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宝宝来说,是不是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并拥有一个清洁的环境,就能够健康地成长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宝宝更需要爸妈的关心和爱,需要爸爸妈妈投入情感,为他提供成长所必需的“心理营养”。
给宝宝煲心灵鸡汤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章娅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
这是一种常见的儿童青少年情感性障碍。研究发现,幼年母子情感剥夺、丧失爸妈、早年亲子关系不良,都会增加宝宝将来发生情感性障碍的危险性。具体来说,爸妈如果总是不能满足宝宝的欲望,忽视了对宝宝的爱抚、亲吻和爱的传递,宝宝的“心理饥饿”没有及时得到满足,宝宝便渐渐地认为自己是没有价值的、不被他人所爱、别人是危险的或是不可依赖的。这些因素有可能推动他走进抑郁的精神状态。
?焦虑障碍
儿童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来自于早期不适当的照料。有些有焦虑特质或神经质的妈妈,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往往将不良的情绪也带给宝宝,使宝宝出现“潜移默化”的焦虑倾向,如烦躁、好哭泣、吵闹,难以安抚和照料,3岁以后则表现为恐惧、胆小、纠缠爸妈,上幼儿园时显得惶恐不安,哭泣。
?品行问题和反社会行为
家庭破裂、被爸妈抛弃、受到忽视、从小缺乏爸妈在生活与情感上的照顾和爱护等,被视为诱发儿童反社会型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另外,妈妈的粗心还有可能导致宝宝的睡眠障碍、喂食与进食障碍等,严重影响身心的健康发育。
贴心提示:如果爸妈没有伴随宝宝的成长,将会带来更加残酷的后果。有学者专门研究了妈妈与宝宝分离对儿童以后行为的影响,发现过早失去妈妈照料的宝宝,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能很好地与人相处,怕做游戏、怕冒险、怕探索。一般认为,宝宝与妈妈短期分离是无关大局的,但却是创伤性的,而长期的分离效应会给宝宝带来深远的影响。
给宝宝煲心灵鸡汤需要添加5种营养素:
A眼神关注
爸妈关切的目光是宝宝生命成长和精神的太阳。在亲切的目光下,宝宝活动更积极,情绪思维更活跃,对妈妈的依恋情绪也逐渐产生发展起来。用眼神关注宝宝的情感需求,尊重他的活动要求,不仅有助于宝宝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而且奠定了其高层次情感发展的基础。
B皮肤接触
半岁至1岁半是宝宝与妈妈形成亲子依恋关系的敏感期。妈妈不要长期离开宝宝,只要宝宝乐意,要多用搂抱、亲吻等身体接触给他以更多的爱抚、帮助和鼓励。这时的宝宝是爱的“消费者”,只有及时而充分地享受母爱,他才能发展起对妈妈的亲密感,建立起对世界的信任。
C在陌生的环境里锻炼
爸妈不能对外界过分谨小慎微,而把宝宝限制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要适当拓展宝宝的接触面和生活空间,让他在陌生的环境里经受“锻炼”和“考验”。
要宝宝克服怯生、适应陌生的环境,爸妈不妨试试“行为脱敏法”:来客人时,不要急于走近客人,你可抱着宝宝,用你对客人的热情友好去感染他,使他消除戒心,再让客人逐渐接近宝宝,可以先给他一个漂亮的玩具,如果客人靠近时宝宝流露出害怕的表情,你就立即抱他离远些,与客人谈笑,待一会儿再靠近,使宝宝逐渐适应、熟悉生人。
D培养独立性
爸妈要特别注意让宝宝及时步入“同龄小社会”,鼓励他与年龄相仿或稍大的小朋友接触、玩耍,特别是1岁半以后,把宝宝从你的翅膀底下放出来,与外界接触,锻炼独立性,而不要过度限制或保护,有意识地让宝宝进入一个从家里走向外界的过渡期。
E丰富多彩的环境刺激
丰富的环境刺激有助于宝宝心理水平的迅速提高。爸妈可以在墙上贴漂亮的图画,让宝宝多接触大自然,听轻柔的音乐,看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物体,接触各种各样的玩具,为宝宝提供适当的声、光、色、形的刺激,促进其大脑皮层的发育。
总之,爸妈的粗心大意可能会使宝宝缺乏早期“心理营养”,为以后的精神健康留下阴影。一些社会科学家也认为,影响宝宝一生最主要的地方就是家庭。那么,从0岁开始,你给宝宝种下什么种子,将来就会开什么花结什么果。因此,爸妈准确理解宝宝的情感信号,并给予适当而迅速的反应,举手投足间让宝宝感受到温暖和爱,细心呵护他的心灵,就能让宝宝在一片温柔而舒适的沃土里健康成长。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1087379.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