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排名是不可避免的 压力也是不可避免的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学龄前教育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人类有一种本能,什么东西能使他更易于生存,他就会对那个东西表现出强烈的倾向性。

我们的家长为什么都对考试成绩趋之若鹜?肯定有它的合理性,分数在现代社会的生存竞争中确实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否定分数就行不通。

现在,很多专家反对学校以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一些地方的教委还公开处理给学生排名次的学校,甚至校长都因此降职。

但无论在哪个学校,每次考试以后,大部分家长还是会不由自主地问孩子:“你考了多少分?你排在第几名?”哪怕学校不公布排名,但人人心里都有数。

排名是客观存在的。一场考试下来,老师心里清楚每个学生在班上的位置,清楚自己班在全年级的位置,如果是重要考试,还要比较自己学校在全区、全市中的位置。而这一切,都建立在每个孩子的考试成绩上。既然考试成绩是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指标,成绩的名次影响着老师的前途,老师就不可能不重视成绩,不可能不在心中建立一张学生成绩名次表。

家长也必然会关心孩子的名次,可以说,孩子一生中每一道重要关口,名次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考重点学校,人家是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考大学更是一分之差,天壤之别。

正因为老师和家长都关心名次,学生就不可能不把名次当回事。即使不是老师和家长的压力,孩子自己也会很在乎分数,因为这是一种评价方式。学习了半天,总要体现出成就,由什么来体现呢?分数。我们的社会并没有给孩子提供多少实践的机会,孩子们不可能随时将所学的知识用在生活中,他要自我评价、自我肯定,只能通过这种无所不包的考试制度。我们整个社会主流的价值观从来就是倾向于精英教育,最正统的成才之路就是考学,孩子身处这个社会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其实,客观地看,这也不是什么可怕的事。运动员参加每一场比赛,都要排名,金牌就是金牌,银牌就是银牌,哪怕只慢半步,结果就是不同。因而让孩子有排名的意识,并非没有好处。

我们的专家往往有一种倾向,就是生怕孩子受伤。我想了一下原因,恐怕和专家的生存环境比较好有关。既已成为专家,就已经跻身精英之列,生存是不成问题的,自己孩子的前途也不必过分操心。孩子在智力上有一定的遗传优势,专家再给他环境熏陶,辅以科学的教育方法,这些孩子即使达不到优秀,也很少会进入糟糕之列。

生存的竞争在专家眼里并不可怕,但在普通百姓眼里就是很大的问题。人都是这样,自己不足的,往往会希望在孩子身上得到补偿,很多强烈希望孩子考上清华、北大的父母,自己都不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相反,拥有名牌大学文凭却郁郁不得志的人,很可能有反对应试教育的倾向,希望孩子在综合素质和社会经验上出类拔萃。

对自己人生的反省,会影响教育策略的选择。专家和百姓的立足点,往往是不一致的,因而思想观念上也常常存在很大分歧。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

平民百姓没有雄厚的资源,往往就只有用笨办法,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其实,习惯了这种压力,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压力原本就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现在不压,将来也会压,从小适应压力没准还是一件好事。孩子的适应性往往是超出我们想像的,孩子有他自己的办法,来应付这些压力。

排名次本身没有什么了不起,关键是我们对排名的态度。我们对孩子的评价随时随地都在进行,排名次只是其中的一种形式而已。关键是不以名次来绝对地肯定一个孩子或者否定一个孩子,要看到名次背后的问题,是什么造成了名次的变化,怎样培养孩子的健康心态,既要上进,又要平和,胜不骄,败不馁,让孩子在一个压力重重的社会中,仍然能成长为坚强而快乐的人。承认排名存在的合理性,并不等于赞成分数至上。生存竞争所需要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分数只是其中之一,仅有分数,并不能保证孩子在生存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以这样的心态去看待排名,应该会平和一些。

专家的话未必可信。看见一篇报道,一群教育专家参加一个讨论会,大家都侃侃而谈,研讨了很多理论。但是在会后吃饭的时候,谈起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专家是完全按自己说的理论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专家也有很多无奈,也有很多妥协,但他们并不把自己的无奈和妥协表现在公众面前,他们的理论实际上是自己也无法实践的理论,那还有什么用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54593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