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父母如何表达爱??儿童人格健康和心理健康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儿童心理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父母的爱是自发的、无私的、宝贵的感情表达,是孩子参与社会生活的长久支持,是孩子永远不会失去的财富,是孩子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是儿童人格健康和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

父母的爱没有条件

  如果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这种无私的感情就会褪色和贬值。它会使孩子缺少安全感,生怕出错而失去父母的爱;它也可能导致孩子不在乎它,如果孩子认为得到父母的爱成本太高;它还可能导致孩子成年后,把对父母的爱作为交换条件。

现实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爱往往夹杂了很多自私和狭隘的成分。有的父母希望孩子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来给自己争光。在这种“工具化”心理的影响下,父母不可能尊重孩子,不可能尊重孩子对生活和生命的选择,不可能尊重孩子自主的权利。而当孩子难以完全达到自己的理想时,就会表现出失望、厌烦甚至厌恶,让孩子更加充满自卑感和失落感。

勇于表达自己的爱

专家认为,爱孩子,光为孩子含辛茹苦、无私奉献还不行,父母还必须勇于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

当孩子做了一件让你高兴的事,你要说,“孩子,我爱你!”;当孩子遭受失败和挫折,你要说,“孩子,我们爱你!”;当孩子犯了错误,受到批评,你也要说,“孩子,你做的这件事情我们不同意,但我们爱你!”。

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对于激励孩子的志气、增进孩子的自信心、帮助孩子纠正错误、走出失败的困扰,都是十分有益的。 3 4 5 后1页
关注孩子

我们都知道,表扬能对孩子优秀的性格和行为起到强化作用,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实际上,如果父母不仅对孩子的成就加以赞扬,而是与他们一起讨论他们刚刚完成的工作,这会更有益。

例如,孩子完成了一幅图画,父母不是简单地瞅一眼,然后说“太棒了!”,而是和孩子一起谈论自己在图画上看到了什么,特别喜欢那个形象,由此联想到了谁,或者联想到什么事情等等,都会使孩子感到,父母不仅重视他们刚刚做的事情,而是重视他们本身。

将关注与表扬联系起来,就是表达爱的一种好的方式。

为孩子的长远考虑

爱的明确表达,是让孩子放心生活。为孩子的长远考虑,是爱的深度表达。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少给他人添麻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个人才能真正自立于社会。少给他人添麻烦,才能让你积累的人际关系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发挥作用。这是我们的处世经验。在和孩子旅游、探亲、购物等过程中,孩子的东西要尽量让孩子背,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要尽量自己解决。长此以往,孩子就会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尽量不给父母和他人添麻烦。这种独立的意识,对于孩子的人生是十分重要的。

让孩子在实践中接受自然惩罚,由此增长见识。家长提供的捷径和经验,孩子未必买账。即使走在父母教导的捷径上,他也不一定安心,甚至会对自己设计的道路念念不忘。父母在保障孩子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要舍得让孩子在实践中走弯路、吃苦头,接受自然的惩罚。一个孩子在过两岁生日时,抓起一只刚包好的水饺就往嘴里送。爸爸妈妈告诉他,生得饺子不好吃,但没有阻止他。孩子吃了一口,就皱起眉头吐了起来。有了这样的过程,相信孩子再也不会随便将食物塞入口中。有了挫折的成功,才能有深刻的体验。

让孩子知道劳动的辛苦和财富来之不易。孩子只有知道劳动成果来之不易,才会珍惜它;只有知道劳动的艰辛,才会尊重劳动中的父母和长辈。在城市,要让孩子观察工人、特别是清洁工人的劳动;在农村,要让孩子跟着父母、祖父母或农村的伙伴到田间地头,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拔草、间苗、施肥、收获等,感受农民种地的艰辛。这样,才能深刻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3 4 5 后1页
适当控制消费,养成节约的习惯。孩子的欲望是无穷的,一味满足他们的欲望,孩子长大后就不会形成节约的习惯、成为一个俭朴的人。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挣钱不容易,也不多,不能见到什么就买什么。,花钱要看值得不值得,是否非买不可,买了用处不大的东西就是浪费。

鼓励孩子处理社会问题。孩子初来人世,单纯幼稚,假如家长处处都替她安排得细致周到,她就不会对这个世界有真正的了解,将来就会碰大钉子。为此,当孩子跟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发生争执,甚至被打哭时,父母要在保证其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让他借此机会学习自己解决冲突、化解矛盾;学习如何商量、如何合作、如何交换等等,让他在冲突中成长。

父母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到邻居家借东西,到商店购买生活用品,买不到或借不到,鼓励他另寻门路。只要给他们一定的空间,就会锻炼他们的应变能力,让他们懂得生活的甘苦。

这些细节,看起来很小,却体现了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

不能溺爱

每个父母都想让孩子幸福。有的家长想自己多吃苦、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孩子幸福;有的家长想通过自己的劳动,积累更多的财富让孩子幸福。其实,两者都不能实现让孩子幸福的目标。

所谓幸福,实质上是满足感的心理表现。幸福的感觉是在大脑中产生的,是身体劳累与精神参与互相配合,取得成就后得到的一种回应。没有身体上的劳累和精神上的紧张,就难以找到幸福的感觉。

我们在实践中也能体会到:作为工人,当完成一项技术革新、或者完成一项辛苦的工作后,将丰厚的薪酬带回家,会感到幸福;作为农民,当干完对一年收成有重大影响的农活,悠闲地盼望丰收的时候会非常幸福;作为学生,当连续几天努力,对所学的课程进行了全面的复习,并对考试充满信心的时候非常幸福。

幸福的关键在于行动后带来的那种美妙感觉,因此,消极被动不会得到满足感。

如果父母溺爱孩子,孩子就没有身体上的劳累和精神上的紧张,就不会因成就感而获得满足。当孩子得到过多的礼物时,就不会珍惜这些礼物,也没有获得礼物时的惊喜;当孩子所有的不舒适以及应该完成的义务都被剥夺,他们就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会觉得自己很没用;当孩子生活道路上所有的障碍都被清除,他们就找不到什么可以让他们相信自己。当他们在生活中不需要努力去争取什么,他们就丧失了经历成功喜悦和幸福感受的机会。 3 4 5 后1页
所以,幸福是不能赠与的,只有自己去创造。

溺爱会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大多数孩子在幼儿初期,对生活自理充满热情。让他们扫地、叠被、洗碗、买菜,他们都很喜欢,并逐渐能够胜任。因为在这些活动中,孩子可以得到两个收获,第一,自己能行;第二,对于这个家庭来说,自己是有用的。而过分溺爱,不让孩子做任何服务于他人和家庭的事情,会使孩子不知不觉地感到自己没有能力。求全责备使他逃避、以便减少被指责的机会;溺爱使他没有机会。长期以往,孩子就会产生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

溺爱会使孩子失去奋斗的目标和动机。凡是溺爱孩子的家庭,几乎都把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望放在首位,孩子要什么买什么。这不仅会使孩子不珍惜父母的劳动和艰辛,形成挥霍、浪费、多变的消费性格,而且产生更深层次的依赖心理:既然什么都有了,自己还奋斗干什么?因此失去奋斗的目标和斗志。

溺爱会使孩子生活在自认为永远正确的世界里。在溺爱下成长的孩子,要什么有什么,开始会产生“自己什么都正确”的错觉,后来则会演变成以自我为中心,什么都要按自己的意愿办的霸王性格。这种人在外表上个性十足,但内心意志脆弱,一旦离开父母的保护,就难以适应艰难的环境,稍受挫折就有可能支撑不住。

溺爱也会使孩子厌烦。绝大多数的孩子并不喜欢父母和长辈过分溺爱,他们希望得到自己探索和实践的机会,希望得到正确的评价(对就对,不对就不对),希望受得父母的适当约束。如果父母和长辈过分溺爱,会使孩子厌烦。因为“爱”挥之不去,所以变得对爱毫不珍惜。大家一定要知道,当孩子的身边发生这类问题时,责任在父母,而不在孩子。

溺爱会使孩子无视父母的权威,表现出没有礼貌和攻击性。更为严重的是,当父母有一天发现“孩子”已经不再是孩子,但却没有相应的责任感,没有对父母应有的理解和关爱时,父母就会伤心。但习惯于被溺爱的孩子并不一定因父母的伤心而变得有礼貌、有信心和负责任,他会对父母的“突然要求”感到不耐烦。而孩子的不耐烦以及改善的迟缓,又会让父母失望,导致父母的进一步唠叨、伤心,由此产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冲突和对立。

不能酷爱

有的父母总认为“打是亲,骂是爱”,因此,打着爱的旗号,对孩子十分严酷,其后果也不堪设想。 3 4 5 后1页
严酷的管教可能使孩子性格懦弱。在严酷的管教面前,孩子往往没有辩解和说明的机会,一些孩子就可能形成内向(少说)、消极(少做)、木讷(不敢自然的表达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看法)、懦弱(不敢坚持自己的观点或阐明自己的理由)。正如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指出的那样,“假如管教到了极度严酷的地步,也可以治好目前任性的毛病,但是接着来的常是更恶劣更危险的心情颓丧的毛病。那时,你便算是丧失了一个放佚不羁的青年,换来了一个心神沮丧的家伙”。

严酷的管教可能使孩子圆滑、说谎、欺骗。如果家长不愿意去了解孩子和适应孩子而只知道坚持己见,对于处于弱势地位的孩子来说,他们就必须去适应父母。因此,为了对付父母的严酷管教,一些孩子就会变得圆滑,以便讨父母的欢心。一些孩子甚至处于无奈,也可能说谎和欺骗,以躲过父母的严酷指责或惩罚。偶尔的说谎可能也无所谓,但当父母的管教方式不改,说谎和欺骗成了孩子应对家长严酷管教的习惯时,就会将这种处世方法应用于其他方面。洛克的另一段描述,也值得我们深思,“奴隶式的管教,所养成的也是一种奴隶式的脾气”。但每一个家长,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奴隶式的脾气。

严酷的管教可能使孩子性格暴躁、具有攻击性。还有一些孩子,对于父母的严酷管教逆来顺受无效或不能忍受时,就会破罐子破摔,形成与父母的激烈对抗。也有的孩子不敢对父母表现出什么,但会受父母的影响,“强者永远有理”,在与伙伴的交往中性格暴躁、具有攻击性,并逐步发现到霸道的地步。

严酷的管教可能导致孩子更为严重的身心后果。这包括孩子的自残、自杀及其对父母的报复。

以上所列,无论怎样的后果,都是我们必须防止的。 3 4 5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110488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