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最常听到父母对你说“你要乖”、“做一个乖孩子”。但是乖孩子就真的好吗?有时候,也许家长无心的一句话,就会成为孩子的“座右铭”,从而影响他的一生。一个很乖的孩子通常是缺乏创造精神的,他们一味的顺从家长,不懂拒绝,在长大之后,在父母不能解决的事情面前,他们就会表现得不知所措。
乖”会讨好大人,忽视真实的自己
为了博得看护人的喜爱,情愿压抑自己真实的天性,这种伪装起来的“乖”孩子,有什么用呢?偏偏这样的要求,还不停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上演。
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了心理问题较多,原因就是,他们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失去表达自我的声音,忽略自己的真实需求,内心压抑十分痛苦。
“乖”孩子不懂得表达真实情绪
因为只有知道自己的情绪能够被父母接纳的孩子才会顺利的哭。孩子能够在你面前哭,说明他对你有足够的安全感,知道你会对他的情绪照单全收,全盘接纳。这种无条件的爱和养育,才是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
合格的父母,绝不会以“乖”之名来要求孩子!
越“乖”的孩子,独立能力越差
“乖”孩子身上有家长太多的控制感。父母期望我们走在一条可以复制黏贴的道路,过着一个大家都认同的理想生活,这就是“乖孩子”。
越乖的孩子,越容易做一个从不提问的“乖”学生、唯唯诺诺的“乖”员工、感情上让婆婆包办的“妈宝男”。从这个角度讲,取得很高成就的人,都不“乖”。
在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乖”真不是个褒义词。
最本质的一点:这个时代是“后喻时代”:时代更新太快,很多事情,是前辈要向后辈学习,而不是我们向父辈听话。只可惜,能认清自己视野局限的父辈并不多,大多数还认为下一代应该“乖”一点,走一条稳稳妥妥的路——越稳妥的职业,越以牺牲创新能力为代价。这个年代都是人往高出走,哪有铁饭碗?待别人都功成名就的时候,那些听父辈指路的“乖”孩子,才发现在而立之年需要重新改变职业航向,再一次痛苦地适应社会。
孩子,你可以做生气的小孩、真实的小孩、走自己路的小孩,唯独,不要做一个乖小孩!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113273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