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叨
会引起孩子逆反心理
□本报记者 崔智颖
唠叨,是部分学生对自己父母的评价。“我都不懂我只是考差了一次,为什么我妈妈可以针对这件事重复说上一百次,吃饭说、喝水说、休息说,连我做作业的时候也说。烦死了。”这是一个初一学生对她妈妈的抱怨。而类似的抱怨,记者在与学生的采访中还听到不少。在学校负责心理咨询的陈老师提醒家长,过分的唠叨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现象:不合作态度应对唠叨
“叫你做功课要认真,要仔细,你怎么又做错了。叫你先做作业再玩,你看现在都10点多了,还没做完作业,怎么可能做得仔细……”小华的妈妈唠叨的起劲,小华呢?像一条蛇一样趴在桌上边做作业,边摸摸这摸摸那,听到妈妈说得起劲,还做怪脸,于是又引起妈妈一轮新的唠叨。小华的妈妈对记者诉苦说,小华现在是既不顶嘴,口里说是,但行动却一点没跟进,什么都懒懒的,标准的非暴力不合作态度。“看着他的态度就生气。”小华妈妈对记者气愤地说。
“妈妈总是唠叨,一件事可以唠叨一百次,烦死了。像我只是一次没考好,她就可以一直说,说到全世界都知道我考得不好,即使下次我考好了,她还要说。我都烦死她了。但是我顶嘴她就说得更起劲,我就不说,也不理她。”小华对记者说。
分析:批评超出限度引起反感
陈老师说,像小华母子的情况发生在不少家庭中。出现这一情况,小华的妈妈首先要检讨一下她教育孩子的方式。
当孩子不用心而没考好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做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甚至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因为孩子一旦受到批评,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静,受到重复批评时,他心里会嘀咕怎么老这样对我?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
建议:犯一次错批评一次
家长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要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一个习惯了唠叨的父母,怎么才能变得不唠叨呢?陈老师说,其实父母唠叨是对子女的不放心,要解决唠叨的问题,一方面是增加对子女的信心,另一方面是找一种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关心。对孩子的毛病、缺点,找适当的时机,认真而亲切地指出哪些地方做得不合适,应当怎样做才好。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536855.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