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正在上初二的女儿本来很乖巧,放了学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跟母亲讲个不停,现在突然放学不立刻回家,而是留在学校做功课,回来后洗过澡就不再出房门,母女俩面对面时她的眼睛也避免跟母亲接触。朋友慌了,暗中察访,女儿的确是留在学校读书,并没有交男朋友;但是整个行为都不对劲,连星期天都说要去图书馆看书。她非常担心,跑来找我。
行为突然改变当然是有原因的,我细问行为改变前后家中发生的事,朋友说什么都没有,唯一就是女儿在日记中用粗话骂了弟弟,她告诫女儿说女孩子不可以讲粗话。我问她怎么知道女儿在日记中骂粗话,她理直气壮地说:“我看到的呀!不看怎么会知道?”我再问:“她给你看的吗?”她说:“当然不是。我有一天整理她的房间,换床单时在枕头底下看到她的日记,就拿起来看了一下,不过,”她加强语气说,“她小时候写的任何东西都给我看,以前学校发生什么事也都告诉我,我们母女之间是没有任何秘密的。”
我望着她,感叹天下的父母都没感觉到孩子已经长大,还以为是襁褓中万事依赖自己的宝宝,殊不知孩子一天天成长,一天天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时,她开始有一块自己内心的世界。这个世界如果被闯入,会有家被小偷侵入的感觉,说得严重些,就是心灵被侵犯。孩子叽叽喳喳说着学校的事情时,那是她愿意分享的部分,但她逐渐会有一部分只保留给自己。假如每次和父母说话都是愉快的响应,那么孩子就愿意多跟父母分享她的经验;但是如果得到的是批评,几次以后孩子就学会不再自讨没趣,会像蛤蜊一样,一回家就把嘴巴闭上。
亲子沟通管道的关闭我认为是最危险的事,这迫使孩子向外人求援;但孩子的同学都与他年龄相当、经验相仿,他们的主意多半是馊主意,结果是一步错步步错。父母想要跟孩子保持沟通管道的畅通,一定要记得他是独立的个体,在他话没说完之前不要打断他,更不可不分青红皂白随便指责。我们自己也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向别人诉苦时,如果对方是同情的态度,我们会越讲越多;假如对方不耐烦地指责我们,下次我们再也不会找这个人讲心事了。孩子若能从你身上得到帮助,他会来找你;如果从你身上得到的是责骂,以后一定不会来找你。
至于日记里写的东西,父母其实不必太紧张,那原是宣泄的一个管道,在日记里骂就等于是在心里骂一样,不应该会有人知道的;一旦日记不再是安全的宣泄场所,这个孩子会更苦闷。聪明的孩子很小就懂得把自己的秘密说给别人听是件愚蠢的事,同学可能背叛,好友可能背叛,连自己最亲密的的伴侣都可能会背叛。孩子天生会觉得父母是最安全的倾吐对象(有人说中国的心理治疗师很少,是因为我们的家庭结构紧密,有家人可以倾诉,所以不必找心理治疗师),然而一旦父母不可信任,孩子会深深感到背叛的伤害。这个孩子选择逃避、不回家、不跟母亲眼神接触,因为她已无法正视母亲而不质问“为什么要偷看我的日记”。
我的朋友不认为她是在偷看,只是在关心,但是很多孩子就是被这种关心逼出了家门。真正关心孩子,就应该尊重他、接受他、陪伴他,他心中有话自然会告诉你。
许多家长总说“如果你不怎么怎么样,我等一下就不怎么怎么样……”,用条件式的威胁手段要孩子就范。这种语气常会引起孩子反感,小一点的时候他们无力反抗,长大一点就开始叛逆。
这其实是潜伏的炸弹,有一天爆炸威力会很大。父母很少花时间追究孩子为什么要做出这个行为,如果了解了,通常对某个行为就不会这么排斥。
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时,一定会看到他的长处。假如用挑剔的眼光,每一个行为都不符合我们的标准。人都是要等到失去了才会珍惜,但如果父母多看书,别人的智慧可以帮助我们在没有失去前就珍惜它。当孩子跟父母沟通没问题时,就不会有青春风暴期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471525.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