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是人的一种消极心理,它到处压迫你,使你不敢勇往直前;害怕是幼儿拥有理性、潜力和自我保护、自我调适能力的证明。胆小怕事的人,终其一生绝不会有大的作为。父母们,请用热情和激励鼓起孩子的勇气和胆量!
期望孩子能实现自己愿望的父母很容易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总是看到自己孩子的缺点而看不到优点,总爱拿自己孩子的短处与其他孩子的长处做比较,这样做就难免形成孩子的自卑。
父母要为孩子开启一片自由的天空,让孩子真正翱翔于蓝天!
六岁的女孩小陶个性孤僻、温顺、胆小、而且非常怕狗,也怕猫,连小老鼠也令她恐惧。在家里,父母非常宠爱她,奶奶更将她视为掌上明珠,处处关心,事事包办。
平时父母上班后,她喜欢一个人待在家里,玩玩具,看图画书,听奶奶讲故事;她平日很少出门,十分听话,非常乖巧,邻居们都夸奖小陶是听话的好孩子。如果家里有客人,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小陶大多不理不睬,也不一起吃饭,通常会独自回房间里玩玩具。
在她四岁的时候,妈妈送她上幼儿园,又哭又闹的她,怎么都不肯去,最后被父母强行送入。她一个人躲在角落里,不但不和任何小朋友玩耍,也不讲话,更不愿参加集体游戏活动,显得十分孤僻。老师反复劝慰,但是小陶的情况没有多大的改变。
最后,父母只好把小陶带回家,但一回到家她又恢复正常,和奶奶、父母有说有笑,还能帮助奶奶洗菜、扫地、洗手帕等家事。小陶的情况让父母非常担忧。
现在,有些独生子女特别胆小,令父母着急、担心孩子的发展。孩子胆小的表现大致为:
一、不敢一个人待在家里,总是害怕担忧
二、不敢在班上回答问题,更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
甚至老师点名叫他回答问题时,也不敢开口,或者声音过小,答案过于简短。
三、不敢在陌生人面前讲话
家里有客人时就躲在角落里不发一语,即使和父母一起,也表现得扭扭捏捏。
四、不敢晚上出门,即使时间短,路不长,也会害怕
五、不敢一个人出去办事
像买报纸、寄信等事情也要大人陪,不敢自己去。
六、受欺负时不敢大声讲理、反抗,一味忍受,回家哭泣
这些表现,的确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因为胆小,使孩子失去了许多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原因。一、父母保护过度
有些父母对孩子保护过度,怕孩子跌倒、受伤,总把他们形影不离地带在身边,让孩子渐渐变得依赖和惯于被保护。当孩子逐渐长大时,保护照样持续,没有随着孩子的能力发展做适当调整,最终导致孩子害怕离开父母。
二、孩子不常与人来往,对陌生人群不适应
有些孩子从小很少与人来往,除了父母、长辈,极少与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耍,极少有拜访亲朋好友的机会,长久下来,孩子变得不知如何与人来往,怕见陌生人,怕在大家面前讲话。
三、孩子曾经被吓唬,心理上留下阴影
有的父母为了制止孩子做某些事,就用鬼啊、狼啊、虎啊等来吓唬孩子。大众媒体中出现的一些画面、一些鬼故事,或者生活中的一些意外,如车祸、溺水、火灾等均容易让孩子受惊吓。这些经历,都会在孩子心理上留下可怕的阴影,使孩子变得胆小。
胆大、富有勇气的孩子往往是父母着力培养的结果,而孩子的胆小、退缩与教育者的抚养方式和态度息息相关。
孩子长期被关在屋内,犹如生活在世外桃源,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很少,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怕陌生人、不合群、郁郁寡欢的性格,影响了身心健康。父母要注意让孩子多见见世面,如敞开大门,让孩子出去和周围的孩子接触,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也可以请邻居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玩。让孩子经常和勇敢的小朋友在一起,跟着他们做一些平时不敢做的事情,孩子会模仿身边小朋友的言行举止,耳濡目染,慢慢地锻炼,使自己变得勇敢、坚强。
有个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了解恐惧的影响力。
从前有一只老鼠和其他的老鼠一样很怕猫。有一个巫师为它感到难过,愿意提供帮助,消除它的恐惧。于是在这只老鼠的同意下,巫师将它变成了一只狗,可是这只狗又怕老虎,于是巫师就再使它变成一只老虎。
当巫师发现这只老虎又怕猎人,他就生气地说:“你真是毫无希望!你所需要的是改变你的心!需要一颗新的心,这一点我可帮不了你!”恐惧是人的一种消极心理,它到处压迫着你,使你不敢勇往直前。
害怕,是幼儿拥有理性、潜力和自我保护、自我调适能力的证明。
在看魔幻电影时,许多人都对电影中的“魔幻世界”里的各种奇怪事物产生恐惧,这种恐惧感会让人在看完影片后还心有余悸,而早已为我们熟悉的世界对幼儿来说就是“魔幻”的,世界上的一切对幼儿来说都是那么的新奇新鲜,因此孩子会感到恐惧,但是绝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够很快地摆脱恐惧并长大成人。
胆小、害怕对孩子有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胆小害怕表示他们对新事物的体验比较敏感,观察得比较仔细,这些虽然妨碍了他们接纳新事物、适应新环境的速度,但是胆小和害怕能够使孩子采取更安全、更慎重和更有益的方式协调他们与外界的关系那么父母应该从何处着手?
一、为孩子制造一些自我管理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
父母要表现出对孩子能力的信任,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让孩子学会逐渐摆脱对他人的依赖,能够独立地做出各种决定,完成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教导孩子简单地与人交往的能力,鼓励他们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尽量为孩子创造各种条件,让孩子充分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父母要了解孩子与同伴的相处状况,在带孩子外出或去公共场所活动时应设法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最好不要在公共场所和陌生人面前指责孩子的不当行为,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向客人解释孩子的胆怯行为。
如“我的孩子胆小,不愿见到陌生人”“这个孩子在家里还好,一出门就变得非常怕生”等诸如此类的言语,即使这些语言是带着善意,也会导致孩子的反感和抵触情绪,甚至会强化孩子的胆小退缩行为,使孩子产生自卑感。
三、父母不要对孩子的要求太高,要及时赞美他们的良好行为
期望孩子能实现自己愿望的父母们很容易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总是看到自己孩子的缺点而看不到优点,总爱拿自己孩子的短处与其他孩子的长处做比较,这样做就难免形成孩子的自卑。
所以父母对于孩子在社交活动中出现的任何进步表现,都应给予及时的鼓励,不时地加以赞美,适时奖励孩子的点滴进步。
四、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父母要充满热情地鼓励孩子培养各方面的兴趣。
曾经有一位父母让自己两岁半的女儿学舞蹈,原本是想培养孩子的兴趣,可是当父母看到孩子学了很长的时间都还学不会的时候,就忍不住说:“你真是个笨蛋!”
父母这样的态度肯定会对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打击很大,因为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第一个权威的评价者,他们特别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认可,可是父母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这点,经常漫不经心,因而摧毁孩子的求知欲。
当孩子做得好时,应适时表扬;当孩子做得不好或者失败时,要先发现孩子的优点,然后再鼓励他们。孩子兴趣广泛,多参加集体活动,经过几次美好的经验后,就能舒缓与人交往时的紧张和焦虑。
许多小朋友所以怯懦,无非就是害怕失败。但越害怕失败就越不敢行动,越不敢行动就又越怕,一旦陷入这种恶性循环之中,怯懦就更加深。
对此,父母要经常讲一些不怕失败、战胜困难的小故事给小孩子听,平时,有意让小孩完成一些让他(她)感到怯懦的、困难的任务,当孩子想打退堂鼓时,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随着磨炼的机会越多,他(她)的勇气也就增强,不再感到怯懦了。
习惯便利贴
1.不要因为想让孩子守规矩,而以鬼、怪兽等虚拟人物、故事恐吓孩子。
2.鼓励孩子勇于冒险、探索新知,有助他们培养开朗性格。
3.陪着孩子一起参加各种新奇活动、各类竞赛活动,积极融入人群、社会,让他们可以在众人面前自在展现自我。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125374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