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念:幼儿习惯的养成
人之初,性本善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在最初,本性是善良的。这样善良的本性大家都差不多,只是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后天的努力、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不一样,品行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我们知道,任何一种行为只要不断地重复,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同样道理,任何一种思想只要不断地重复,也会成为一种习惯,进而影响到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你的行为。那么,怎样运用潜意识的力量来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养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呢?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种刚入园幼儿的现象:刚开学,有一部分孩子吃饭要大人喂,拿东西要大人拿,不愿意做自己能做的事,经常哭闹。和孩子最初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孩子从一生下来时一无所知,到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时候,他们颤颤巍巍地去模仿去探索,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只要手够得着就去抓,脚伸得到就会去踢。刚开始学习吃饭时手脚并用,经常要到大人手里去抢勺子,用不熟练的手法去拿食物。往往是撒的满桌子满地,如果你在那个时候认真引导,孩子是会形成好的行为习惯的。但是,有的大人看见孩子做的不好就急于求成,马上抢过来,喂孩子吃饭替孩子做事。或者有的家长觉得孩子还小,心疼孩子,不让孩子自己动手。殊不知,这样你就扼杀了孩子锻炼的机会,造成孩子以后就不会自己吃饭,处处要依赖大人,畏畏缩缩,不敢尝试,就如孩子刚入园时一样了。如果你不是这样包办和代替孩子做的话,情况肯定就不是这个样子的。所以,在幼儿园里,从开学的第一天起,我们老师就鼓励孩子要自己吃饭,玩具自己拿,做力所能及的事。一开始有一点困难,但这个习惯的养成要经历一个阶段,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经历了这个阶段,习惯是可以培养起来的。是什么阶段呢?我总结如下:
第一阶段:大约1~7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觉得有点不舒服,需要老师不断提醒和鼓励,督促、表扬是孩子很大的动力。具体表现是孩子刚进幼儿园时哭闹、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延续家里的习惯,吃饭要大人喂,拿东西要大人拿。睡觉时要大人陪在身边等等。这阶段老师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断鼓励,给孩子自信心,让孩子获得成功的喜悦,点滴进步都是我们夸奖孩子的关键。
第二阶段:大约7~21天左右。不要放弃第一阶段的努力,继续重复,虽然孩子有点会按照老师的意图做事,也有了一些好的表现,但还是不稳定,情绪会出现反复,碰到一点挫折孩子就会退缩、放弃。这时候老师就要不断给孩子强化规则,关心、鼓励、肯定孩子是必须的选择。
第三阶段:大约21~90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的稳定期”。一旦跨入此阶段,孩子就基本上形成了习惯,这项习惯就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会自然而然地不停地为你“效劳”。所以我们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从孩子一开学起就培养孩子有个好的行为习惯,纠正一些不良的习惯,在纠正坏习惯的时候,家长的配合很重要,不然你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的。
中国有句古训: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的含义有两层:一、人的本性是很难改变的;二、人的本性虽然很难改变,但并非改变不了,只是难了一点而已。3岁之前,应该是全面的养成教育,如果孩子的父母注重孩子的养成教育,在家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那是最好的,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我们在孩子一进园开始就去改变一些不好的习惯,对以后的成功不就是事半功倍吗?改变习惯其实是简单的,成功其实也是简单的。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反复地做。之所以有人不成功,不是他做不到,而是他不愿意去做那些简单而重复的事情。所以,只要我们大家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123607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