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健康调查:孩子为啥吃不好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营养美食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广州6岁半的小朋友郭珏玮在妈妈的指导下吃营养早餐。李世琦摄
  儿童的健康不仅关系到其个人的成长和家庭幸福,而且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未来。为了让大家深入了解我国儿童的健康状况及其存在的矛盾,本版从今日起推出连续报道,分别针对儿童的营养、锻炼、睡眠等问题进行解析,以期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家庭是儿童饮食行为形成的第一站

  健康行为是大脑中存放的“资本”,一生中不断增值,享受着它的“利息”

  上海的王小明是个小胖墩,平常最爱吃洋快餐。他父母说,每次考试成绩好,或是过儿童节都会带孩子吃洋快餐。前几天,小明还请小朋友们在快餐店里一起过生日。

  目前,快餐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少年儿童一种普遍的饮食行为。每周至少吃一次快餐的比例从1998年的1.9%,上升到2008年的16.2%。少儿的生活中充斥着快餐“文化”。

  以小明吃的一顿快餐为例,双层汉堡1个,摄入能量和脂肪分别为560千卡和25克;炸薯条1包,摄入能量和脂肪分别为320千卡和25克;可乐1杯,摄入能量分别为320千卡。一餐摄入能量1200千卡,相当于9 岁男孩每日能量需要的60%,脂肪50克,而每日参考摄入量上限为60克。

  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秘书长宋玉芳说,由于膳食结构不合理,我国6?17岁少年儿童的贫血患病率为14%。铁缺乏影响少儿的生长发育、身体素质和学习记忆力。而造成少儿铁摄入量少的主要饮食行为因素包括挑食、偏食等。

  家庭是少儿饮食行为形成的第一站。宋玉芳说,孩子喜欢或不喜欢吃某种食物,受父母影响很大。不少父母常把食物当作一种奖励或者惩罚的手段,用给予食物的方法来奖励孩子的正确行为,用剥夺食物的方法来惩罚孩子的错误行为。这种非营养目的食物的使用,往往会影响儿童对食物的喜恶。

  胡小琪说,父母不喜欢某种食物就不买、不做,孩子也吃不到这种食物,在父母的影响下就不喜欢这种食物。孩子模仿父母的饮食行为,父母购买、选择食物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少儿对食物的选择,这些因素都可以增加或减少孩子对食物的喜好。

  马冠生说,营养知识水平和饮食行为密切相关,缺少正确知识的人往往做出不利于健康的事。在农村,农民把自家的鸡蛋、水果卖了换成钱去买方便面给孩子吃。其实是用营养全面、丰富的鸡蛋,换来营养价值相对低的食物。在城市,居民认为凡是“价格高的食物就是营养丰富的食物”,结果导致膳食不平衡,慢性病不断增加。

  学校对学生健康饮食行为的培养重视不够。健康教育课不规范、老师和饮食服务人员缺乏营养知识的培训等,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健康饮食行为的主要因素。

  马冠生强调,儿童期形成的行为往往会持续一生。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让人一生受益。健康行为是大脑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值,在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如果培养得不好,不健康的行为将保持下去,影响一生的健康。

  早餐吃不好影响着孩子健康成长

  78%的孩子早上只吃一种或两种食物,我国中小学生的早餐质量呈下降趋势

  刚上初一的济南市少年小叶,有一天上午上体育课,突然觉得眼前发黑,晕倒在地。小叶最近常常感到胃不舒服,上课总是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也下降了。医生说,这一切都是因为小叶不吃早餐引起的。

  由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11)》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的早餐质量呈下降趋势。1998年,广州、上海、济南和哈尔滨4城市中小学生早餐营养质量不足的比例为48.8%。2008年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小学生早餐营养质量不足的比例为78%。我国中小学生每天早餐比例从12.2%降至3.3%。10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没能给孩子提供有营养的早餐。

  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副会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研究员说,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不吃早餐会引起营养摄入不足,这种摄入不足很难从午餐或晚餐中得到补充,不吃或不好好吃早餐是引起全天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吃早餐、吃早餐但营养不充足,不仅影响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还会降低学习效率,影响学习认知能力和体能。

  据调查,很多中小学生吃早餐基本上靠对付:煮一包方便面;在路上买一张油炸饼、或一根油条、或一个鸡蛋灌饼;书包里装1个面包1袋酸奶,到学校吃;在学校旁小吃摊买包子和豆浆等。如此吃早餐,一般不能满足食用谷类、奶豆类、肉蛋类、蔬菜水果类4大类食物,达不到营养充足的要求。

  马冠生指出,长期营养摄入不足导致机体抵抗功能下降,易患感冒、心血管病等各种不同疾病。营养充足的早餐,不仅可以保障儿童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还可预防超重和肥胖。

  《报告》显示,我国90%以上的城市儿童经常吃零食。从1998年到2008年,食用新鲜水果蔬菜的比例从85.1%下降到74.5%。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胡小琪说,零食是把双刃剑。零食提供的营养不均衡,会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只有合理选择零食,才能有益健康。

  只喝饮料不喝水,含糖饮料成为被人忽视的“甜蜜陷阱”。《报告》显示,从1998年到2008年,我国城市少年儿童人均每日饮用量从1998年的300毫升增加到500毫升,其中2/3是含糖饮料。

  “饮料给人们带来了味觉的享受,补充水分的同时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但也正是因为饮用方便和随处可及,为了追求口感,孩子们过多消费含糖饮料,增加了能量摄入。”马冠生认为,含糖饮料中的“糖”暗藏着健康危机,过量饮用就会引起肥胖、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营养不良和龋齿等疾病。

  少儿营养监管处于真空地带

  培养健康饮食习惯和方式,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10岁的小丽是广州市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她吃儿童套餐时,得了一个小玩具。第二天,小丽连续跑了7家快餐店,在5小时内吃了4个儿童套餐(2块吮指原味鸡,4杯中杯可乐,3包薯条和4块炸鸡块,打包了一个汉堡和一杯土豆泥),终于收集了整套4个玩具。

  类似促销,在很多洋快餐店都存在。我国营养立法工作的开展比较滞后,目前还没有一部营养法规。由于营养法规的缺失,营养监管处于真空地带。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出台一系列关于少年儿童的营养改善策略,如《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等。针对中小学生存在的营养问题,相继开展了“学生营养餐计划”、“学生饮用奶计划”、“大豆行动计划”等营养改善项目。但由于缺少相应的法律保障,体制不顺、职责不清,各级政府政策不到位,地方管理机构缺乏积极性,影响了政策和项目的落实。

  马冠生说,少年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家庭、学校是他们的主要生活和学习场所。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食品和餐饮行业的日益繁荣,人们在享受物质丰富和生活便利的同时,也要警惕生活方式改变给孩子带来不利影响。

  近年来,营养信息传播缺乏主渠道,造成信息混乱,误导居民的食物消费行为和膳食营养观念。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很多不准确或错误的营养信息随处可见,对民众尤其是少年儿童产生的不良影响更加深远,对其饮食与健康造成巨大危害。

  胡小琪指出,食品广告对儿童食物的选择和消费方面的知识、信念、态度及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食品广告的信息,从而影响了他们对这些食品的态度和消费。平均每天看电视在5小时以上的女孩和每天看电视少于1小时的女孩相比,平均每天多摄入175千卡的能量。儿童看电视高峰时间播出的食品广告,其中90%属于高脂、高糖、高盐食品。

  宋玉芳说,儿童时期的饮食行为影响着孩子现在和将来的健康。营养教育是提高健康认识、培养饮食行为的有效手段,通过营养教育可以提高少年儿童的营养知识水平,建立健康的意识和认知,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马冠生强调,营养立法是保障,全社会参与是根本。培养健康饮食行为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建立和完善我国营养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建立营养计划或项目实施的长效、高效机制,把短期的项目变为持续的措施。通过税收、价格控制和政府补贴调整食品价格,改善食品供给结构。建立政府主导下的部门协调机制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资金投入机制,保证营养项目的有效实施。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44988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