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宝宝情商低与谁有关呢?(幼儿教育)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情商培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前言:孩子情商的高低下对于其未来的成长很重要,常听父母反应,自己家的小孩子不听话,不会与其它的小朋友交流,不负责任,自立性弱等等,影响小孩子们的情商因素都有那些呢?如何才能培养一个高情商的宝宝呢?

  高情商的父母会倾听

  那些把小孩送来参加卡内基培训的家长,最常抱怨的是什么?

  通常会抱怨孩子自私,不会为他人着想;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很差,上了初中以后,不管父母问什么,都用三言两语打发,父母根本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在外面遇到过什么事情;还有孩子的自我管理、自律能力很差,比如功课一定要逼着才肯做,否则就看电视、上网、打游戏,等等。总体来说,就是情商低的表现。

  但是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呢,父母除了关心自己的考试成绩、冷暖温饱问题,对其他事情好像都不感兴趣。从上幼儿园开始,小孩每天就有很长时间不在父母身边,他们小时候可能还会很积极地告诉父母,说今天谁推我了,谁被老师批评了,但父母可能打断他们,说不要烦了,你没看见我在忙吗。上了小学之后,小孩告诉父母今天学校里有什么好玩的事情,父母可能会说,你赶紧去学习吧,你看你就知道玩。父母觉得孩子的话一点都不重要,没有流露出想要聆听的意思,相应地,小孩就会发现跟父母讲话很没趣?没有安全感,谁会没事找挨骂呢?到了青春期之后,跟父母更加无话可说,所有的心事只会跟同伴分享。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孩子主动选择的,而是父母长期以来的态度导致的。所以我总是建议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开始,每天拨出一点时间,专注地听孩子说话,耐心地提出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最好不要总是围绕着学习。

  中国的父母可能还没学会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小孩。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领导人最大的问题就是说得多,听得少。父母事实上就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个领导人、引路人,他们也习惯了高高在上地发号施令,没有意识到要了解孩子自己的想法,也就失去了更有效地帮助孩子成长的机会。有些父母说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就行,但事实上,在学校里,诸如跟同学相处不好、不讨老师喜欢等人际关系问题,对孩子造成的困扰要远远大于某次考试成绩不好,会直接影响他的学习效果。但是孩子能跟谁说呢,父母根本不觉得那有多重要。高情商的父母“会批评”

  卡内基人际关系金科玉律的第一条就是不批评不指责不抱怨,父母们对此有什么反应?

  学员们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怎么可能做得到不批评?我跟他们解释说,你可以批评,但是高情商的父母“会批评”。在你没有得到信任的情况下,你宁可不要批评指责,这看似是种不作为,但却可以先创造一个安全信任的亲子关系。当孩子的心扉对你打开,你再给予适当的批评责备,他才会真正听到心里去。如果孩子的心是关起来的,父母说再多都没用,孩子只会觉得父母真是烦死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父母会觉得孩子把自己的话当耳边风。

  “会批评”的另一层意思,就是孩子如果做错事,父母批评的只是他的行为,而不是他整个人的价值。比如说,家里来了客人,小女孩给客人倒茶,不小心把茶杯摔碎了,妈妈很生气,说:看你笨手笨脚的,你还会干什么!这就是一种低情商的批评方式,却是大多数父母经常用的。父母们通常意识不到,他们一个不经意的评价,会在孩子心中留下多么深刻的烙印。如果父母经常把孩子批评得一文不值的话,那孩子真会这么做给父母看的;相反,如果父母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让他觉得自己很厉害,那孩子也极有可能如父母所愿。这就是期许的力量。比如孩子摔了杯子,这有什么可丢脸的呢?妈妈完全可以告诉客人,女儿一直做得很好,也可以把破碎的杯子收拾好,这可令女儿和客人都不觉尴尬,女儿还会感激妈妈这番夸奖,以后只会做得更好。

  更需要强调的是,父母自己心里明白,他们对孩子的批评,有时是口不对心的。比如这位妈妈并不认为女儿真的一无是处,但她一时冲动说出口,事后又没有跟女儿道歉和解释,女儿会觉得这就是妈妈对自己真正的评价。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大的误解,因为父母经常给予破坏性的批评,以致孩子经常要猜测:父母到底爱不爱我呢?从理智上说应该是爱的,毕竟是他们唯一的孩子嘛!但孩子常感觉自己无法真正得到父母的接纳,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比如有些平时成绩优秀的孩子,因为高考失利,觉得没脸面对望子成龙的父母,甚至选择了轻生。这是因为父母给孩子这样的错觉:父母爱的是“学习成绩优秀的我”,而不会爱“失败的我”。

  有自信的父母敢于道歉

  你刚才说到向孩子解释和道歉,事实上我们很少听到父母对孩子认错。

  能向孩子道歉的,通常都有自信的、高情商的父母。自信在此指的是不卑不亢的态度,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同时也欣赏自己的优点。在这种健康的自信之下,才可能告诉孩子:我是你的妈妈,但我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也可以很坦白地对孩子说:我刚才发火说了过分的话了,对不起。父母的这种言传身教,其实也是在教育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

  有的父母会将“自信”和“权威”等同起来,这两者怎么区分?

  很多父母只会凭借自己的经验给孩子建议,说“我走的路比你过的桥多,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这样的权威,在农业时代是没问题的,但现在社会发展多快啊,人们的价值观也趋向多元而不是单一的了。在这种情况下,再用家长式的权威给孩子提供一个标准答案,就等于是把孩子给框死了。新时代的父母应该拥有一种开放的自信,即:我不能确定我是否能给你最好的解答,但我可以和你一起探索。在这种开放的、信任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以后才会拥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自信。

  此外,父母还要有向孩子表达情感的自信。美国有许多研究结果显示,在家庭中得不到完全接纳的孩子,很容易投向任何伸开双臂接纳他们的人,不论那个人的动机用意是否正当。很多研究者发现帮派组织对孩子的吸引力,仅仅在于他们能像哥儿们样地互拍肩膀、称兄道弟,这种相互接纳包容的气氛,比起他在家中不断被批评贬损,后者对他更有吸引力,一目了然。如果父母在家中能够提供充份的爱,有许多不幸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不要“框死”孩子

  很多孩子在高考之前临阵脱逃,父母认为孩子不负责任,你怎么看?

  陈:其实孩子对待高考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态度。如果父母认为一考定终身,那孩子承受的压力显然会更大。我甚至听一个来上课的学员说,他从进入高中就开始担心高考的事情了,怕自己考不上好大学,这种忧虑严重得甚至影响到了他的日常生活起居。在培训中,他发现这种无谓的忧虑,其实跟他的自信心密切相关。如果他觉得自己能够控制局面的话,他的忧虑就会相对减少。也就是说,面对担心、忧虑,要么你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要么你就去直面它,看看怎么能够逐渐减少忧虑的程度。这个学员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很详细的时间规划,把每天、每周、每月的学习计划都张贴出来,然后严格执行,当他觉得自己正一步步逼退忧虑的时候,他的自信也同时建立起来了,他后来考进一个很好的大学。

  父母在教育孩子之前,最好能够先反思一下自己:你认为成功的人生是什么?如果是简单的好成绩、好学校、好工作、好伴侣的话,那其实是远远不够的。一个情商低的人,即使找到好工作,也不一定能愉快胜任;即使找到好伴侣,也不一定能经营好婚姻。父母不能一厢情愿地认为,孩子的价值观就应该跟父母完全相同,如果孩子真的认同父母,那很好!万一有的孩子不认同父母的价值观呢?到某一个阶段,孩子忽然意识到这根本不是他想要的生活,那可能就是一个悲剧。台湾有个单亲妈妈带大的男孩,这位妈妈辛苦地培养他,一门心思就想让他进入好大学,找到好工作,扬眉吐气。结果他读完美国的博士学位之后,自杀了,给他妈妈留下一封遗书:我终于完成你的梦想了。

  高考固然是件重要的事情,但父母也要告诉孩子,你高考没考好,不表示你的人生就此完蛋了。像台湾的朱德庸,从小就爱画漫画,家中长辈都担心这小孩不务正业,漫画怎么能当饭吃呢,但事实证明他成功了。如果父母能对这个社会更有信心一点,让孩子做他们最喜欢做的、做得最好的?认为最有价值的事情,那么即便孩子不能成为名人富人,也能有机会享受人生。

总结:孩子们情商低,不仅仅是孩子自身的原因,其最重要的还是由于父母的教育方法不正确,专家指出,每一个被认为“情商低”的小孩子背后,都有着情商同样不高的的父母,所以教育孩子,自己也要先做一个好的榜样!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589145.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