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的行为,通常可由两个方向去观察:第一个是孩子本身,另一个则是行为发生的情境因素。就孩子本身而言,可能的影响原因包括发展状况(认知、语言、情绪等)、孩子独具的特性(先天气质、对于外在讯息的解读方式等),也要去观察孩子的行为是不是这个年龄的正常发展现象。就情境因素来看,可以试着去观察的是,这个行为大多在什么时间、地点、或特别针对谁才会出现?或是任何人事时地物都可以观察到?发生前,有什么会引发或制止这个行为?发生后,会有什么结果?有什么会让这个行为持续出现或不再出现?
这个提问,也可试着从上述角度去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可能因素。比如说:孩子特别执着,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有多常出现?对谁特别容易出现?家人的因应方式是什么?如果没有照着孩子的意思去做,会怎么样呢?是不是因为孩子要讲的事情,必须得在当下状况与情境中才能让家长了解?或孩子在口语表达的发展上还不太能清楚表达?透过了解行为的前因后果,较能澄清这是发展中的过渡现象,或孩子有特别需要大人协助的地方。
至于是否就医,家长可考虑这些特性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人际互动等影响程度,如果常会干扰到孩子或家庭,就建议求医。如果只是过渡现象,可以考虑运用假装游戏或是扮家家酒等方式,帮助孩子在情境中表达,同时也可借机教导孩子下次可以怎么说或怎么做。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133666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