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接受“死亡教育”
面对不少孩子对死亡的疑问,爸爸妈妈总是用回避、美化或是欺骗的方式来解决。但是又有多少人了解死亡教育呢?摇篮网曾对此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家长中有77%从未听说过“死亡教育”;71%的家长认为给孩子进行死亡教育会给孩子产生消极反应(如恐惧与惊慌、心里阴影等)或不确定死亡教育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只有29%的家长认为死亡教育可以给孩子带来积极反应,让孩子懂得生命的意义,学会珍视生命。
如何进行“死亡教育”
1.婴幼儿期(0-4岁)
对于刚刚学会吃喝拉撒和说话的孩子们而言,很难给孩子解释“死亡”。这个阶段,家长可以用一些比喻拟人的方法解释“死亡”,比如可以把孩子心爱的玩具比喻死亡,玩具坏了,没法恢复了,就是死亡了。也可以把死亡比喻为人生很厉害的病,救不活了,要离开很长一段时间了,家里有老人去世时,就可以这样告诉他们,让他们对死亡有个粗浅的认识。
2.幼儿园+学龄前(4-7岁)
别不相信!这时候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他们已经慢慢学会思考,这时父母首要做的“生命教育”,就是告诉孩子,死亡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并培养好孩子的安全意识,这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人有本能对危险认知的能力,国外也曾做过实验,把婴儿举到悬崖边时,婴儿的心跳明显加速,但这些生理反应不足以保护孩子的安全。孩子们对许多潜在的危险是没有认知的,比如孩子们走到河边,知道河水很凉快,就会慢慢往河中间走,但孩子并不知道河中间很深,很危险,然后就溺死了,把危险教育做好,孩子看到河水就会恐惧,就不敢往河中间走。
所以这个阶段,“生命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安全,要告诉孩子,危险的东西很疼,不能去碰,哪里有危险,都要说清楚。
3.学龄期(7-13岁)
这个时候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和成年人一样有悲伤的情绪,会思考,会判断,什么是死亡?死亡是什么?这时,家长就不能拐弯抹角,用比喻举例混过去,应该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用科学的角度,让他们以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
“可以带他们去自然博物馆,科技馆,看看人是如何出生,长大,老去,死亡,平静地告诉他们,他们就不会害怕,反而会欣然接受。”不过,家长们切记,和孩子们表达“死亡”的言论时,千万不要去吓孩子,不要让他们对死亡产生过度恐惧感。
国外是怎么做的?
美国
美国是死亡教育的发源地。到1976年,已有1500多所中小学校实施死亡教育的课程。在“死亡课”上,曾在教育部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殡葬行业从业人员或护士会跟孩子们认真地讨论人死时会发生什么事,并且让他们通过表演的方式,体验一下突然成为孤儿的凄凉感觉等。对于孩子提出的“死亡问题”,美国家长会直截了当地回答;孩子们还在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到郊外专为绝症患者提供善终服务的宁养院,把花瓣轻轻撒向临终者的床榻,微笑着目送他告别人世。美国有一本书叫《一片叶子落下来》,发行量已经超过1800万册,非常适合3岁至9岁的孩子。这本书从一片叶子由春天的绿,到夏天的最为生机盎然,到秋天的红橙,最后枯萎,离开树枝,归于大地的过程。告诉孩子,死亡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美与平静,我们为什么要害怕死亡呢?我们应该像那片叶子一样,因为自己曾经是树的生命的一部分而感到骄傲。
英国
在英国,英国皇家学院于1976年建立了死亡教育机构,开设了远程教育课程。1988年教育改革方案出台后,其中包括“死亡和悲哀”等学习项目,健康教育的标准也包括了“死亡和丧失”课程,为年龄低至11岁的儿童开设内容与死亡有关的课程。教育部门认为,这门课程将帮助孩子们“体验同遭遇损失和生活方式突变有关联的复杂心情”,并且学会在各种“非常情况下把握住对情绪的控制力度”。
如果说死亡教育的真正意义是什么?那就是活着。为活着的亲人活着、为逝去的亲人活着、为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活着,更为了自己而活着,但是要活的精彩,活的快乐!因为,你可能永远也无法切身体会到,你对于亲人而言,是多么重要!让孩子懂得敬重生命,懂得每个人都是家族生命链条里的重要一环,这就是“死亡教育”,亦是“生命的意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387680.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