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哪来的拉毛毛的坏习惯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行为习惯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都说吮手指是个坏习惯,我倒没有阻止她,没想到她居然又染上了坏毛病:拉自己毛衣上的毛,然后放到鼻子边,来回地动,感受那种痒痒的感觉。刚开始,我以为只要不去阻止她,不加强她的感觉,她就不会继续。她这样做时,我就对她微笑,然后抱抱她。结果她就愈演愈烈,最后发展到要拉所有有毛的东西。我开始着急,暗暗想办法,看书,到李跃儿教育论坛来请教。说是可以为孩子找一个替代物。我就买了一个毛比较牢,不容易掉的大鱼的玩具给孩子,没想到她不喜欢,扔在一边。后来,我发现孩子偏爱一件羊羔绒的小背心,那个小背心的毛很大,一团一团的,不容易吸进鼻子里,于是我就把这件背心给她,让她专门用这个,毕竟这个比毛衣安全点。

可是现在,我的父母强烈地谴责我,怪我没有在毛病刚发现的时间制止,现在也不阻止。按他们的意思是,这个问题是个原则问题,一定要逼孩子改过来,不然以后健康是个大问题!我开始焦虑,我也担心孩子的健康,我也不知道自己这样做对不对,难道真要用时间,用孩子的健康来作赌注?!

刚来过我家的叔叔在电话里严肃地向我提出了这个问题,要我一定不能心软,一定要坚持原则。他还说,不能硬来,可以用别的替代物来引导。

我真的很矛盾,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另外也很担心她会不会一个人的时候,吸进毛毛,真不知道给她这件小背心是好事还是坏事?!

答 看了案例中的描述,我们发现孩子一家人为孩子不当的自我安慰行为非常焦虑。孩子一种行为被制止后,又出现了另外一种行为,到最后不惜不要妈妈在身边而宁愿要安慰物。这从儿童安全依恋的角度来看,是非常有问题的。

所有的动物从一出生起,首先依恋的是自己的母亲,当对母亲的依恋不能满足时,才会用身边其他的物质加以想象来替代母亲。一个婴儿总是将他的忧伤原因全部建立在基本生活方面,除了吃喝拉撒以外,就是对母亲的安全依恋,如果母亲不能完成,儿童会依恋身边的另外一个养育人。

通过我们对儿童成长过程的观察和对上百个入园以后的儿童的观察,发现儿童在身心舒畅的情况下,会在某一时间段内专注于某种工作材料,在专注的期限内,儿童也会搂着这些工作材料睡觉。但这跟案例中的情况是不同的,他们对这些工作材料的喜好,并不能替代对母亲的依恋。我们在观察中发现,依恋安慰物的孩子一般都是内心焦虑的孩子,但当他们一旦接纳了新的环境,获得了持续的关怀,有了令他们神往的小朋友和丰富的工作环境,他们很快就将依恋物丢在了一边。

有些成人过分需要儿童的身体,在带孩子时,他们喜欢把宝宝不断地抱在怀里,不停地感受来自孩子身体的舒适感,这样容易使孩子内心非常地软弱,面对他自己的环境会产生退化现象,这种退化指退到子宫里的状态。但即便是这样,在成人恰当的关怀和持续的工作兴趣培养之后,孩子也会走出那种退化心态,开始热爱对周围环境的探索。随着探索日渐丰富,孩子的内心充实起来,他们的精神逐渐有了力量,他们用来发展的力量也得到了满足的消耗。这样的孩子既吃得香也睡得香。由于睡觉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此他们很少有睡前的坏习惯。

看案例中孩子的状态,应该不是一个很阳光的孩子。我们成人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一岁多的孩子需要安慰物?两岁的孩子竟然能把成人赶出去?无非有几种可能性:一、对成人的需求不能获得恰当的满足;二、依恋成人不如依恋安慰物让他感觉舒服;三、成人让他感觉到紧张和有压力。我们看到案例中家长只讲了孩子的情况,没有描述家里人的情绪状态,甚至妈妈对保姆的养育方式非常满意,这很让人怀疑。因为儿童的行为我们称之为象征行为,某一些对孩子发展不利的行为总是象征着它内在的意义,教育者和儿童心理专家就是通过这些象征行为去解读儿童,分析和猜测可能造成这些象征行为的内在原因的,进而达到帮助人们理解孩子的目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43624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