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对“保育”的诠释:(ppt1)
“保育”的词典意义是“指对儿童的保健养育”,而传统的保育观念只重视了一个“保”字,即对身体的保健,而忽略了对心理的内塑,从而造成了幼儿园管理的“重教轻保”之偏颇。用学前儿童心理学的观点重新诠释“保育”一词,应解读为:“保”为外现,重在健体;“育”则内蕴,旨在健心;亦保亦育,身心共长。因此,优化幼儿园保育管理应当在保育观念、行为模式、管理措施等走进幼儿心理,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表现特征:(ppt1)
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特征表现为:活泼开朗,独立自信,能正确的评价自我,敢于在集体表现自我,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关注幼儿心理,走进幼儿心里:
幼儿心理研究表明,幼儿期其行为自觉性逐渐发展起来,并形成幼儿最初的个性倾向,这种个性雏形对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的甚至会影响一生的发展。又由于每个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遗传基因和不同的生活背景,因而也就有了差异性,会在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中体现出各自的个性特征。所以,保育工作也必须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尤其是对个别个性特征特别明显的幼儿的高度重视。 3 后1页
(ppt1)基于这些幼儿的个性特征和心理表现,幼儿园如何从保育和教育入手,关注幼儿心理,走进孩子的心理,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1、营造家庭般的生活氛围。(链接2幅)
幼儿只有在类似家庭的环境中才能真正进入“我的生活我做主”的状态。我们在班级创设“爱的小屋”,让幼儿有在家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感觉,玩具和区域都是敞开式的,便于幼儿随时自主玩耍。对于卫生间或活动室的生活区,为幼儿提供小镜子、小梳子、餐巾纸、牛皮筋、夹针、头花等生活用品,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这些区域活动。如起床后,孩子们就可以自由地对着镜子尽情地梳妆、打扮,充分展现自己的审美个性,并学会欣赏同伴。使其个性的发展与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获得统一。
2、给予幼儿浓浓的爱意。(链接2幅)
我园一直以来在开展“爱的教育”特色,除了对孩子生活上的照顾和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心理更是呵护备爱有加,关注到孩子的情绪、心理变化等细小现象。象有的幼儿生性胆小,环境适应性差,遇事常常会有退缩行为,我们采用不强迫孩子,在行动上让孩子慢慢靠前,耐心等待时机成熟。(进入链接)譬如:在幼儿的入厕问题上,我们为孩子提供了常规的幼儿坐便器、沟跨式蹲位和站式小便池,而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为了消除孩子的恐惧和担忧,则又提供了高低和款式不同的富有童趣的塑料坐便器,有适合女孩用的,也有适合男孩用的,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入厕形式,不会因为能力问题而产生紧张情绪不愿入厕,有的孩子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伴的认可,逐渐摆脱成人的搀扶把尿,慢慢地从家庭式的坐便器过度到幼儿园共有的入厕形式。杜绝了不良个性心理的产生。
3、渗透于一日生活之中。
要将保育中的教育渗透到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去、落实到每个环节上。(链接1)教师应十分关注幼儿的心理需要与情感体验,多给幼儿自主选择和自由探索的机会,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形式、学习策略、操作材料、合作伙伴等,来满足自己的内心需要、兴趣爱好和情感需求,真正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 3 后1页
(链接2)如一个用餐环节,也不可简单的看幼儿是否把定量的饭吃完了,更要关注幼儿用餐的过程,要关注幼儿吃饭过程中的情绪,看他怎么吃、吃得怎么样,等等;不但满足幼儿的生理需要,而且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
生活中的个性心理
再则,每个孩子在饮食习惯和需求量上的差异是很大的,为了确保幼儿的营养,一般我们都要求孩子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这样孩子容易把吃饭当任务,没有乐趣,特别是饭量小的孩子还容易形成恐惧,怕完不成任务得不到表扬或者遭批评。小班、中班的老师保育员总是要熟练地关注到每个孩子的胃口大小和身体状况,而大班,我们则是让孩子根据自己的饭量选择,让幼儿了解自己,关注自己的生活,满足自己的需求。
教学中的个性心理(链接3幅)
教师要善于发现,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为他们创设真实的学习环境,提供不同的活动内容、操作材料与学习策略。
4、设计适合个性的活动。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小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对幼儿实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培养出身心和谐发展的幼儿。
(链接2幅)例:针对冬天幼儿感冒多,来园晚或者出勤率低的情况,我们开展了“冬天不怕冷”主题教育,教育幼儿勇敢不怕冷,坚持天天按时来园,参加早锻炼,参加集体活动,在游戏中、在集体活动中让幼儿体验到快乐,从而消除内心对寒冷的恐惧。还设计专门的远足、调查等活动,促使其个性和谐发展。
(ppt1)作为幼教工作者,有一双观察的眼睛,有一份引导的耐心,有一种教育的机智,有一颗热爱幼儿的心灵,那么保教就会成为自然的行为,在教师的举手投足之间,将科学的保教理念融汇在了日常管理中,从学前儿童心理学这一视角审视幼儿园保育管理,必定能走进幼儿心理,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3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49636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