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梦想而伟大,但是我们却没有教孩子美梦要成真需要锲而不舍的实践力。
一个以合唱著名的山地小学要下山来台北表演,正好乌克兰儿童合唱团在台北演出,这真是难得的好机会,我想请他们去看,因为能够和外国的合唱团一起交流受益一定很多,观摩不正是学习最好的方式吗?
想不到跟校长谈时,他很为难,他说家长和老师都要求上完课才下山,家长怕耽误功课,老师怕赶不上进度,所以他们到台北时只赶得上自己团队的表演,其余的参观和交流都不行了。我听了很感慨,学习不一定要在教室中发生。人生无处不可学习,不是只有坐在教室中,正襟危坐,手放在背后,两眼直视的听讲才是学习。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不管这三个人是什?人,他一定有我所不知的东西,只要“不耻下问”,纵使没有进过学校也可以成大器,更何况在生活中学到的知识比课本中的更有用,课本的知识必须先经过内在认知的转换才能变成生活中的知识,如果转换不成功,这个知识就是死的知识,除了考试,没有任何用途。这是为什么先进国家的教育都极力生活化,因为只有生活化的知识才可实际应用,才能举一反三达到创造发明的功效。过去我们一直偏重教室中学习的结果造就出很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知民间疾苦的高材生,在学士满街跑的台湾,SARS来时竟然会举国疯狂相信偏方,不但相信绿豆汤、凤梨可以抗病,更相信午夜子时熬的绿豆汤才有效。台湾充斥著骗钱骗身的神棍,而受害者不一定是没有念过书的文盲,大学生被骗的比比皆是,难道我们现在的二脚书柜还不够多吗?
学习应该讲究情绪和动机,教学要因地制宜,为课程定下的进度表固然重要,但是一味遵行进度表只会绑死了老师的创意和学生的兴趣。学生有心要学时,可以学得很快,只要在学期末结束时有达到指标上的能力,不应该去管他是什么时候学的(也就是说,不必每个月段考)。我们不妨给老师一些自由度去因时、因地的调配他上课的内容,如果今天发生地震,老师就应该有这个权力将后面的地震单元调到前面来上,因为打铁趁热,在学生最想知道的时候赶快把握机会教。老师需有足够的能力去判断他班级的孩子所最缺乏的是什么,先行打造必需的基础,像《优秀是教出来》的那本书中,那位老师觉得生活没有纪律,学习不可能有效,所以他先花很多时间训练学生的生活礼仪和纪律,果然学生在学会了自重、自爱后,对家课的态度就改变了,他在学期初时,并没有依进度表上课,但是学期末考试时,他的学生该知道的都知道了,教育松绑的真谛应该在这里给老师弹性和空间去因材施教。
要落实学习一定要先建立纪律,学校教育很大一部分应该在教纪律、道德和情操。有纪律的学生出社会才会是好公民,如今只偏重知识,而且是枝微末节的死知识,使得学校训练出来的学生不但不能用,连做个好国民都谈不上。我们一直说有梦最美,人因梦想而伟大,但是我们却没有教孩子美梦要成真需要锲而不舍的实践力。国家领导人在选举时都会说教育是国家的根本,但是他们显然不知道以目前方式再放任下去,台湾会失去最后一点的竞争力。
稿件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1105009.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