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成功的父母,只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和分享孩子的看法和感受,帮助他们处理负面的情绪,譬如愤怒、急躁、蛮横
A “大动肝火”很正常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尤其两三岁以后,脾气似乎越变越大:想要的玩具,你不买,他发脾气;他想出去玩,你不让,他发脾气……面对像“小暴龙”一样的孩子,许多家长费尽心思也想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孩子一出生就有了情绪反应,如果需求得不到满足,发脾气是他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孩子从出生不久,一旦挨饿、生病,他会满脸涨红地大哭,他们最初的这种情绪反应多和生理需要有关。但随着年龄增长,情绪也进一步发展。尤其两三岁进入第一个叛逆期以后,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增强,不满足的情况时常发生。然而,受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所限,一旦不遂己愿,他们很难通过语言与大人沟通,表达不满情绪,往往只能“大动肝火”。到了七八岁,孩子又进入另一个阶段,开始强调独立性,很高调地向世界宣布——我长大了。
但是在家长眼里,孩子依然是个各方面都需要细心照顾的“小豆豆”,因此冲突不可避免。
任何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都有积极和消极情绪,孩子也不例外。偶尔发发脾气,是极其自然的情绪表达方式,家长要允许孩子发脾气。
家长要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的情绪感受,应该向他做一些必要的解释,帮他明白以下的道理:
第一,人生的每次经验都会让我们学到一些东西,使我们更有效地创造一个成功快乐的未来。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人,总是抱怨人生处处不如意。而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则不断进步、享受人生、心境开朗、自信十足。当孩子很小的时候,便应该教导他懂得这个道理。第二,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总有别离的一天,因此,和它在一起的时候,应该好好地对待它,也好好享受它带给自己的好处,珍惜和它在一起的乐趣。在它离去后,把美好的记忆好好保存起来,让它在心里陪伴自己过好以后的每一天。
B 测测你对孩子的情绪反应
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你知道如何在自己与孩子之间建立信任和爱的桥梁,使孩子成长为更成功、更快乐的人吗?在孩子闹情绪时,你的反应常是——
A.“别哭了,妈妈带你去买雪糕吃。”“爸爸带你去动物园,不要再发脾气啦!”“你再这个样子,我就不让你出去玩了!”
B.“你这个样子像个男孩子吗?真丢人!”“你再吵我就打你了!”“你自己做错了事还耍脾气,想挨打啊?”
C.“回你自己的房间吧,等气消了再出来!”“爱哭你就哭个够吧!哭够了再来找我。”
D. (不理会孩子的情绪反应,喋喋不休地唠叨。) “人总会遇到不如意的事,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会自己照顾自己了。你想想,爸爸妈妈在你身上花了多少心血……”
测试结果
A类——“交换型”父母:
你认为负面情绪有害,所以每当孩子有忧伤的感觉时,你就努力把世界“修补”好,却忽略了孩子更需要的是了解和慰藉。
看到父母的这些反应后,孩子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既然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为什么我的感觉这么糟?”次数多了,孩子会变得缺乏自信,在情绪上很容易产生压力。
B类——“惩罚型”父母:
孩子常常由于表达哀伤、愤怒和恐惧而受到你的责备、训斥或惩罚。你以为这样不会“惯”出孩子的坏脾气,或者能够让孩子变得更坚强。
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可能会带来耻辱、被抛弃、痛苦、受虐待。所以,对于负面的情绪孩子是又憎恨又无可奈何。长大后面对人生的挑战时,孩子会显得力不从心。
C类——“冷漠型”父母:
你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既不否定也不责骂,而是“不予干涉”,让孩子自己去找办法宣泄一下或者冷静下来。
因为没有父母积极的引导,一个愤怒的孩子可能会变得有侵略性,用伤害别人的方式来发泄;一个伤心的孩子会尽情和长时间地哭闹,不知道怎样去安抚自己和舒解自己。
D类——“说教型”父母:
你以为孩子只要明白了道理,负面情绪就会消失,所以你热衷于滔滔不绝地讲道理。
此时,孩子感到孤单无助,仿佛身处黑洞,得独自面对负面情绪带来的痛苦。而父母喋喋不休地训导,只令他苦上加苦。
12下一页阅读全文
C 如何应对“暴脾气”
既然孩子发脾气是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莫非家长就可以不管不问?也不是。孩子几乎没有什么情绪调节、控制能力,如果家长不及时引导,让他一味用“发脾气”的方式宣泄不良情绪,不仅有损身心健康,还可能影响以后的人际交往、家庭和社会关系。为不合理需求发脾气时,试试“消退法”。
场景一、在商场的玩具专柜前,3岁的灵灵拿着喜欢的玩具不松手,但是看见妈妈仍不愿意买,他就撒泼、哭闹,甚至摔东西。
孩子之所以发脾气,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这种情况,有的家长好面子,赶快买东西走人,还有的家长,当场就大打出手。这两种做法都不对。喜欢的东西得不到,大人也会心情失落,这时孩子发脾气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能因此而满足他的不合理要求。否则,会强化他用发脾气来表达情绪,甚至让他感觉只要自己发脾气就会什么事都如愿以偿。
但是,家长当场大打出手或训斥孩子也不行。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别强,遇事家长怎么处置,他也会从家长身上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3岁左右也是自尊心最初建立之时,家长当着别人的面对他进行批评,会损伤他的自尊。
家长可以走过去,用轻柔和同情的语气说:“你是不是很不开心?看见你这样,我的心里也不舒服。”就这样分享他的情绪。一开始,孩子可能会拒绝你的关怀,你可以走开,一会儿再回来,仍然用同样的方式跟他说话。用这种方式向孩子表明,你对事情的立场是坚定的,但在情绪方面,你愿意和他分享,因为你理解和在乎他的感受。甚至,你可以告诉孩子,他不开心,你也难过,因为你是很心疼他的。但他的要求不合理,是不可以答应的。不过,如果孩子需求合理,尤其家长曾答应过孩子,就必须满足孩子的要求。
平时不要给孩子提出过多规定和要求。
场景二、早上起床,6岁的明明正准备穿衣服,妈妈过来不问缘由,匆匆帮他穿好,他坚持要解开,重新自己来穿。可妈妈怕耽误上学时间而不肯,明明竟发起了脾气。
当孩子有了独立的愿望,特别是在行为上要求独立时,他们喜欢自己动手做事,也常用“不”来表示自己的独立性。如果被家长或自己有限的能力所阻碍,他们不仅会产生愤怒情绪而发脾气,还会挫伤刚刚萌发的积极性。
为尽量避免上述情况发生,一方面,家长不要过多限制孩子的行为,不要给孩子提出过多规定、要求,以维护孩子逐渐发展着的独立意识;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因为能力所限、做不好事而发脾气了,家长要多鼓励、引导,必要时为其做示范,然后让他独自再做一次,并及时予以肯定和奖励。
培养移情能力,消除自我中心。
场景三、最近,4岁半的游游特别容易发脾气,和小朋友玩的时候,玩人家的东西,别人不给,她就抢夺,而自己的东西却不肯借给别的小朋友玩,别人强行拿走的话,她又会大吵大叫,表现得很霸道。
婴幼儿时期心理活动的一个特点就是存在显著的“自我中心”现象。家长不妨尝试这些方法:向孩子倾诉情感。明确告诉孩子,你这样做,我很高兴,你那样做,我会很生气等,并讲清楚为何会产生这种情绪。这不仅能让孩子体会别人的情绪,知道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欢乐或痛苦,还能学到表达情感的词汇和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孩子换位思考。比如遇到一个孩子摔倒时,让他回忆自己摔倒时痛苦的感受,从而换位体会他人的情绪。
但是,如果孩子依然情绪激动,家长还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宣泄方式,比如让孩子捶打枕头、撕纸、大吼等;或者放点音乐,进行户外运动,既是一种释放,也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相关链接
家长火冒三丈怎么办
有时候,孩子实在顽劣,弄得家长火冒三丈。若没有及时控制住,就可能口不择言地训斥孩子,甚至噼里啪啦地饱揍一顿。结果,不仅破坏了亲子关系,也可能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创伤。要知道,在5种情况下,是绝对不能打孩子的:
1.孩子犯错误,是因为父母事先没有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或者父母没有把话讲清楚。
2.孩子所犯的错误,父母自己也在犯。爸爸妈妈自己都不知道这方面的事情应该怎么做,没有很好地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时,就不要急着去打孩子。
3.父母在暴怒之下不能打孩子。因为这时打孩子往往只是发泄自己的愤怒,惩罚时往往会失去分寸,会忽视孩子犯错误的原因,也很难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要打他,很容易失手打伤孩子。
4.孩子生理与心理具有以下特殊情况者不能打:行为亢奋有精神障碍的孩子、十分敏感的孩子、曾受过感情伤害的孩子。
5.不到3岁的孩子不要打。3岁的孩子处于游戏期阶段,孩子的自主意识十分强烈,在这一阶段体罚孩子,会影响他们做出正常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导致孩子身心不健康。
如果察觉到盛怒来临的迹象后,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家人带走孩子,或自己离开“事发之地”,然后:做10次以上深而长的呼吸;拉紧,然后放松全身的肌肉数次;出外散步10分钟;对自己说“我会保持冷静”,然后回想过去自己曾经表现得很冷静时的情景,或者回忆一段轻松开心的时光。
看到父母能够控制自己不乱发脾气,这对孩子是很好的榜样教育。你也可以把这种冷静技巧教给孩子,让他从小就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12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56642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