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孙家集街道岳寺幼儿园 刘海燕
课题:幼儿注意力的培养
授课教师:齐永丽
授课时间:2011年1月25日
教学目的:
孩子注意力的形成虽然与先天的遗传有一定关系,但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更为重要。家长应当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为他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从孩子出生起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注意品质与能力
教学方法:采访对话式、案例分析式
教学过程:
《亲子课程》第二章第34页案例2中说,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老师反映孩子上课走神严重,和其他孩子有很大差别,虽然妈妈与孩子谈话,也让孩子保证好好听老师讲课,不再走神,可走神的现象得不到丝毫的改善,据孩子的妈妈回忆,孩子平时确实经常一个人愣神,做什么似乎都不专心,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第27页案例1中的小朋友,他不走神,而且是精力高度集中,但是精力集中在动画片上,连大人招呼他吃饭,他却像没听见一样聚精会神的看电视,这两个案例中反映的问题,是我们很多孩子的缩影,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的孩子有没有类似的情况。(组织家长参与讨论)
针对这两个案例反映出来的问题,今天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幼儿心理学上关于智力的五大要素之一?注意力的问题。我们知道,评价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一般从五个方面入手,即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
一、注意力的概念
注意力就是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某种事物上,而这个过程不会被外界环境所干扰,通俗的讲,人的所想所做都关注在某个事物或某件事情上,不被外界干扰,这样的能力就是注意力,注意力包括两个方面,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指向就是在某一瞬间心理活动倾向于某一事物,而离开其它事物,如幼儿专一地玩积木,不去注意别的东西,就是指向;集中则是指心理活动集中在这个对象上的强度和紧张度,且在此期间不会被外界环境干扰。例如,集中注意力看动画片,听不见别人叫他吃饭。
一般说,心理学上把注意力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有意注意是自觉的、有目的的注意,需要一定的努力才能做到。无意注意则是自发的,不需要任何努力的。例如,幼儿园教师教小朋友画画,这时就需要有意注意,小朋友要仔细地看,认真地画。突然窗外响起了鞭炮声,小朋友的注意会不约而同地转向窗外,这就是无意注意。正是这种无意注意干扰了有意注意,使老师的上课内容不能进行下去。
孩子存在注意力问题,往往就是说他的注意指向性和集中性存在不足,有的孩子无法把注意指向目标物,而有的孩子则是无法将注意力全神贯注的集中到目标上。例如,孩子做课间操,很投入地边唱边做,课间操结束了,要进行集体活动了,老师在讲课,大部分孩子投入到活动中,思绪跟着老师讲课的内容走,那这部分孩子的注意指向性就很好,也有个别的幼儿还沉浸在刚才的课间操中,嘴里哼着课间操的曲子,手乱动,我们说这个别孩子的注意指向性就差。
又如案例1中的小朋友,在看动画片的时候,爸爸叫他吃饭,他都没听见,这便是我们所说的全神贯注,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动画片上,这个孩子的注意集中性很好,而有些小朋友,听老师讲课的时候,室外有任何的点滴动静,他都会去看,这说明这个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性就差。
我们也常听家长反映,孩子在做他喜欢的事情时,非常专注,如,看动画片,玩网络游戏,画画等,可以坚持一两个小时,可写作业,听课时,就坐不住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需要我们首先了解孩子注意力不同于成人的独特的特点。
二、学龄前幼儿注意力的特点
(互动:请家长谈一谈,你感觉孩子的注意力与成人有何不同?)
请家长阅读教材第37页,请两个家长读一读。
教师再简单总结幼儿注意力的特点。
1、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3~4岁的幼儿主要是无意注意占优势,这时幼儿的无意注意容易随兴趣转移;到五、六岁的时候,无意注意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对于有兴趣的活动,能较长时间地保持注意,他们开始能够独立地组织和控制自己的注意,但此时的有意注意很不稳定,不能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在一件事情上,注意力容易分散。
2、注意力的范围较小
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够看到、听到,或感受到的对象的数量。心理学的实验中已经证明,在O.1秒速视条件下,正常成人一般能把握8-9个黑色的圆点,或4-6个无联系的外文字母或4-5个无联系的汉字。对幼儿来说,在0.1秒的速视条件下,呈现4-9个黑色的圆点,已能正确地辨认圆点数,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73.5 %的4岁幼儿能辨认2个圆点,66.6%的6岁幼儿已经能辨认4个圆点,44.6%的幼儿能辨认6个点。但是有一部分幼儿直至小学2-4年级时,还有极少数(10%-16%)才能辨认9个圆点。
3、不擅长分配注意力
注意力的分配指同时进行两种以上的活动时,把注意力同时分配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上。幼儿注意力的分配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如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边听别人说话边吃饭,而两三岁的孩子如果听人说话就会忘记吃饭。
4、不善于转移注意力
注意力的转移指依据新的要求在一段时间主动地把注意力从一个目标转移到另一个目标上,如让在外玩耍的孩子回家吃饭会比较困难,原因就是孩子主动转移注意力较差。
5、注意力受兴趣和需要的影响。
我们发现孩子在做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时,能较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而对于那些不感兴趣的事情却毫无精神。例如,案例1中的小朋友看动画片,注意力高度集中,因为他喜欢看,喜欢的连饭都可以不吃,所以他的注意力相当集中。
6、注意力受情绪影响
当心情好的时候,注意力比较集中,当心情不好的时候,注意力就不够集中了,例如,一个孩子今天不想上幼儿园,父母强制把他送来,那他心情肯定不好,在集体活动中,我们就发现,他听课的注意力就不如以前,做事情也无精打采。
总的来说,幼儿注意的稳定性较差,即注意集中的时间较短,容易分心。注意的范围较局限,注意的分配能力仍在发展。注意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能力仍不完善,所以让幼儿将注意力由感兴趣的游戏或玩耍转移到不感兴趣的学习时较难,所需时间较长。
三、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及原因
04年,由《大众医学》报组织100多名儿童保健专家,历时2个月的专项调查后得出的学龄前儿童十大问题行为向外界公布,注意力差、容易分心被列为十大问题行为之首。注意力不集中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常常有很多问题表现。
(一)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互动:请家长谈一谈,幼儿注意力不集中会有哪些表现?请个别家长读教材第39页)
教师概括讲解:
1、幼儿做事的随意性较大。不能有始有终,常常是东一榔头,洗衣棒槌。如果做事前没有讲清要求,幼儿做事的随意性就更大。
2、幼儿注意的时间比较短且不稳定,他们的注意力易分散,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并且注意的对象不断转换。
3、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有一定的注意,不感兴趣的活动则表现出明显地注意力不集中。一旦对活动产生厌倦,在活动过程中就会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4、同伴人际关系不良,经常跟小伙伴发生冲突。
5、容易冲动,说话、做事欠考虑,很多行为都好像是突然发生的。
6、无法延迟满足,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哭闹或灰心丧气。
7、自我管理能力差,情绪变化迅速而激烈,易怒,易兴奋。
8、做事常常丢三落四,缺乏必要的条理和顺序。
对教材中第2、5、7条大家可能会有疑问,注意力问题怎么和人际关系扯在一起了。我们首先要了解,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限制,有意注意由脑的高级部分控制的,大脑皮质的额叶部分是控制中枢所在,额叶的成熟,使幼儿能够把注意指向必要的刺激物和有关动作,主动寻找所需要的信息,同时抑制对不必要的刺激的反应,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指有意注意水平低,估计与大脑中额叶发育有关,所以会出现注意不能指向正确的动作,出现冲突。
(二)造成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1、先天因素
遗传。如母亲怀孕时营养不良(缺钙、贫血)、情绪紧张、被迫保胎、活动量不够、胎位不正使胎儿与磁场的引力相悖而失去平衡;孩子出生的方式如果是剖腹产、难产、早产等,也容易导致他们长大后注意力不集中。
2、幼儿自身因素
(1)幼儿自身注意力特点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3-6岁的孩子,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注意的稳定性差,注意力范围小,时间短。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注意力水平是不一样的,年龄越小,注意力时间越短,注意的范围越小,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注意力集中程度会增长,但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发育程度自然也不一样,有的孩子快些,有的孩子慢些。
幼儿注意转移能力差。由于年龄的原因,孩子注意转移的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这也是小孩子们注意力分散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常常不能根据需要及时将注意力集中在应该注意的事物上,比如,一件事情的活动量过大,刺激比较强,使得孩子过于兴奋,那么他们便很难将注意力转移到后面的活动中去,容易造成分心。
(2)幼儿自身身体状况因素
①幼儿的身体状况不佳,如生病、睡眠不足、饥饿等。幼儿身体状况不适以后,情绪饮食各方面都受影响,也影响了幼儿注意的集中性。如睡眠不足会引起疲倦,会使幼儿造成吮吸手指的不良行为。
②感觉统合失调
由于种种原因,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剖腹产生孩子,却不知道剖腹产会造成孩子的小脑发育滞后,小脑主要是负责身体运动协调性的,研究发现,剖腹产的孩子往往出现感统失调的情况,而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大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3)幼儿习惯不好
有些孩子,甚至在上幼儿园之前的孩子,是边玩玩具边吃饭,边看电视边吃饭,或者边吃饭边看书等,这样玩玩具就顾不上看电视,看电视及顾不上玩玩具,吃东西就顾不上看书,看书就顾不上吃东西,我们知道,孩子的注意力属于狗熊掰棒子型,拾一个掉一个,这样孩子在干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想着另外一件事情,怎么可能集中注意力呢?一些家长,忽视对学龄前孩子注意力的培养,致使这些孩子在上小学后,很难适应学校正规的学习,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拖拖拉拉,严重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
(4)看电视、玩游戏过多。当个体沉溺于某些狭窄的事情或意识范围时,注意范围会随之相应缩小,继而引起对其他事物的注意力下降,比如,看电视,电视节目的特点是画面生活活泼,孩子习惯了热闹,到了幼儿园就不习惯静静的听老师讲课,电视内容对于孩子
来说完全是被动的学习,没有思考,没有互动,不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语言也容易发展迟滞,美国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幼儿时期看电视越多的孩子,长大后注意力不集中的比例越大。
3、成人因素
(1)教师或家长的过度保护、限制。过度保护实际上等于代替幼儿的注意,幼儿的注意力就不能得到迅速地发展。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想,任何事情都替孩子做了,会使孩子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什么事也不想自己去做,而这样的懒惰直接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很多时候,集中注意力是需要意志努力来配合完成的,比如,做一项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时,在意志力的作用下才能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任务,而一个什么都懒得自己去做的人肯定没有意志力,没有意志力,也就难于培养出持久的注意力;过度限制,则缩小了幼儿注意的范围,同样抑制幼儿注意的发展。现在我们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很怕出事,无论做什么事,总会被家长或老师打搅,并告知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这样的话,他们就找不到自己到底想做什么了。所以作为家长和老师不应过度保护和过度限制孩子。不要怕会磕磕碰碰。因为这种小挫折对提高幼儿注意力水平很有好处的。
(2)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要求过严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制定严格的要求,对他寄予很高的期望,给孩子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孩子长期处于这样的压力下,总担心自己做的事情令家长不满意,就缩手缩脚,这样孩子就很难放开自己投入地做事情,注意力自然也就很难集中。
(3)成人的教育方式因素
①经常否定孩子的行为,潜意识中强化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有些负面语言,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孩子比较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家长当着孩子的面逢人就说,我们家孩子,什么都好,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刚开始,孩子会觉得你说的不对,可是家长经常这样对别人说他,他便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注意力不集中,久而久之,这样的语言造成了孩子的认同心理,他就会认为自己就是个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一旦孩子形成这样的心理,更加难以改变。
②给孩子指定的任务不确定性。有的家长给孩子安排了一些任务,当孩子完成这些任务后,又增加新的任务,孩子对要做的事情产生了厌烦情绪,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完成成人交给的任务,做事情总处于一种被动、三心二意的状态,经常这样,就会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③教学内容过深或过浅,教育方法过于枯燥或过于单一,会使幼儿失去兴趣,导致注意力涣散。
4、环境因素
①复杂新鲜的环境。幼儿的注意易被新鲜、强烈多变的刺激物所吸引,要防止多余的刺激引起幼儿注意力分散,应将环境布置得醒目、整洁、美观、又不能过于华丽、繁杂、使人眼花缭乱。要根据幼儿知识范围用季节特征布置,美化环境,这样会使幼儿既受到教育,又获得美感。
②过量的刺激。有些孩子家中很多玩具,一会玩玩这个,一会儿摸摸那个,最后一项完整的工作都没有完成,这是因为孩子的注意力是短期的、单一的,一屋子充满诱惑的玩具,在这个过量刺激的环境里,他的注意力很难集中起来。
③某些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或过量。比如,国内某些铅笔的铅含量是国际标准的4倍,某些图书彩色封面的铅含量是国际标准的13倍,儿童长期使用这些不合格的物品,会造成代谢紊乱、大脑皮层活动失去平衡等多种问题,铅中毒会引起儿童烦躁、攻击、迟钝、动作失调;锌摄入量太少会引起多动、注意力不集中;食品中的人工添加物容易引起儿童多动、情绪敏感等。
四、如何提高幼儿的注意力水平
孩子注意力的形成虽然与先天的遗传有一定关系,但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更为重要。家长应当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为他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从孩子出生起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注意品质与能力。
(一) 营造安静、简单的环境
幼儿注意稳定性差,容易因新异刺激而转移,这是学前期幼儿的普遍特点。因此,父母应根据这一特点,排除各种可能分散孩子注意的因素,为孩子创造安静、简朴的物质环境。
例如,孩子玩安静游戏或看图书的地方应远离过道,避免他人的来回走动影响孩子的活动;墙面布置不应过于花哨;电视、糖果等可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物品也应摆放在较远的位置。
父母还应注意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适时地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与孩子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
例如,当孩子全神贯注地做某件事时,成人不应随意地去打扰孩子。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正聚精会神地玩着插塑或搭积木,爸爸走过来问一问吃饱了吗,一会儿,奶奶又走过来让孩子去喝果汁,又一会儿,妈妈又叫他帮忙去拿样东西。孩子短短几分钟的活动被大人们打断数次,时间一长,自然无法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孩子专心做事时,家长最好也坐下来做些安静的活动,切忌在旁边走来走去,打扰孩子。
( 二)让孩子有规律的生活
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在困乏的状态下很难集中注意力,其实孩子也是一样,而孩子需要的睡眠时间比成人还要长,因此,家长要给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并严格执行,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才能保证孩子精力充沛的从事各项活动。
孩子一日生活的节奏以及各种活动的时间长短都会影响他的注意力。因此,家长应当注意安排好孩子的生活作息。让孩子的生活有张有弛、动静交替。不同性质活动之间的转换要平和,给孩子一个过渡准备。
例如,孩子在户外跑来跑去,心跳加速,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进到户内后,孩子很难立刻进入到绘画或读书等安静活动中。一些家长却要求孩子立刻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这种要求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是违背孩子的身体器官的运作规律的。
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宜太长。研究表明,大班末期的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为15分钟左右。因此,家长在安排孩子的活动时,应当注意调整时间,切忌一天到晚强迫孩子坐着一动不动。
(三)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
不管是谁,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总会很投入、很专心,孩子也是如此。幼儿的注意与兴趣有密切关系,直接兴趣是幼儿无意注意的源泉,幼儿的注意受兴趣所左右。他们对于感兴趣的活动和游戏,注意力不但容易集中,而且维持时间比较长。例如:幼儿对猴子感兴趣,他们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观察猴子的一举一动,走路和吃东西的样子,并能在注意的过程中发现或获得一些真实的知识。相反,如果儿童在入学前接触的书本知识很多,走进课堂后发现老师讲授的都是自己屡见不鲜、耳熟能详的东西,那么,大多数儿童都会不由自主地精神不集中,东张西望。因此,我们应该把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与培养注意力结合起来。总之,培养良好心境,消除不良情绪,对于注意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四)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力
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是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当有新异刺激出现时,成人可以约束自己不去关注它,但孩子却很难做到。因此,为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成人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情景逐渐提高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
采用游戏的方式,将持久注意的要求变为游戏角色本身的行为规则。
例如,与孩子一起玩“指挥交通”的游戏,让孩子扮演交通警察,事先约定每班交通警察要站3分钟的岗,时间到后才能换岗。在游戏中,对注意力持续时间的要求可以循序渐进地提高。通过不同的游戏活动,幼儿可以慢慢地将外在的游戏规则内化为内在的自我约束。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提醒孩子学会自己控制自己,加强意志锻炼,干一件事情一定要干完,再去干别的或去玩。在家庭中也可以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时间从5分钟开始,逐渐延长至15分钟或更长,以促进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等。一般一个正常幼儿的注意力可集中5~10分钟,但如果经过训练或在游戏活动中,孩子的注意力可集中长达40分钟左右。
(五)在游戏中训练孩子的专注力
幼儿注意力的培养必须遵循幼儿注意发展规律,合理组织活动,并配以各种有效的措施,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例如,根据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的特点,应以游戏活动为主,在游戏中,教具要形象、新颖多变、颜色鲜艳,这些都是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好办法。
前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孩子在游戏和单纯完成任务两种不同的活动方式下,将各种颜色的纸分别放在与之同色的盒子里,观察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实验结果发现,在游戏中4岁幼儿可以持续进行22分钟,6岁幼儿可以坚持71分钟,而且分放纸条的数量比单纯完成任务时多50%。在单纯完成任务的形式下,4岁幼儿只能坚持17分钟,6岁幼儿只能坚持62分钟。实验结果表明,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其注意力集中程度和稳定性较强。因此,我们可以让孩子多开展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游戏活动方式很多,比如:传统游戏让孩子“找回不见的玩具”,便是一种简单易行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游戏方法。其具体做法是:家长与孩子一同取出几件玩具摆放在桌上,并教孩子点清玩具的数量,让孩子说出玩具的名称,记住玩具的种类,然后,趁孩子不注意的时候,拿走其中的一样或几样玩具。问孩子:“什么东西不见了?”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去回忆、查看、寻找。这种训练方法简单、灵活而实用。家长还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类似的游戏方法。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它能引发孩子的兴趣,使孩子心情愉快。家长应该有选择性的与孩子一同开展游戏活动,并在游戏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六)活动内容的选择要适宜, 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
兴趣与需要是孩子活动的内在推动力,是直接影响孩子注意力的情感系统。为维持孩子对某一活动的持续兴趣,父母应当注意活动内容的难度要适合孩子的水平,既要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又能感受到一定的挑战。
如果活动内容与孩子的先前经验无关,孩子没有充分的经验准备和能力准备,活动任务超出了其驾驭的范围,即使形式再活泼有趣,也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如果任务难度过低,对孩子来说没有一点挑战,孩子也不会感兴趣,不能集中注意力。
讲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为什么对孩子不能超前教育,有些家长拔苗助长,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把小学的课程灌输给孩子,可以想象,孩子进入小学后,对小学内容不感兴趣了,自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习惯也不好,其危害可想而知。
所以要给孩子选择适合其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的内容,同时为防止孩子单调活动,要让他手脑并用,脑子和感官、四肢都一起活动起来。活动要有变化,这样才能使注意力集中。
(七)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孩子对活动的目的意义理解得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就越强烈,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力就越集中,注意力维持的时间也就越长。要想使孩子的注意持久,成人不能强迫他做什么,而要让他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激发他做好这件事的愿望。
因此,在活动之前,家长应当帮助孩子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在活动过程中,家长应当及时提醒孩子,使其注意力始终指向某个方向。
例如,家长和孩子种一颗豆放在窗台上。最初几天,孩子可能出于好奇而经常来看一看。但时间久了,兴趣趋于淡化,自然不会来光顾了。
如果家长能在种豆之前对孩子说:“这颗豆不久会长出绿色的长长的叶子,你要是看到它发芽了,就赶紧来告诉妈妈”。这样就交给孩子一个任务,为了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他就必须经常注意它。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108671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