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有些时候我们也成为其他父母眼中的异类:郊游的时候你给孩子带了一车的零食,但是别的家长是不允许孩子在两顿正餐之间吃东西的。而来你家做客的好朋友的孩子临走前高兴地说:“阿姨,我真喜欢你们家,我妈妈从来不让我看这么长时间电视!”
其实,无论是哪一种风格的父母,他们都会因为自己和别人教育方式的不同而心存忐忑。打破别人家规则的妈妈会担心自己是太放纵孩子、太疏于管理了。而那些原则性很强的家长会经常反思是不是自己太教条、太苛刻了。
我们越来越在意别人的看法和孩子的感受,但是我们又必须学会,在面临不同的为人父母之道时自己该作何选择。
就像孩子一样,家长们也会对来自周围父母的压力很敏感,这种压力从着装、起居到饮食习惯方面应有尽有。为什么现在的父母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呢?因为现在的家长和过去的不一样,社会的发展让人们越来越乐于尊重他人意见,并且寻找到最恰到好处的行为方式。同以前的独断专行相比,现在的父母更加看重他们选择的方式带给别人的感受。而且,现在的家长更在意孩子们是不是快乐,是不是喜欢自己。
但是,我们毕竟是一个家长。就因为这一点,我们有些时候必将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对自己的孩子,或者对别人的孩子。就像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顶住压力一样,我们自己也必须学会,在面临不同的为人父母之道时,自己应该作何选择。这对于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孩子乃至我们自己都非常重要,而相比之下,别人的评价就无足重轻了。
我的家规VS.你的家规
我们掌握着制定规则的特权,我们还要制定n套方案来处理任何对规则挑战。
当孩子结束了没有规矩的生活:
我的女儿三岁以前一直在奶奶家生活,所以她养成了一个吃东西时到出走的坏习惯。为此,我制定了“所有食品都只能在厨房或者餐桌上吃”的规矩。起初,女儿忿忿不平,总是抬出“我奶奶说??”的尚方宝剑。但是在我第三次严肃地对她说出“现在是在我们自己家,就要按照我们家的规矩办事”之后,她终于妥协了。
建议:不要去跟他争辩谁对谁错的问题,直接告诉他你是在坚持自己家的规矩。
当孩子去了规矩不同的人家:
几乎所有的小孩都狡猾地知道,朋友家的规矩和自己家的不一样。所以如果你带着孩子去朋友家做客,却发现她家里允许孩子玩而弹弓时,你可把弹弓放在孩子够不到的高处,然后对他说:“我们家的规矩是不许玩儿弹弓,所以你在这里的时候最好也不要破例。”当然,除了事关安全的问题,我们并不主张父母对某项规矩过于苛求,那样对孩子会造成伤害。
建议:只要不是坚决不能接受的问题,父母们不妨尊重主人家的规则。
当别人的孩子打破自己的家规:
当别人家的孩子破坏自己家的规矩时,父母们往往不易把握轻重。其实,为了强调家规的神圣不可侵犯,我们有些时候不妨充当凶神恶煞的角色。比如当你两次劝告小客人不要用玩具铲子在玻璃上敲敲打打,他却置若罔闻的时候,你完全可以没收他的凶器并对他说:“这样做很危险,所以如果你不听我的话,你就不能在这里玩儿。”
建议:作为父母,你有权力决定什么事情可以、什么不可以,即使对待别人的孩子。
当孩子从外面的世界回来:
你很难控制孩子在外面的行为,因为不可能所有的电视都上了父母锁,不可能禁止小商小贩把巧克力、棉花糖卖给孩子,不可能所有的大人都对孩子的行为保持警觉。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心态:告诉自己,孩子偶尔多看一些电视、多吃一些糖并不会造成很大的伤害,我们没有必要给孩子清教徒一般的生活。但是在回家之后,你的规矩还是要坚定不移地执行。
建议:告诉孩子,有些在别的地方行得通的事情,在我们家就是不行。
我们不必回避自己的家规和别人的规矩有多么不同,这是孩子迟早都要知道的。应该让他记住哪些规矩是自己家的,哪些规矩是乐乐家的,哪些规矩是走到哪里都生效的。帮助他认识到社会本就有很多不同,而他应该怎样面对不同的境况。
坚守家规 or 保持友谊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我们因为孩子与别的父母建立友谊,又往往会因为孩子而颠覆友谊。怎样能在坚持家规和保持友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地带呢?
总的来说,饮食和娱乐方面的纪律是可以灵活变通的。与此相比,在有关孩子安全和健康的问题上,你一定要坚持原则。我认识一个妈妈,她每到我家都会进行一次安检:搜索那些孩子能够摸到的位置上有没有水果刀、打火机等高危物品。说实话,我一直认为她过于敏感,直到有一天我的孩子从邻居家回来跟我说:“今天我和青青在她爸爸的床头柜里发现了一个打火机,一按就能出火苗,真好玩!”那个时候,我突然觉得后背发凉,真的很后怕。
从那次以后,凡是关于安全的问题,我都会不厌其烦、甚至是不顾形象地和其他父母进行沟通。我总是说:“你可能会觉得我絮叨,我也知道自己太在意细节了,但是在孩子安全的问题上,我真的不允许自己马虎。”或者索性说:“要不让孩子们到我家玩儿吧,这样大家都能安心。”我的原则是,对于不能吃后悔药的事情,我们绝不留下半点空隙。
可惜,很多爸爸妈妈并不会像我一样做。在不好的事情发生以前,他们往往不想把自己陷入这种尴尬的境地。其实,别的家长和我们的规矩不一样,并不一定是因为观点相悖,而是因为他们并没有觉得他们的规矩和我们的有多么不同。所以,经常性地沟通就显得很重要了。当父母们形成一个交际圈子之后,你就会很容易说出:“我记得我们好像说过,最好不让孩子嚼泡泡糖……”
我的家规=原则+底线+对照取舍
现在,我们还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家规了。因为当我们把来自朋友、邻居、幼儿园和媒体的反馈对照一下的时候,就会看出我们自己的哪些家规过于苛刻,而哪些曾经被我们忽视的问题应予以重视。
家庭之间的聚会,是非常好的检验和重新审视家规的机会。因为我们都知道,教育没有一定之规,没有绝对的对和绝对的错。所以我们应该拿出一些精力来观察和对比别的家长在做什么、我们又在做什么。我们也可以问问自己:我制定的纪律现实吗?公平吗?又需要调整的地方吗?
当然,在这个时候,你应该坚持那些你最为在意的东西,即使在大多数父母看来这要么不值一提、要么小题大做,因为只有你知道自己想培育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只有你能主宰自己的教育方式。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392619.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