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家长朋友们是不是和我一样,也爱听孩子们讲的可爱的话。看着那些一脸稚气、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一个个妙语连珠、把成年人都逗得捧腹大笑,那的确是一种生活里不可多得的享受。只是不知道大家听过孩子的话以后,是不是也都会问孩子们为什么会讲出那么可爱的话呢?他们的小脑袋瓜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我觉得作为一个家长要是他(她)能养成经常分析自己孩子讲的话的习惯,兴许他(她)也能够从中更好地了解孩子成长、发展的水平,可以因时、因地、因话、因才地施教呢。不信,我来试一试,看看是不是真的如此。
有这么个故事:有一天早上家玲的爸爸送家玲上幼儿园。看到幼儿园院子里的樱花都开了,家玲爸爸高兴地说:“樱花真漂亮!”“它长老鹰吗?”家玲很认真地问。“不是。”家民的爸爸摇摇头。
“那是长猫头鹰吗?”家玲又问。“也不是。”爸爸又摇摇头。
家玲不明白了。“那不是说苹果树开苹果花、长苹果,梨树开梨花、长梨吗?那樱花树开樱花、却不长老鹰,它会长什么呢?”家玲摸摸自己的脑袋,百思不得其解。
家玲的话逗得老师和爸爸哈哈大笑。对于家玲的疑惑,大人们之所以感到好笑,是因为我们知道聪明的家玲搞错了。她把植物和动物混为一谈,把“樱花”的“樱”和“老鹰”的“鹰”当成了一回事,所以才闹出了个驴唇不对马嘴的笑话来。
可是让我看,这个小故事却不只是博君一乐那么简单。人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开什么花、结什么果,看来家玲对这个因果关系理解得是相当的透彻了。
从“樱花”这个窗口我们可以看见家玲的逻辑思维正在逐渐成型。不是吗?家玲已经能够举三反一,学会从生活经验中总结规律、再推而广之了。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类在接收外界信息的时候,天生就会把信息归类;再把自己已有的经验结合起来,分门别类地加工、处理和收藏。这样做的好处是在需要的时候,我们能够及时地把有关信息提取出来使用,方便、高效。这就像一个有经验的工匠,很容易就能够从一个规整有序的工具箱里,找到自己要用的工具一样。
幼儿园的孩子们还处在成长阶段,他们的知识、经验少,门类有限,而且组织无序,所以把信息放错地方和用错地方的情况,时而有之。所以才会有“开樱花、结老鹰”的故事发生。
遇到家玲这样的情况,我们大人当然可以一笑了之,全当生活中平添的一点乐趣而已。但是我们也可以抓住这个难得的施教机会,帮助孩子学到新知识、构建新的知识门类,在认知的层面上更进一步。
比如说“樱”和“鹰”的发音相同、意思相左,那是因为汉语里有不少同音字词,我们在使用的时候要根据谈话的语境,来确定同音字的意思。了解这一点,有助于提高家玲语言应用的能力。
又比如说樱花树是植物,老鹰、猫头鹰是动物,动物和植物是两个不同的门类,互相之间有相同的地方,比如都可以繁殖、都有生长周期,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动物的繁殖与植物的繁殖形式不同;动物和植物需要的食物不同;动物可以自主移动,而植物通常是固定在一个地方生长,等等。这些对于充实家玲的知识结构和提高她分析、思考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这样的学习,在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一个时刻,都可以进行。关键是要抓住孩子最百思不得其解、最有兴趣的时候,以寓教于乐、具体简单的方式来完成。和孩子谈话是一个最有效、也最简单易行的教育方式。
当然了,家长也要注意增加孩子的生活经验,让孩子多接触各种不同的东西。经验是谈话的原料,没有经验的谈话,就好比做饭没有米下锅,很难达到好的效果。
孩子们的童年只有一次,孩子们的有趣话语会随着他们的成长而慢慢消失。家长朋友们,每天别忘了给孩子一点时间,耐心地聆听。最好把孩子有趣的话都记录下来,等孩子长大以后,再和他(她)一起分享。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432535.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