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这几类老爸 耽误孩子一生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入园入托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虽然中国式的家庭教育,多年来呈现出妈妈主导的趋势,但不可否认,家庭教育中老爸的角色无可取代。近年来,不少育儿专家开始呼吁,爸爸们回归家庭教育,主导孩子的成长大业,而妈妈则以细心辅,这样对孩子的发展更加有利。新研究也证实,老爸带大的孩子,在各方面表现都更出众,并且孩子步入社会之后更容易获得成功。由此看来,爸爸带孩子有诸多好处,然而糟糕的父亲教育却也带给孩子以负面影响,以下几类老爸,广大爸爸们可千万别做!

  No1:教育缺席型

  很多爸爸对于孩子的成长呈现出“不过问”的状态,究其原因无非这两种,一是爸爸本身工作压力大,比较忙碌,无暇顾及家庭和孩子的教育;二是妈妈主导孩子的教育工作,方方面面看起来做得有条不紊,爸爸没有插手的必要。其实,这两种做法都不科学。

  孩子的教育需要爸爸扮演一定的角色,例如一些人生大事的抉择,业余兴趣的引导等等。即便工作再忙,也一定要花一些时间在孩子的教育上。一些日常生活的琐碎可以由妈妈来,但关键的一些事项,爸爸必须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事实上,缺少父亲教育的孩子性格上容易优柔寡断、胆小懦弱、自卑,这一点在男孩的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有些由妈妈主导教育的男孩甚至会出现性别认同上的偏差。所以孩子的教育,宝宝缺席不得!

  No2:家庭暴力型

  近日有人爆料,一位父亲在短短8个小时内暴打儿子17次。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暴力手段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孩子犯错在所难免,而小惩也的确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上升到家庭暴力的层面,完全没必要。

  如果孩子有一位暴力的爸爸,通常孩子看到爸爸就像见到鬼一样,而且日常言行会想方设法取悦爸爸,这种性格在日后可能表现为孩子善于察言观色,擅长取悦别人。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对他人的意见只敢恭维,不敢与他人产生冲突。当然,这种情况还可能会导致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孩子会成为暴力的主导者,日后组建的家庭也多见暴力现象。

  No3:消极被动型

  如果爸爸给孩子的感觉是被动的角色,例如妈妈凡事压爸爸一头,爸爸工作敷衍,生活不积极乐观,那么孩子在情感表达上可能会存有障碍。这种情况的负面影响表现在日后可能就是,孩子与他人之间的沟通较差。

  好爸爸孩子教育不缺位

  很多父亲教育孩子都局限于条条框框,例如给孩子下很多规矩,搞得孩子这不敢那不敢,父亲就成为一种单纯的威严象征。往好的方面说,父母中孩子的确怕一个人,能被管得住了;可往坏的方面发展,孩子和父亲的关系可能就僵化了。

  其实,教育子女不该拘泥于原则,而要学会灵活应变,注重教育的契机和方式。把每一次教育都当作是在和子女谈心,是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子女,那么自然而然孩子就能接收到你传达的信息。

  慈母严父不见得对孩子好

  很多人在谈到父亲时都认为,父亲总觉得子女哪儿都不好,子女做什么都要纠正。其实,这并非是父亲把孩子看轻了,只是把纠正孩子的错误当成了责任。当然,这种做法的确欠妥,因为管教除了需要严厉,还需要爱和沟通。缺乏沟通的管教,往往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传统的家庭教育中,爸爸总是扮演着不可挑战的权威者形象。孩子做了什么爸爸会“指手画脚”,孩子想做什么还得通过爸爸的同意,孩子做错了什么需要接受爸爸的惩戒。这种父亲形象应该说是多种家庭的写照,但心理专家表示,爸爸更需要向孩子传递情感,一个架空的权威者形象,对于孩子的教育并没有益处。合格的父亲教育是以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基础的,而不是以规则为衡量标准。

  爸爸何时插手孩子的教育

  1.幼儿

  一般来说,爸爸真正插足孩子的教育要在孩子2岁后,因为在那之前孩子的眼里更多的是妈妈的形象。在中国,有些孩子甚至2、4岁还在吃母乳,和妈妈一起睡,拒绝爸爸和自己“共享”妈妈,不得不说,部分孩子的心理问题也由此而生。与此相对,在国外,2岁左右,父母就会让孩子独睡,作为一种促进孩子心理成长的方式,这种做法已经成为了共识。

  2.儿童期

  等孩子步入儿童期,此时父亲的教育重点表现在组建家庭的互动活动。想要父亲教育更好地开展,首先爸爸要给孩子一种印象:爸爸和妈妈感情很好。这样,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会“爱屋及乌”。由此,稳定的家庭关系即可展开。

  3.青春期

  青春期似乎是出现父亲权威被挑战最多的阶段。孩子的独立性逐渐增强,想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爸爸,自己长大了,自己能做主了,所以才会表现出一些出格的行为。然而,这在爸爸看来,孩子想要离开自己是多可怕的一件事,所以一般爸爸不会把孩子往回拉,而会任由孩子自己摸索,等到吃了苦头,孩子自然会回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41877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