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的结巴,是大多数孩子学习语言过程中都会出现的一种现象。2-3岁的孩子,大多会有一个说话结巴的过程。因为,这时的孩子智力发展很快,思维也很活跃,他们已知道了许多知识,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但他们的词汇量还不够,不能准确而迅速地将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在急于表达之时,就往往会在某词上重复,让人听起来,孩子说话结结巴巴的。最常出现的词有:他想得到什么或反驳什么时,喜欢重复这这这或我我我;想要说明什么,则喜欢重复这个这个或那那那。这在成人中也是存在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吃。
有时,一句原本可以完整说出的句子,却被孩子结结巴巴地说出来,这并不能说明孩子口吃。这通常只是一种暂时现象,过一会儿再说这句话时,他又能完整地说出了,这同口吃者是有区别的。
当然,孩子虽然不是已形成了口吃毛病,但也不能就听之任之,还应该给予纠正。
纠正的方法很简单,当听到孩子哪一句话结巴时,可以等他说完以后,家长先清楚地、连贯地将这句话说一遍,并让孩子重复。在没有急迫表达的压力下,孩子往往会很好地说完这句话。一般说来,经过3个月左右,孩子就不会再有明显的结巴现象了。
但是,应提醒家长注意的是,在发育过程中如果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处理不当的话很可能使孩子成为真的口吃儿。
错误的处理方式之一:无动于衷。孩子结巴时,家长根本不予纠正,当孩子经常遇到某些问题表达不清时,就会形成一种“定势”,一遇某个词,便结巴起来,发展下去将为口吃。
错误的方式之二是呵斥、打骂孩子。本来,孩子结巴是无意识的,家长不予强化,孩子自己并不自觉。但有的家长,听到孩子说话时结结巴巴的,就会大声喝斥孩子,甚至会模仿孩子结巴的样子,斥问孩子:“为什么这么说?”使孩子突然意识到,我原来是这么说!当他再说此句话时,可能又犯同样的毛病。久之便可能发展为口吃儿。打骂不仅起不到制止作用,还会为孩子留下更深的印象。
要记住,3岁之前的宝宝结巴并不等于口吃。家长不要给孩子戴上口吃儿的帽子,也不要暗示孩子哪句话会说不好。家长只须做一个有心人,当孩子结巴时,和言悦色地随时纠正,孩子就会流利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1301760.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