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你的宝宝舍得“分享”吗?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行为教育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春节实际上就是分享快乐的节日,小宝宝却偏偏小气,舍不得分享美食,玩具抱得紧紧的、坚决不给小朋友玩,就连妈妈的怀抱都要独占,吝啬之举,情何以堪?怎样面对宝宝不愿分享的局面呢?

  一、影响宝宝分享的四大因素

  三岁前的宝宝不愿意分享,主要原因是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生活经验有关有限,宝宝学会分享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日常生活经验少,分享意识不到位

  孩子不愿意分享,与日常生活经验较少密切相关。三岁以下的孩子知道分享食物,食物就会被吃掉、不可能再还原了,误以为分享玩具也是一样,自己就失去了对玩具的控制权。孩子还不能做到完全平等、自愿地、非功利性与人共享资源,孩子以为应该先分给自己、确保自己有一份、分给自己多的、大的、好的那一份,会把自己多余的、不喜欢的、不需要的分给别人;分享的时候会以交换为条件,渴望得到成人的表扬。

  ◎心理发展水平有限,分享对象有选择

  与小朋友相比,孩子与成人分享行为更多,其中与家里人分享比与外面人分享更多;与陌生小朋友相比,孩子与熟悉的小朋友分享更多;孩子上幼儿园以后比上幼儿园以前分享行为更多;与男孩子相比,女孩子分享行为更多;与新颖玩具相比,孩子更愿意分享普通玩具;孩子的分享观念水平比分享行为水平更高;在家长和老师的要求与教育引导下,孩子的分享观念与行为都显著提高。

  ◎成人逗孩子不得当,分享意识被误导

  小孩子惹人喜爱,很多成人都喜欢逗孩子,但是逗乐不当会误导孩子。有的成人提出要分享孩子的东西,如果孩子不答应,成人就佯装争抢,孩子吓着了,以后更不愿意与人分享;如果孩子答应,有的成人又不分享了,而是“独享”了孩子的心爱物,结果孩子哭了,成人就乐了:“看看,小气吧,还是不愿意吧,我是逗你的,不要了,还给你--”而孩子觉得一点都不好玩,反而面色尴尬,成人出尔反尔的行为更让孩子不可思议;也有的孩子爽快地答应分享之后,成人马上说:“宝宝真乖,我是逗你的,你自己留着吧。”孩子就误以为分享只是一个游戏而已,不但别人会原封不动地还给自己,还能得到成人的夸奖,却不明白这是“伪分享”。

  ◎家长围着孩子转,分享锻炼机会少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有条件从小就独自拥有所有的食物、玩具、空间,没有和兄弟姐妹分享的机会,如果还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支持孩子独享,搞特殊化,孩子很容易变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只知道自己有需要,不知道别人也有需要,结果只顾自己不顾别人。

  二、引导孩子分享的五大良策

  ★平时积累有借有还的生活经验

  分享玩具有时是与小朋友共同玩,有时是暂时借给小朋友单独玩,后者需要孩子有安全的归还意识才能做到,在家里家长很少借孩子的东西,所以孩子很少积累有借有还的生活经验,一旦出门了,尽管家长费劲地解释:“小朋友是借你的玩具,玩一会儿还会还给你的。”孩子还是不愿意,就是因为他不知道有借有还的操作意义。因此,可以在家对此进行模拟练习,故意借一借孩子的画笔、皮球、积木,答应10分钟之后还给他,还的时候突出:“宝宝,这是刚才妈妈借你的画笔,现在还给你,谢谢!”久而久之,他就明白了所谓分享其实就是暂时离开自己一会儿,过一会儿还会回来的,自己没有什么损失。

  ★做分享游戏,体验分享快乐

  与孩子多做一些需要分享合作才能完成的游戏,孩子体验到分享的快乐就乐意分享。例如与三岁以下的小孩子玩相互传球的游戏。孩子都还喜欢穿妈妈的鞋、戴爸爸的领带,当他玩得正兴奋的时候,及时地启发他:“这些都是爸爸妈妈的东西,爸爸妈妈愿意和你分享,你愿意给爸爸妈妈分享你的东西吗?拿你最喜欢的玩具让我们玩一会儿好吗?”让孩子体会分享是相互的。

  节假日邀请小朋友到自己家里玩,先征求孩子的意见邀请谁来,准备拿什么玩具给小朋友玩。为了避免有的小朋友不会分享,家长可以主动与其他家长联系商量,让每个小朋友都带两三个好玩的玩具,然后相互交换玩,让每个小朋友都有分享的意识和分享的机会。考虑得周到一点、准备得充分一点有助于孩子消除戒心、体现公平,更放心地体会与小朋友一起玩的快乐。可见,分享教育是一门艺术,有些家长采取软硬兼施、连哄带骗的方法效果并不好,平时应该加强锻炼,孩子才能获得更加成熟的分享意识。

  ★主动创造锻炼孩子分享的机会

  分享之前学会分配,上街买东西的时候要照顾所有家庭成员的需要,孩子不但要知道自己最喜爱的,还要知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最喜爱的,平时买回来水果、糕点时,让孩子进行分配,观察孩子能否分配合理;家庭平时养成大家一起分享好吃的食物、不吃独食的好习惯;爸爸妈妈与孩子一样过生日,家长给孩子操办生日活动,孩子也要为家长过生日表达心意、准备礼物,体会一家人分享快乐的亲情。

  ★引导但不苛求真正意义的分享

  真正意义的分享是愿意与人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即使自己也不富余也能拿出来分享;是心甘情愿的、主动的分享,不是因为表扬、交换或者别人的要求才做的;分享之后是感到快乐,而不是失落;不但愿意与人分享物质,也愿意与人分享欢乐、幸福、好处、机会和爱;分享不分对象,能够一视同仁;分享成为一种行为习惯,不是偶尔为之。

  但是,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有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过程,期间会出现与孩子自然发展特点相关、分享意识还不完全到位的各种“伪分享”,家长不要苛求孩子一下子就做到真正意义、成熟的分享,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孩子处在慷慨与吝啬、大方与小气共存的状况,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表现水平,逐步提高和锻炼孩子更高水平的分享。

  ★尊重和倾听孩子分享的意愿

  分享是孩子应该具备的情怀,但是不要急于强求孩子。因为分享对孩子来说还是个很难理解的观念,分享会给他带来不舍、犹豫、酸楚、挣扎、忍耐、克制和坚持等复杂情绪,给自己所带来的快乐与满足却姗姗来迟,当看到别人分享他的东西所产生的愉悦时,他担心自己不再是物品的主人。更加关键的是,孩子正在发展物权和所有权意识,通过对物品的掌控权和操作自由来体会自我的力量,三岁以下的孩子甚至认为自己喜欢的别人的东西也应该属于自己,所以他有可能随意就拿走、争抢别人的东西。所以在要求孩子分享之前,要使他有足够的时间欣赏、玩弄自己的玩具,维护孩子的所有权意识,物权和所有权作为孩子自我意识的一个部分,是通向分享的必经之路。

  分享还要倾听孩子的心声,有时孩子不愿意分享是担心别人把自己的心爱物搞坏了,如果是家长送给自己的最珍贵的礼物,也想保持独享的权利,这些意愿应该得到家长的尊重。其实也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分享,需要告诉孩子牙刷、水杯、手帕、内衣裤等东西不能与小朋友分享;引导分享还要适度,不要还没做到分享,就让孩子谦让,对孩子来说,谦让比分享更难以接受。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394875.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