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可以吃螃蟹吗?
螃蟹肉是质量好,容易消化的蛋白质。对于1岁以上的小儿是可以吃的。但开始给少量试试,因为鱼、虾、蟹属特殊蛋白质,有的孩子吃了会发生过敏反应,如出现荨麻疹、呕吐或腹泻,那就暂时不要吃。如观察没有过敏反应,说明孩子是可以吃的。但要注意由少到多,开始不能吃太多,因为孩子的胃肠道也要有个适应的过程。
怎样不让宝宝缠着妈妈?
家长首先要给孩子足够的关爱,让宝宝建立起安全感,这样她才会有信心去接触外面的人,外面的世界。其次要创造机会让宝宝习惯多人照顾,比如和爸爸妈妈以及其它家人一起做游戏,给孩子亲近爸爸和其它家人的机会,这样也会缓解孩子粘妈妈的。第三做事前要先和宝宝协商,比如妈妈要去做什么前先和宝宝说一下,告诉她您一会儿再陪她玩,慢慢养成一个习惯,她就不会什么事都不让妈妈做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就不会再粘妈妈了。
如何给自己的宝宝挑选儿童服装?
儿童服装,简称童装,是适合儿童穿着的服装。按年龄可分为婴幼儿服装、小童服装、中童服装、大童服装等,还包括中小学的校园学生服装;按使用面料不同,又可分为机织儿童服装、针织儿童服装;按与皮肤接触的程度,可分为直接接触皮肤类服装和非直接接触皮肤类服装。
关键指标
1.pH值。是衡量儿童服装酸碱程度的指标。pH值超出标准范围,过高过低都会破坏人体皮肤表面的平衡,易导致过敏性皮炎等疾病。
2.甲醛含量。国家标准规定,婴幼儿服装甲醛含量应不高于20mg/kg,直接接触皮肤类服装甲醛含量应不高于75mg/kg,非直接接触皮肤类服装甲醛含量,应不高于300mg/kg。
3.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是一种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染料,在还原条件下,可分解出的芳香胺成分,对人体有害,长期使用会产生致癌作用。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禁止使用23种可分解芳香胺染料。
4.染色牢度。是衡量儿童服装染色性能的重要质量指标,主要表示服装褪色的程度。容易褪色的染色牢度低,不易褪色的染色牢度高。
5.重金属含量。国家标准规定,服装面料重金属主要考核:锑、砷、铅、镉、铬、铬(六价)、钴、铜、镍、汞等,重金属超标容易造成中毒,会影响儿童的智能发育。
6.纤维含量。是指服装面料材质的成分及含量。国标规定了纤维含量偏差界限。
7.拉带等安全性能。国家标准规定了儿童服装的拉带、绳索、纽扣的安全规格及使用材料、设计、生产的实施规范,要求设计合理,不应造成意外伤害。
选购提示
一是观察外观。选择儿童服装时,首先要检查服装上的标志,查看产品上的商标、中文厂名厂址、服装号型标志、成分标志、洗涤说明、合格证、执行标准编号、产品质量等级及安全类别等标志。合格的儿童服装,标志应齐全,规范。
二是辨气味。打开包装时可以闻一下,是否有刺激性气味。有些衣服由于后处理过程中添加的助剂会引起甲醛含量、pH值超标,而导致衣服会有一股刺激性的气味,有些由于贮存不当或包装物污染,可能会有霉味、汽油味及有毒的气味。
三是检查面料质地。首先用触摸的方式感觉一下服装面料质地,儿童服装面料应吸湿、透气、柔软;其次查看服装的纤维含量标志,确定服装面料成分;再用燃烧法鉴别服装面料的材质,通常情况下,用火点燃,闻其味、观察火焰状态及后残留物形态,毛、绒、丝类有烧毛发气味,棉、麻类后为白色或灰色灰烬;合成纤维大多后残留物为硬块。对婴幼儿来说,最好要选择纯棉服装,颜色以柔和的浅色为宜。
四是辨别绳索安全性。在购买儿童服装时,仔细辨别绳索、带、纽扣等的安全性及有无尖锐性物件。
宝宝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哭?
只要不是原则上的大问题的话,在宝宝两岁前就尽量满足,如果是原则上的大问题,就要采取果断措施,就是不抱,就让宝宝哭,让宝宝知道,自己的哭闹是没有用的,渐渐的就不会这样子的。
男孩要穷养好吗?
穷养儿,这个“穷”具有相对性。
意在提醒父母,不要不顾自身的经济状况或社会的经济水平,像宝葫芦似的一味去满足孩子的要求,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只知安逸与消费,没有责任感、没有创造动力与能力的人。
无论男孩女孩,早晚都要离开我们,在这个社会上自立。那时他们的生活是否愉快,和他们的收入能否满足自身的消费密切相关。于是我们不难判断,是该注重培养孩子生存的能力、创造的动力,还是要通过不断满足物欲来提高他们的消费水平。
当然,在养育的过程中,有些东西让父母很为难。比如,要不要“给孩子最好的”。
哪个父母不愿意尽自己所能给孩子“最好”的呢?但我们必须要把握什么是“最好”的。“最好”的不一定是最贵的,而是适合家庭消费水平的、由父母精心挑选的、品质安全的。对孩子“最好”的东西,往往浸透着父母的爱,带着父母的深谋远虑,对整个家庭的发展具有安全性。
节俭的概念在任何经济水平下都是重要的。它关系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物尽其用的意识,是否懂得权衡性能价格比,是否能在有限的物质资源中创造最美好的生活。因此,节俭也不意味着要刻意使生活贫乏,更不意味着要图便宜而不顾品质。
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其实就是一个价值观的传递过程:
(1)我们的行为和对事物的评价会影响孩子;
(2)我们在满足孩子的某项需求时要想一想,是在为他未来的生存能力加分还是减分;
(3)要给孩子体验“没有”的机会;
(4)要让孩子感受创造的快乐。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109883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