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巧激幼儿绘画兴趣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才艺培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儿童画是儿童表现自己的一种天真的语言。

  大多数初入园的儿童,不懂得绘画的含义。当他们第一次拿到纸和笔时,不知从何下手,处于无意识、无目的的纯肌肉运动的状态。可是当他们惊奇的发现自己的笔划产生了效果,通过线条的反馈刺激,便产生了进一步画画的要求。他们在纸上乱涂、乱画,不受任何拘束,自由自在的享受着绘画的快乐。通过绘画的练习活动,可以发掘幼儿认知潜力,促使幼儿在头脑中逐步建立重现事物的能力。

如何引起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贴近幼儿,广泛取材。

  无论哪种形式的绘画,应当让幼儿感到绘画是他自己的事情,是自己要画的,自己一定能够画,而且画得好。选择适合于儿童生活经验、能力水平的适中课题是指导幼儿绘画的关键所在。

  1、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经验出发。

   对幼儿自己生活的描写,是儿童画最主要的题材。如命题画“楼下真精彩”,幼儿便会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有的画了哥哥骑滑板车,有的画了姐姐在鹅卵石路上跳房子,有的画了在草地上捉西瓜虫,还有的画的是叔叔在卖搬家后的破烂儿……孩子们千姿百态的活动便跃然纸上。

  2、从他们觉得惊异、好奇,希望进一步探索的心情出发。

  幼儿的绘画不仅要画出自己生活的内容,更要画出自己内在的感情,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画花、房屋、汽车等缺乏创意的画。如:幼儿在玩自制的风车时,发现了风和风车转动的秘密,便会将它们一一展现在画面上。

  3、从幼儿看到的故事出发。

  生活中有许多的突发事件会引起儿童的关心和注意,有的深深打动他们的心灵。如:夏天里雷雨多时,引导幼儿绘画电闪雷鸣以及路上的行人;元宵节后带领幼儿绘画“看烟花”。

  看动画片是幼儿最喜欢干的事情之一,因此我们可以从孩子们口中交谈的动画片中取材。如《小虎还乡》、《哪吒》等都是孩子们津津乐道的,以这些内容为题材进行绘画、续编,孩子们蕴含的绘画兴趣就会被极大的调动起来。

  4、从幼儿听到的故事、诗歌出发。

  有许多神话、童话、民间故事、诗歌特别能扣动幼儿的心灵,他们在听后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也适合用绘画来表现:如诗歌《小熊过桥》,幼儿在绘画中先画出小熊,便能根据诗歌内容进一步充实画面,将诗歌内容淋漓尽致的展现在画面上。再如幼儿在绘画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能合理的将故事分成四个连续的片段,并用四幅图连贯的表现。

  二、灵活的运用各种方法,多角度调动幼儿感官。

  在引发幼儿对绘画的思考时,需要有强烈的刺激,使他们对自己的构想感到兴奋,引起对那种经验鲜明的回忆,并从自己的库存中选择适合于表现自己某种目标的资料,然后用原发和创意的方式表现他的构想。指导幼儿绘画造型,面对的便是如何刺激他们的绘画思考,发展幼儿的美术造型技巧,并用适当的美术媒介表现出来。

  1、命题分解法。

  在出示绘画内容时,教师应将命题内容进行分解,使它更符合幼儿接受能力,加深幼儿对事物造型的感性与经验的积累。

  第一:故事分解。将命题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进行分解,使幼儿对内容有了更加细致的认知。如绘画《看窗外》,要求画出人物背面的上半身,可以做这样的分解:

  从前有一个圆形山洞,山洞有两扇,门口两边各有一棵小树,小树上结着漂亮的果子,门前有一条短短的小路,小路前面是一层宽宽的台阶。

  画到这儿,孩子便会异口同声的喊出结果,无疑大大的调动了幼儿绘画的兴趣。

  第二:图形分解。将命题内容进行造型分解,分解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如绘画《公鸡》,可以分解成半圆、椭圆形、三角形、圆形、扇形等,各种图形一组合便成了。

  2、感官调动法。

  各种感官的综合运用,能加强儿童对物体的印象和兴趣。要有系统的训练儿童进行观察,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视觉运动形象,在绘画中表现出来。

  第一:听觉经验方面,可以启发幼儿分辨它的声音,听到声音后想到了什么?如儿童在听到鞭炮响声后,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分析遇到什么事时要放鞭炮?幼儿便会想出:开业放鞭、结婚放鞭、过年放鞭、过生日放鞭等,在画面中也表现的十分丰富。

  第二:触觉经验方面,可以比较物体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如在绘画“漂亮的贝壳”前,通过幼儿收集、触摸各种贝壳,感知其纹理特点,幼儿在绘画时便会根据触摸经验进行。

  第三:嗅觉和味觉方面,可以闻一闻,尝一尝。如在绘画“谁污染了地球”活动前,可带幼儿到社区、公共场所等去寻找,调动视觉、嗅觉找出到底是谁污染了地球。这样在绘画中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合理进行布局。

  3、构想培育法。

  幼儿之所以喜爱绘画的原因之一,不仅是因为它的艺术表现,更多的是把它作为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语言。他们常常边画边喃喃自语:“这是机器人,手里拿着机关枪,啪啪……子弹打瞎了坏蛋的眼睛。”

  未经修饰加工的幼儿最初的画,画面也许是混乱的,不明确的,但构想却是生动活泼的,每一张乱糟糟的画面中寓意着孩子们许多天真的想象。

  在绘画活动过程中,教师经过精心设计、周密布置、巧妙安排,就能使绘画的动机、构想扩展和生长。例如主题画“假如我有一对翅膀”,开始孩子们只是飞去姥姥家、飞到北京等简单构想,后来老师稍加提醒,孩子们的画面有了更深层次的延伸,如有的要飞到月球去看一看,有的要飞到贫困山区去看望那里的小朋友,还有的要带走不动路的奶奶去看樱花……

  4、榜样激励法。

  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教师要采用激励式指导,通过树立榜样激发幼儿主动积极思维,多运用中性与积极肯定的态度,尽量减少否定性接触,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融洽的心理氛围和平等民主的精神环境。

  如在绘画《帆船》的活动中,孩子们都把天空画成天蓝色,而只有一人涂上了乌黑的颜色。这时候教师应耐心倾听,原来他画的是海上刮起了狂风,仔细一看,他画的帆也有些变形了,还真像那么回事。

  教师不仅没有批评他把画面弄得脏兮兮,反而表扬他的画很有创意。这样一来,教师对获得成功的同伴给予肯定和鼓励时,其他幼儿会受到替代强化,觉得“你能我也能”,他们从教师微笑、点头、大拇指竖起等体态语言中了解到了自己能力的所在,便会对下次绘画活动产生期待情绪。

  三、体会。

  通过对调动幼儿绘画兴趣的研究,我得出了一些体会,它与孩子们的绘画兴趣息息相关。

  首先,教师要学会观察。蒙台梭利曾经说过:“教师的眼睛要像鹰眼一样敏锐。”只有认真全面的观察,才能了解幼儿的兴趣,分析幼儿的心理,从而适时、适度、适当的进行指导,要尊重幼儿的“奇思异想”,而不要横加干涉甚至禁止。

  其次,引导家长在家庭中保护幼儿的绘画兴趣。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往往漠视幼儿的绘画兴趣,认为他们“胡乱画”,大大的降低了幼儿的绘画兴趣。教师应引导家长转变观念,学会赏识孩子,给孩子充分的鼓励,耐心倾听孩子们的绘画语言,培养孩子对绘画的自信心。

  总之,引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任务,每一个短短的练习,不会发生奇迹,但会促进幼儿运用某种智慧能力,来解决一个过去没有遇到过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做一个有心人,钻研幼儿发展规律,最大限度的调动幼儿的绘画兴趣。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52401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