的想法。
让孩子阅读,不只是要让他知道更多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要让他明白有无尽的知识和乐趣在那里,他想要得到的时候就可以去找去拿——他才是主人。
所以,培养阅读的好办法是,给孩子出问题,激发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放手让他自己到书里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体会到自主探索的乐趣和成就感、能学到自主学习的方法,孩子会明白阅读是学习的一个途径,书是工具,一切都可以为他所用。
我们可以设想,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292本书,如果是按照大人给要求的书单去看,那是一个多么望而生畏的任务;但如果是孩子自己去寻找到的,那就是一个不知不觉中完成的事情。
有的家长会想,放手让他自己去看,他不就又去找阿衰看了吗?在这个让孩子去探索的过程中,大人当然要引导,并且必要时给支持和帮助。关键是,我们要在如何引导上多想办法。过去说过,对大一些的孩子,我们只是换一种方式去哄而已。我们应该好好动脑筋想,怎样才能“哄骗”成功,让他自己开动起来呢?
比如,有位朋友说她儿子的理想是当兵器专家,那我们就可以告诉他,你首先要多了解东西都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呀,给你推荐一本《它们是怎么来的》先看看。等大一些了,我们告诉他搞兵器研究,需要知道物理化学机械等常识,我们可以让他自己也去书店、上网找找,他就能找到很多有趣的物理化学方面的科普书籍。同时,我们建议他去了解一下中国历史,从各种简易历史读本或小说中去寻找,看看古代战争中都出现过哪些兵器,谁使用,威力如何,都怎样改变了历史。他可以就此写个小论文——《中国古代兵器排行榜》。再大一些,或许不用我们告诉,他自己就去研究世界战争史了。研究到现代,他会发现兵器不见得最重要,科技和信息似乎更重要。再以后又会发现其实经济、外交都很重要。最后他会想,如何解决冲突防止战争发生才最重要……至此,我估计这个孩子应该已经知道自己大学打算学什么专业、以后想做哪方面工作了。这样当家长多轻松啊!
孩子能坐得住,能看完你开的书单上的书,这不算阅读培养的真正成功。什么时候孩子能在你的问题和激发引导下,有了自己的目标,自己开动起来去找书做研究,进而自己想到了更多问题,又继续去寻找、去研究,这时我们就成功了。当我们看着孩子在忙活,都不太清楚他忙到哪了,只知道他这个阅读的热情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像历史车轮一样不可阻挡,我们就可以感到欣慰了。
第三部分:做个爱学习的大人
我们现在都知道身教的力量,我们也清楚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给孩子知识不如培养他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但是知行合一似乎还是比较有难度的事情,因为我们有工作要挣钱,回家有家务,此外还有应酬、还要孝敬老人,自己还要注意养生别累出病,还要好好保养别太显老……遐想一会儿、多睡一会儿都是奢侈,还有时间和力气去看书吗——家长也是人啊。
我想,当事情太难取舍时,我们就权衡利弊,看看究竟什么更重要了。我们可以把时空尺度放大一些去想,我们也还记得乔布斯的那些名言,还有2012的传闻……想想哪些事情才是真的更重要。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从正面去想:Today is the first day of the rest of your life……
这样仔细一想,我估计还是能淘汰掉一些事情的。人生的每一分钟都很重要,都要去做你真的想做的事。阅读的热情其实就是对生活的热情、对生命的热情。
我们还可以想想,假如你无限富有,你去做些什么。一些巨富登山了、环球旅游了、做慈善了,之后就找个世界名校去读书去了。这很有启发啊——其实我们不必绕那么大弯子,读书、学习,现在就可以开始啊。年龄越大我就越发想通了这一点。
我曾问学英语的成人学生,为什么学英语,各种回答都有,我说其中一个可以是:To make yourself a better person。
学习、读书,这实在是我们无法割舍的事情,因为这是为了自己、为了乐趣,为了成为更好的人。
学习、读书,可以让我们成为一个不那么容易生气的、在心里和脸上都有更多笑容的人。
写到这忽然想到,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作为《论语》的首句,这还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一切都始于这个学习的乐趣啊。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105123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