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宝宝的“暴力”,父母要善加理解。宝宝之间常常因为争抢玩具或其他的物品打起来。当你听到宝宝委屈地说“妈妈,他打我”时,“受害者”的妈妈和“施暴者”的妈妈应该怎样做呢?父母希望自己的宝宝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因此他们常对自己的宝宝说:“如果有人打你,你就打他。”不幸的是,这种方法通常不起作用。假如丁丁打了乐乐,而乐乐也回击了他,结果常常是丁丁并不会就此住手,他还会再打乐乐,那么两个宝宝之间的恶战就会愈演愈烈。乐乐的妈妈应该这样对乐乐说:“别让丁丁打你,把他的手抓住,推开他,或者离他远一点。”或者这样对乐乐说:“你告诉丁丁,你不喜欢打架,别的小朋友也不喜欢打架,再打架谁也不和他玩了。”当然,这个方法并不总能奏效,但它可以让宝宝明白,父母不赞成他们互相攻击,而且互相攻击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丁丁的父母则要分析丁丁的这种行为是偶尔的,还是经常的。
宝宝们的情感和行为变化是很大的。他们常会从友好变成攻击,从善良变成残酷。如果打别人是宝宝偶然发生的行为,那么父母就应当弄清事情的原委,并承认隐藏在宝宝攻击行为之后的情感(常常是因为气愤)。如果宝宝的攻击行为是经常的,那么父母就应当反省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是否经常打宝宝,打宝宝实际上就是为宝宝演示攻击行为。另外,当宝宝偶然出现攻击行为时,自己是否及时阻止了,如果父母默许了,那么他就倾向于经常出现这种行为。
因此,人们常说“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是很有道理的。
而有些宝宝有时会突然咬住妈妈的肩膀或胳膊不松口,咬得妈妈好痛,这是怎么回事?宝宝半岁以后,乳牙开始萌出,他经常喜欢咬一些固体食物来磨牙,并形成咬物的习惯。同时,宝宝的情感逐渐发展,依恋家里的亲人,离不开母亲。有的婴儿情绪变化大,容易冲动,又不会用语言表达,所以常常是行为表现特殊,比如遇到不高兴、不满足的时候,他可能会趴在妈妈的怀里,咬住妈妈的胳膊不松口,而高兴的时候,他也可能对亲爱的妈妈咬上一口。如果两岁以后的小儿再咬人,则是人为发泄愤怒的方式了。因此,对小婴儿的咬人习惯不必大惊小怪。尽量给宝宝提供愉快的环境,这对他们以后的情绪发育极有好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53928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