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到1岁多之后,宝宝逐渐出现了害怕的情绪,家长会以为宝宝胆子太小了,其实就孩子自身发展来讲,出现害怕的情绪是正常的,这种害怕害羞的情绪需要家长去发现、维护。如果家长觉得孩子的胆子比其他孩子小得多,那么就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存在问题。当然,总体来讲,让孩子的胆子变得大一些还是有办法的。
宝宝胆小情绪的发展
研究发现,在正常宝宝中,2岁以下的幼儿,90%以上会有不同程度的害怕;2-4岁的宝宝,40%至少有一种害怕;而4-10岁的宝宝,43%有七种以上的害怕。由此可见,胆小害怕在宝宝的发展过程中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情绪体验。再从人类本能角度来看,恐惧感更是具有积极意义:它令身体瞬间处于紧张状态,反应和行动都变得敏捷起来,以便躲过可能袭来的伤害。可以说,凡是会自我保护的宝宝,都会有胆小的表现。(宝宝逆反怎么办?)
宝宝胆小的原因有哪些?
1、家长保护过度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保护过多过细,怕磕着、怕摔着、怕有任何不适意,总把孩子带在身边,形影不离,使孩子形成一种强烈的依赖心理和被保护意识。当孩子逐渐长大时,保护的惯性照样持续,没能根据孩子的能力发展适当“放飞”,结果是孩子离开大人就害怕。
2、孩子曾经被吓唬,心理上留下阴影
有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做某些事,就用狼啊、虎啊、鬼啊吓唬孩子;大众传媒中的一些画面、一些故事讲了可怕的内容,或者生活中某些偶发事件,如着火、跑水等吓着了孩子……这些经历,在孩子心理上留下可怕的阴影,造成孩子胆小。
3、孩子交往太少,对陌生人和群体不适应。
有些孩子从小很少与人交往,除了父母、长辈,极少与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耍,极少有走亲访友的机会。这样,使孩子交往能力萎缩,怕见生人,怕在众人面前讲话。
宝宝胆小怎么办?不同情况如何处理
情况一:宝宝遇见小动物惊恐不已
在感觉方面,其实成人和孩子没有多大差别,只是成人积累了生活中的经验,哪些东西是软的、带刺的、光滑的,或者是坚硬的……但宝宝不行,他所遭遇的一切都可能是第一次,他无法判断会不会伤害自己。
处理方法:对于一个毛茸茸的小动物,在宝宝还没有做好准备之前肯定会感到惊恐,会大声呼叫妈妈保护自己。这时妈妈要主动给孩子介绍这个新朋友,不要故意避开,不然类似事件还会发生。不妨对宝宝说:“这是毛毛狗,你看它的毛很柔软,样子是不是很可爱,来,摸一下,它很乖,不会咬人的。”
情况二:宝宝害怕在黑屋子里睡觉
在妈妈让宝宝上床睡觉的那一刻,宝宝会说:“妈妈,开着灯,我害怕在黑屋子里睡觉。”妈妈会想,是不是有谁吓着宝宝了,或是有谁给宝宝讲了恐怖故事。确实是这样,所有这一切都会使宝宝产生怕黑的感觉。(宝宝总是打断大人说话怎么办?)
处理方法:遇到这种情况,不要训斥宝宝,也不要叫他胆小鬼,这会导致宝宝自我封闭,纠缠在恐惧和不安中。妈妈要告诉宝宝:“爸爸妈妈都在隔壁,没有什么好怕的。”通常宝宝能够得到大人的支持,就会平静下来,把注意力集中在睡眠上。如果孩子还是不能安静下来,那就最好给孩子装个方便开关的小灯,嘱咐他在快要睡着前自己关灯。或者给他一个玩具小手电,这样在黑暗中,他也会感到自信。
情况三:宝宝见水就想逃出来
当妈妈把宝宝放到浴缸里,或者游泳,他就会害怕,就会哭泣,就会挣扎着离开。这是因为洗澡的时候,有些感受会让他感到不舒服,譬如水从头上冲下来的时候感到喘不过气来;刚下水时宝宝会觉得水冷等。
处理方法:首先,不要强迫宝宝做他不喜欢做的事,不要强制他洗澡。如果他怕水,就不妨从小环境开始,譬如宝宝拒绝去浴池,就换在卧室里洗。可以在水盆里放个玩具,让宝宝蹲在外面玩,过一段时间,以游戏的方式把孩子放进水里。游泳时要选择舒适的地方,如露天游泳池,那里的水经过一天的阳光照射,就像温水一样,宝宝会感到舒服而不再怕下水。
情况四:宝宝见了生人就会哭
有的宝宝很怕生人,与生人交往时就不安。有时梦里也会无缘无故地抽搐、呜咽或哭泣。
处理方法:先不要把陌生人介绍给孩子,而应该先把孩子介绍给陌生人,同时要抱着宝宝。通常宝宝在妈妈的怀里,相识的过程才会愉快和平静。还可向宝宝解释,来人是妈妈最好的朋友,他的小朋友以后可以跟你一起玩,使宝宝自然地、充满信心地面对陌生人与事,不会发展成不可抑制地恐慌。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53911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