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多儿子让丽秋感到很沮丧和挫折,她每天总是要为一些事情对儿子大发脾气,如不好好吃饭、要在户外玩更久、吵着要买玩具等。只要有事不如他的意,他就不停地吵和哭闹,讲道理和安抚都没有用。最后,不是丽秋妥协,就是她大发脾气之后儿子妥协。有时,她会抱怨儿子不好管教。其实,这并不是孩子的错,而是教养方式出了问题。
幼儿不听话的心理分析
俗话说:会吵的孩子有糖吃,幼儿开始学会用哭闹或吵闹的方式来获得他想要的东西,他不像婴儿那么容易满足,也不像6岁以上的儿童可以讲道理,所以许多父母会觉得孩子在两、三岁时逆反性强,威胁利诱、好话歹说都没有用,便搞不懂这么小的孩子为何会如此难缠。
我们可以接受婴儿用哭闹表达情感和需求,许多幼儿表达能力有限,在需求没有获得满足不知如何表达时,就退化成婴儿的哭闹行为。这时他的情绪和行为的表现还停留在婴儿期。
照顾者教养方式不一致也容易造成幼儿的哭闹行为。负责照顾孩子的爷爷奶奶、父母或保姆回应他哭闹的方式有所不一样,如只要他一哭闹,爷爷奶奶就顺着他,他心想:“这招应该对父母也有用。”
孩子的行为都是习得的,就是透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增强的,他可能看到其他孩子用这种方式使父母屈服,或者他尝试用说的方式没用,但只要一哭闹就有用,会增强他哭闹行为的动机,他心想:“上次这样有用,这次也会有用。”
负面亲子互动模式形成
父母希望孩子能“听话”和“懂事”,按照父母的想法和方式去做或不做某些行为,如好好吃饭、上床睡觉、收拾玩具、不在购物时吵闹,父母会先尝试用说服、劝告、指导等对待成人的方式,但发现孩子不听从、甚至哭闹得更厉害时往往会变得愤怒,开始大声斥责或打骂,这样孩子才勉强屈服。
你会发现这样的管教和互动方式,一次、两次之后逐渐形成习惯和模式,对孩子的不听话或哭闹,你很快生气和斥责,手段和力度越来越狠才会奏效。孩子也无法学习主动遵守行为规则,等到你发脾气时才听从或勉强就范。如此循环下去,你会变得易激怒和情绪激动,孩子则变成只有你生气或惩罚他才会听话。
这样,孩子未来的心理素质会较低落,他无法有效地表达和控制情绪与行为,呈两极化表现,一是容易害怕你或别人生气,性格会过度顺从和软弱,容易被别人控制,长大后害怕权威、没有自信,另一则是逆反性强,和你一样动不动就生气,对人有敌意、无法适应学校或社会规则,进入青春期后会更明显。所以,父母发脾气迫使孩子听话的方式是双输局面,你需要先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才能改变亲子的负面互动模式。
父母要学会因龄施教
父母对孩子的教养要随着他的年龄和心理发展而有所变化。你会觉得孩子为何讲道理不听,可能是你太高估孩子的理解和控制能力。幼儿对语言和事物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且不深刻,对于你所说的:“你如果再怎样就会如何”,这样的后果思考较有限,当你和他说更早之前的事情,或者下次要怎样,也是效果有限。
父母对孩子的管教要遵循“因龄施教”的原则,按照他能够理解和感受的水平。心理学家L.W.Stern认为0~6岁的婴幼儿的心理发展相当于哺乳动物到原始人类,也有人开玩笑地认为要把幼儿当小猫或小狗养。对幼儿来说,父母使用“权威”方式会较有效,对他有更强的理解和掌握,给予正确行为的指导和引导,而不是对待青少年孩子的“民主”方式,给他更多的自由和选择。
父母要善用情绪的力量
圣经里有句话说:“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提到“父母不要惹儿女的气”。父母对孩子不听话或不良行为感到生气,这是正常的情绪现象,但是你如何表现你的情绪却很重要。如果你是用指责、威胁、暴力、虐待的行为,将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因此,你要采取对孩子有影响力和产生效用的合理方式,避免引发孩子的愤怒、惧怕、怨恨或失望等负面情绪,积累成内心的创伤和阴影。你需要掌握以下5个原则,让你的生气发挥出正面积极的效果。
●指出清楚明确的行为,让孩子明白你生气是针对他的某些行为,如破坏玩具、在马路上乱跑等,而不是针对他这个人或不喜欢他,如骂他是坏孩子、不乖等。同时,你用的词句越简短越有效。
●针对他现在的行为,要让孩子知道你生气的是因为他现在的某些行为,并在行为发生后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而不是针对他以前的行为。若过了很久才处理,孩子无法理解你现在为何生气。
●配合适当的肢体语言,孩子要等到你发脾气的时候才听话,可能是因为你在之前的指导时,缺乏配合的肢体语言,所以,你要学会使用适当的肢体动作来增强效果,如管教时脸部表情要严肃,说话时语气要肯定和坚决。
●表达你期望他的行为,明确地指出你期待他现在立即去做或者立即要停止的行为,而不是批判性的威胁、恐吓、指责、谩骂等,这样只会伤害到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对他行为改变没有任何帮助。
●表现愤怒前先暂停一下,当你要表现出对孩子的不满和愤怒,先暂停3分钟想一下,你为何要生气,是他哪些行为以及这行为对他自己或他人造成了哪些影响,你要用什么方式表现会更有效,以及这样做的结果会如何。
父母能够用爱和智慧来引导孩子,理解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针对他现在的具体行为,给予立即期待行为的指导,这样才能达到父母轻松教养和孩子快乐成长的双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50405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