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是形成意志的关键期,儿童都在学着依自己的能力遵守规则,当规则难度太大,儿童没有能力遵守时,强迫儿童就会带来我们意想不到的恶果。顺从才是儿童的正常状态。
一、什么是顺从
以往顺从的含义是,教师和父母告诉儿童做什么,儿童就去做什么,这是传统教育中的顺从。在蒙特梭利教育中,顺从就是这样一种感觉:荣耀和快乐。意志是服从的基础,先有意志后有服从。幼儿期是形成意志的关键期,儿童都在学着依自己的能力遵守规则,当规则难度太大,儿童没有能力遵守时,强迫儿童就会带来我们意想不到的恶果。顺从才是儿童的正常状态。当儿童不顺从的时候,正是他没有能力顺从的时候,那是他的意志力没有完善。
二、顺从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儿童有时顺从,但并非时时如此,在这个阶段里,顺从与不顺从是相互交织的。这可能给你留下“任性”的印象。我们的很多孩子回家以后的表现令父母头痛:“唉!这个教育不行,我们的孩子才去了一两个月,回家已经任性得不行了。”
第二个阶段是,儿童不再因缺乏控制而导致障碍,如果儿童具备了这种能力,做起事来就不会有障碍。比如说,他端水,能够控制自己的手和身体,使水杯里的水不洒出来,她就没有障碍,这种能力一旦建立起来,教师或家长请他帮忙时,他会快乐而兴奋地去做,他在这个时候就能顺从,以便在真实地生活中检验自己的能力。这样她的能力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这是他迈向顺从之路的一大步。
第三个阶段,儿童会渴望顺从,这时顺从只是转向他认为优秀的人。他突然发现能够从这个优秀的人那儿获得指导,获得帮助,从而产生了新的热情,变得渴望顺从了。当人达到某种状态的时候,顺从便成了一种渴望。儿童已经意识到教师能够做自己不能做的事情,他对自己说:“因而她能使我变得与她一样聪明。”当儿童有一天忽然认识到一个成人的能力超出他的时候,他就愿意顺从了,这就是生活。蒙特梭利说,顺从应为人类社会带来益处,若没有顺从,社会生活就会变得杂乱无章。
三、儿童在三个阶段中的现象
第一个阶段的表现:儿童与否同他具备的能力有关,所以判断孩子是否顺从地时候,我们必须与儿童现有的能力联系起来判断。蒙特梭利认为,儿童在零至三岁以前是不可能顺从的。这个时候,怎样让他顺从呢?比如说,他这时想玩水,你告诉他:“好,去玩水。”他这个时候地本能冲动与你的命令正好一致,他顺从你,如果不一致,儿童就绝不会顺从你。他根本听不明白你所讲的,除非惩罚代替了说教而使儿童恐惧,他才会顺从。蒙特梭利说,必须了解儿童已经达到了什么发展阶段。儿童在三岁以前是不可能顺从的,除非他接受的命令和他的冲动相一致。
第二个阶段的表现:三岁以前是儿童个性发展的重要阶段,蒙特梭利说,三岁以后,在幼儿能够顺从以前,他肯定已经发展了某种品质,他不可能突然就按另一个人的意志行动,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就能理解我们要求他所做的事情。在这三年中,儿童是通过活动,在事物中缓慢地形成他地内在品质的。品质只有牢固建立以后,才能为儿童意志所运用。我们知道,许多孩子到了一定场合,是不遵守公共秩序的。儿童爬椅子,一方面是他需要练习攀高爬低,另一方面因为他太小而需要站立起来观看,这时你不能也无法要求他不这样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观察会帮助儿童建立一种秩序:在一个正式的、高雅的地方,我不能够再这样做。如果你不训斥他,而是提醒他、宽容他,给他时间观察和自我调整,他就会发现这种规则,然后他会试着去做,虽然有时成功,有时失败,但都没有关系,儿童会慢慢养成一种习惯,也就是蒙特梭利所说的习德。当这种习惯一旦巩固下来,他就会为儿童服务,也就是说,这种习德就能为儿童的意志所用。所以作为家长要从不骂孩子,只是不断提醒孩子。这样儿童在任何地方,都会把握好尺度。
第三个阶段的表现:蒙特梭利自己举了一个静坐的例子。她说:“只有在场的所有人都乐意时,才可能达到完全的安静,哪怕只有一个人也能打破它。”比如,每次接力赛的时候,我们的孩子跑到半路,突然发现一个警察跟一个人说话,他就可能停下来,拿着接力棒观察警察说话,直到那个警察说完走了,这个孩子才接着跑起来,把接力棒传给另一个孩子。这是我们的老师就会急得大叫:“快跑呀!跑呀!”但孩子们不急,就是站着不动,新来的老师就说他们没有集体荣誉感。蒙特梭利认为,那是因为儿童的注意力没有放在赛跑上。即使那个警察不出现,那个小孩子也不能达到那种状态。当儿童能够达到顺从这个状态的时候,他会发现,若一个人破坏了这个状态,整个氛围、整个环境就会受影响。
儿童在漫长的头六年不断按自己的心智发展、并建立相当的能力后,他开始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且开始顺从这种规律,第三个阶段的顺从就建立了:顺从真理。蒙特梭利讲,顺从是意志发展的最后阶段,儿童达到的顺从水平如此之高,因而最终成为成人的榜样。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589945.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