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开学就要升中班了,去年刚入园时哭闹折腾了很久,我一直以为她是因为分离焦虑闹情绪,但听了讲座后,才惊觉很可能是水果和午睡的两个细节让她不适应,但又表达不出来,就用抗拒去幼儿园的方式来表达,而且因为家里没有给她调整的机会,所以孩子在社交和学习方面也是受到影响的。
现在回想起来,这么小的孩子,当时却独自承受了家长的误解和这么长时间的适应痛苦,而我却浑然不觉。
入园,是宝宝面对社会的第一个里程碑,但入园适应问题,绝不仅仅是许多网文所说的“分离焦虑”这么简单。
孩子在入园时产生的一系列不适应,往往是有很多容易被忽略、却又无比重要的原因。甚至,很多家长自始至终,都不知道孩子当时为什么那么焦虑,从不知道“鞋子里的那粒沙”,曾让孩子那么痛苦。
提高孩子的入园适应能力,家长可以怎么做。
孩子抗拒的原因
分离焦虑&新环境不适应
从事幼教工作这么多年,每年9月1日这天,我们都会看到一个个孩子在教室里哭泣,家长在教室外眼眶红红的;或者孩子在教室里默默不语,家长在门缝里一遍一遍地偷看孩子;孩子一次次地想冲出门口,家长几乎是飞奔踉跄着逃出幼儿园,却又守在幼儿园门口偷偷张望……
几乎每个孩子都会有入园焦虑,这段时间短则几天,长则几个月。
很多家长都知道,孩子在入园时产生内心的不安是正常的,做好分离焦虑的舒缓引导,孩子自然能慢慢适应。
可是,孩子的入园焦虑不仅是因为与旧环境的分离,更是因为对新环境的适应。
让孩子觉得不适应的,往往是很多成年人不曾想到的细节,就像鞋里的一粒沙子,小到几乎可以忽略,却会带来很强的痛苦感,有时一个很小的细节,就会成为孩子抗拒幼儿园的原因。
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成熟,很难把在适应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清晰表达出来,而家长看到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只以为是“分离焦虑”。
于是,很多家长只顾着帮孩子做好“分离焦虑”,却至始至终都不知道,孩子曾在入园适应上有过那么痛苦的过程。
可能有些家长觉得我说得言过其词,那么,我们就来一起分析下,到底有哪些“鞋里的沙子”会让孩子内心不安。
外在因素
这些细节原来孩子这么在乎
第一次,一个人
大家都知道,3岁左右的孩子,一下子进入到幼儿园这样一个新的环境中,一定会有对于环境的不适应。
有些家长会说,“我们孩子适应性不错的,在外面玩的时候一个人都能玩得很好”。
可这还是不一样,3岁以前的孩子,总是有家长片刻不离身的陪伴,即便让孩子在游乐场里一个人玩,孩子也知道,家长就在附近,有心理上的支持。而入园,是孩子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而且是一整天,这样的心理挑战是巨大的。
厕所和小床
幼儿园的环境和家里环境毕竟是不一样的,幼儿园的洗手间、午睡间、饭厅,甚至上课的教室,都跟家里的环境有很大的差异。
举个例子,有的小朋友可能在家里上厕所的时候一般是用那种卡通形状的坐便器,但在幼儿园就是专门的小马桶,有的甚至可能是蹲式的厕所,这就是一个环境上的巨大差异。
可能有家长会说,现在孩子都上早教,对白色小马桶也挺习惯的,适应起来不会有问题。
但还是那句话,有家长帮忙的如厕,和纯靠自己,对孩子来说,其中的区别是巨大的。
再比如说床,我们在家可能会和孩子共同睡觉,宝宝可能会在大床上睡,还有些家里虽然是让孩子自己睡小床,但小床也是放在主卧的大床边的,所以从心理上来说,孩子还是觉得自己是和爸爸妈妈睡在一起的。
但是到了幼儿园以后,每个孩子都会有一张独立的小床,一直睡惯大床的孩子突然去睡小床,也会有不适应,直接表现就是不肯睡,大哭,非常难受。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有些家长可能会觉得,“这种都是小事,过个几天孩子就会适应了。”
但实际上,在3岁这个年龄段,一点点的不一样,对孩子来说就已经是一个很明显的不安全因素了。
饮食习惯不同
可能每个家庭在养育的过程中,给孩子培养的吃饭习惯是不一样的,甚至吃的食物也大不一样。
比如就说水果,很多家庭每天都会给孩子提供水果,但吃水果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有的家庭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多地吸收水果当中的维生素,会把水果都打成果泥让小朋友去摄入;那么还有的家庭会把这些水果打成果汁。
我曾经就这个问题和家长进行过讨论,家长认为这既补充了水分,又补充了维生素,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他们恰恰忽略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的牙齿是需要锻炼和咀嚼的,所以有很多孩子,在家里经常喝果汁或吃果泥,他刚进入幼儿园的时候真的吃不来幼儿园提供的水果。
没错,但很多家长可能都不知道这个细节。虽然幼儿园尽可能地会将一些水果切成小块帮助孩子咀嚼,但是因为他缺少咀嚼的能力,所以会导致孩子直接选择放弃水果。
但孩子又不会和家长说,因为即便是3岁的孩子,也知道如果说了“我今天没有吃水果”,爸爸妈妈会生气,所以只能通过抗拒去幼儿园的方式来表达。
举个例子:比如说橙这个水果,有的家庭会打成橙汁,有的会制作成果泥,有的会把它切开了以后让孩子一囊一囊的咬下来,咀嚼了以后吞下去,但是大家都知道实际上橙的筋络脉络是比较多的,有的孩子可能嚼不烂,嚼不细,这样他就不容易下咽,有的甚至会有呕吐的状态出现,所以有些家长也就放弃了。
如果孩子经常碰到这个问题,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到幼儿园里是不吃橙的,因为他觉得自己嚼不烂嚼不动,如果硬让他嚼的话,他嚼嚼就会吐出来,这种体验对于孩子来说,也是极大的不适应,因为他对于吃水果的这种方式和家里的不同而感觉到不适应。
再比如喝水,幼儿园里都会提供小朋友一个小水杯。水杯有一个单柄让小朋友可以拿着。
看上去很简单?不!
因为有些家庭从来没有让孩子端着这样的水杯喝水,所以这又给孩子造成了一点点困难。
比如有的家庭会提供吸管杯,有的家庭会提供两个手柄的杯子,主要是担心孩子会把杯子打翻。但家长们恰恰忽略了小朋友需要自己单手或双手来握这个单手柄的杯子的能力。
所以像拿水杯的这件事情,家长可以提前在家中给孩子进行锻炼,如果一旦孩子会拿这个水杯,也许他觉得喝水也就不是一个难点了。
别人午睡了,孩子焦虑了
有些小朋友因为在家里没有形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到了幼儿园里就会非常的焦虑。当孩子们到了12点左右要睡觉的时候,这些不容易入睡的小朋友就到了焦虑的时刻。
其中,有些孩子是因为自己的睡眠时间短,没有到点就无法入睡,但幼儿园的午睡时间是统一的,这样一个环境下大家都要睡觉了。那么,对于这个孩子而言,躺在小床上百无聊赖,既睡不着又不能做其他的事情,真是非常无聊的,这就是他很不喜欢午睡的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其他孩子都能够在老师的安抚下慢慢入睡,而这个孩子却总是睡不着,在两个小时甚至更长的午睡时间,孩子的内心要承受“别人都睡着了就我还醒着”的心理压力,他躺在床上其实是非常无助的。知道该睡觉,但睡不着,自己做不到,非常难受。
是的,这些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像鞋子里的一粒沙子,有些家长即便知道了,也觉得不重要,过段时间孩子自然会适应的。
可是你花那么大功夫来为孩子做分离焦虑的舒缓和准备,却不曾好好想想,孩子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里究竟遇到了哪些难题吗?
内在因素
最让孩子内心不安的是什么
刚才我们讨论的是外在因素对孩子造成的一些影响,不论是环境上的不适应或者生活习惯上的不适应。对于一个三岁的小宝宝,他进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只要有一点不适应就会对他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也能成为它入园焦虑的原因之一。
现在我们来说说内在的因素。实际上能造成孩子内心不安的来源,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点。
爱的缺失感
对于每一个独生子女来说,孩子在家里几乎有六个成人在照顾,六个成人的爱都集中一个孩子身上,对这个孩子来说,他享受到的是所有人的爱,但凡有一丝一毫的不如意都有其他的成人会帮他解决。
而进入到幼儿园以后,基本上一个班级??按照上海现在幼儿园的模式??会有两个老师,一个保育员。三个成人可能要带三十几个孩子,在带班的过程中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做到一对一的对孩子照顾和呵护。孩子的内心就会感到爱的缺失感。
多年来,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家长,尤其是祖辈,在孩子入园前自己也会有些焦虑,就会不自觉地在孩子面前说,“你到了幼儿园里,只有老师和阿姨,没有那么多人照顾到你,你自己要本领大一点”。
这句话是不是很熟悉?本意可能是想鼓励孩子能够能力强一点,多学一点可以帮助到自己,但是在孩子们的心里他会觉得:“噢!原来幼儿园里没有那么多人疼爱我了,我好可怜啊。”在他的心目当中去幼儿园可能会少了很多的爱。
家长在和孩子说任何一句话的时候,特别是在入园前的敏感阶段,任何一句话、任何一个动作,甚至行为都是非常关键的。
归属感不稳定
归属感的建立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长期的建立,而且建立的过程当中是需要家长带着孩子、协同一起去建立的。
在归属感还没有建立之前,孩子刚刚开始踏入幼儿园时,内心一定是缺乏归属感的,因为还没有达到互相的信任度,所以这个归属感并不稳定。
爱也好,归属感也好,这通常都会是孩子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受。
每一个孩子的个性不一样,有的孩子会把这个感受非常明显地表现出来,有的孩子会把这个感受默默地藏在心里,可能积攒了一段时间,会有一个爆发。
如果家长能够很好地帮助孩子去建立爱和归属感,相对来说,孩子的安全感就会更强一点,就会更快接纳在家以外的新环境。
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孩子的入园适应是否成功,意义重大。
家长的焦虑
除此以外,内在的因素还包括成人的焦虑和不安,这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不稳定。
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当宝宝要进入到幼儿园的这个阶段,可能会比宝宝更早地开始焦虑。
有的家长可能从宝宝一岁左右就开始焦虑了,因为有些大牌双语幼儿园要排队、要申请,家长可能会不自觉地流露出“要是上不了这个幼儿园怎么办啊”的情绪。
有的家长可能在宝宝两岁左右的时候开始焦虑,宝宝还有一年就要上幼儿园了,现在什么都不会,说话说得很少,到了幼儿园不会沟通怎么办,老师就不知道他要干什么……
大人的焦虑,自然而然的会在家庭当中互相渗透。
到了三岁,真的是快要入园了,有的家长因为进行了对比,所以也产生了内心的焦虑,比如说当家长看到同龄孩子已经会自己用小勺吃饭了,已经会自己穿鞋子了,能够很主动地去跟小朋友交流,再看看自己孩子,一对比就会发现,哎呀我的宝宝还不会穿衣服,到了冬天进幼儿园没人帮助他穿衣服,他要感冒的那该怎么办。
我们成人经历的事情多,所以会有未雨绸缪的想法是很正常的,但是有的时候,我们成人内心的这种焦虑不自觉地流露出来,往往就是以后造成孩子情绪上不稳定的原因。
尤其是9月1号开学的时候,其实成人内心的焦虑和内心的那种哭泣,一点都不比宝宝差。
我做了很多年的老师,印象当中一直非常深刻,每年到了小班入园的时候,有的孩子进来的时候实际上是非常雀跃和愉快的,因为他之前已经适应了环境,也了解了这里以后是自己做游戏玩乐的地方;但当他踏进了教室的门,或者过一会儿转头看向门口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他的家长还恋恋不舍地站在门口,哪怕是竖起大拇指鼓励他,他也会情绪马上低落,因为那个时候他觉得“我的家人马上就要走了”。
实际上只有我们做老师的,才能真正能够体会到这些小宝宝到底在想些什么。
有的时候小宝宝玩得很高兴的时候,当家长去而复返的时候就恰恰也是打击到他的一点。很多时候宝宝没有哭,但是家长在外面流泪,当你流泪的时候,宝宝的感情也处于边缘地带,他其实有可能有点强忍着,但是当他看到你的这个情绪的时候,马上就会被感染了,那个时候也许你走了,但是你影响的是宝宝一天的情绪。
所以我们经常建议送孩子进入到幼儿园第一天的家长,一定要是家里非常理性的家长,如果你非常感性的话,你要知道你影响的可能不只是这一天,而是孩子每天入园的情绪。
无论是家长也好,是老师也好,都很爱孩子,每当这么一个小不点踏进门口的时候,我们非常希望他能够很顺顺利利地进来,然后家长非常信任和非常愉快地把孩子交到老师的手上,皆大欢喜,大家都没有负面情绪。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让你的孩子能够非常顺利地走进这扇门,那么好,家长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因为你的情绪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刚走进新集体新环境孩子的情绪。
总 结
总结两点来说,造成孩子入园焦虑的因素分两种:
外在因素:我们要关注的是孩子在环境和生活习惯上的适应情况,孩子可能不会主动说,家长要有技巧地问,并且和老师保持沟通。
内在因素:要更多地去关注孩子对于爱和归属感,千万要调整好每一个成人的情绪,因为你的焦虑、你的愉快都能够影响入园的宝宝的情绪。
作为老师,我们一定是会倾注全力帮孩子适应的,也会关注各种细节,及时和家长反馈,但毕竟班级里孩子众多,老师不可能实时守在默一个孩子身边,所以家长如果能及时从孩子的情绪、语言中捕捉其内心的想法,并且和老师保持实时的高效沟通,会让孩子的入园适应更顺利。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116646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