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家暴会改变娃的DNA 家长请住手!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学龄前教育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中国历来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虽然现在大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但是面对宝宝各种淘气,难免有怒不可遏的情况。于是大手难免会落在宝宝屁股上。可是你知道吗?家暴会改变娃的DNA,不仅会改变娃的一生,还会遗传给下一代有木有!家长们,Stop,停下你们打娃的手!

  一、家暴会改变娃的DNA!  近日,来自杜兰大学医学院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家庭暴力和儿时创伤甚至能够在孩子的DNA上留下“疤痕”。这项研究近日发表在《儿科学》期刊上,是今年继宾夕法尼亚大学关于家境潦倒和环境压力的研究后,又一篇关于逆境影响儿童端粒的研究。
  研究小组对新奥尔良地区80个5至15岁的孩子进行了采样分析。研究人员通过孩子监护人的报告判断他们是否经受过家庭破裂和家庭暴力,同时进行评估。随后,他们测量了孩子们口腔上皮细胞的端粒长度,并展开统计分析。(端粒是染色体DNA末端一段高度重复的序列,能保护其它的DNA。端粒在染色体复制过程中逐次变短,仿佛是细胞的寿命时钟。较短的端粒不仅可能暗示着短寿,还与许多衰老相关的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认知衰退等相关。)
  统计结果显示:不稳定或负面的家庭环境可能会减短儿童的端粒长度。
  “在家庭层面的施压事件——例如亲眼目睹家庭成员受伤——所营造的环境能够影响孩子细胞内的DNA,”论文的第一作者,杜兰大学行为和神经发育遗传实验室的主任斯泰茜·德鲁里(StacyDrury)博士说,“这些孩子在生活中遇见的类似事件越多,他们的端粒就越短。这一相关性还是在控制了许多其它因素后得到的,包括社会经济地位、母亲教育程度、父亲年龄和儿童年龄。”也就是说,无论家境如何,父母怎样,在不同年龄的小孩中,家庭的不幸都和端粒的减短相关。
  此外,研究还发现,女孩比男孩更容易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程度负面事件,如家暴、自杀或监禁,之下,女孩端粒变短的几率更大。而对于男孩,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可能会“保护”他们。在10岁以下的男孩中,母亲的学历越高,儿子越不容易受到影响。这与数月前发表的另一项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
  生命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得以更深入地审视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幼年经受的挫折和动荡潦倒的家庭环境会对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带来长期的消极影响。这种影响之严重和深远,也不断敦促着社会对此的关注。德鲁里博士表示,这项研究表明,要减少儿时逆境对儿童带来的长久的生物学影响,家庭环境是个重要的干预目标。

  二、家暴会对孩子心理造成什么伤害?  1.自卑
  有的家长打了孩子后,还硬要孩子“认错”,以此表明孩子是接受教育了。事实上,这样做只能促使孩子的排他倾向加剧。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是依照家长的要求去做了,实际上,他的抵触情绪很大。在被打之后,他会不知所措,惶惶不安,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自卑。每个孩子都有自尊,经常挨打的孩子,自尊心受到损害,产生自卑,极容易走上自暴自弃之路。
  2.无助
  有的家长打过孩子后,又觉得心痛后悔,反过来又去抚摸孩子挨打的痛处,甚至抱着孩子痛哭,并加倍给孩子以物质上的补偿。这种情况,在开始时孩子会感到莫名其妙,但是时间一久,他也就习以为常了。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
  3.暴躁
  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强,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这种粗暴的性格一旦形成,长大后,孩子就会有暴力倾向。家长打孩子,其实是给孩子做了坏榜样。父母粗暴高压,会导致本来性格倔犟的孩子产生抵抗意识、对立情绪,进而变得性情暴躁,行为粗野,甚至形成攻击型人格,对别人施暴,难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4.孤独
  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更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他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自感“低人一等”,显得比较压抑、沉默,认为老师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而抬不起头来。这样的孩子往往不愿意与家长和老师交流,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上也显得孤独。
  5.撒谎
  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久而久之,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能瞒则瞒,能骗就骗,因为对孩子来说,骗过了一次,就可以减少一次“灾难”。可是孩子说的谎话,往往站不住脚,很容易被家长发现。为了惩罚孩子说谎,家长的态度会更加强硬;而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后更会说谎,这样就构成了恶性循环。
  6.懦弱
  如果孩子经常挨打,时间一久,孩子一看到家长,就会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会乖乖服从。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这样的孩子往往惟命是从,精神压抑,学习被动。这为他将来走向社会埋下了一颗“懦弱”的种子!
  7.固执
  有的家长动不动就打孩子,不但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还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有的孩子用故意捣乱来表示无声的反抗,你要往东,他偏要往西,存心让家长生气。还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认错,越打犟劲越大。有的孩子常常用离家出走、逃学来与家长对抗,变得越来越固执。

  三、如何避免家暴?  首先父母要经常地与孩子进行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让父母和孩子能够相互理解。身为父母更要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多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做孩子的知心者。
  其次父母要拿出足够的关怀给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真心爱他们,真心为他们好,是最关心他们的人,这样即使偶尔被父母打骂了,孩子也会想到平时父母的好,他们会想到这次真的做错了,真的让父母伤心了,从而产生一种自我悔悟的心理。
  再次父母要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人来看待,在人格上与孩子建立起对等的尊重,不能倚仗自己成年人的体魄“欺压”孩子,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和观念作为“圣旨”理所当然地向孩子传达和要求。
  最后,要重在奖赏,罚须有度。奖励和惩罚是教育孩子的两种相辅相成的方式,二者应各尽其用。在实际的应用上,家长应该注重奖励,多表扬,多鼓励,在惩罚孩子的时候要讲求方法,不能过度,不能严重伤害孩子的身体和心灵,惩罚之后还要做好相应“补救”工作。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58449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