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让“宅”宝宝走出家门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行为教育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家有“宅”宝宝
寒冷的冬天过去了,天气回暖,树绿了,花开了。乐乐妈想带乐乐去春游,但是乐乐死活不肯跟妈妈出去。乐乐妈很诧异,当初刚学会走路的时候,不管什么天气、不管给他什么玩具,乐乐都嚷着要出去玩,现在这是怎么了?乐乐妈问乐乐不出去玩儿的原因,乐乐理直气壮地说:“我要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然后等着我的菜成熟了,我还要偷别人的菜呢!我要是出去玩儿了,等我回来菜都被别人偷没了!”原来,因为天气寒冷,乐乐妈和乐乐奶奶怕乐乐生病,都不让他出门,而乐乐在这段时间迷上了网上的“偷菜”游戏,动动鼠标,每天都要偷别人的菜!乐乐妈看着这样“宅”在家里的乐乐,真是哭笑不得!
“宅宝宝”的三大显著特点

1、十分痴迷于某件事,娱乐活动过于依赖电视或电脑游戏,足不出户。

2、父母忙于工作,将孩子交给长辈照顾,长辈呵护较多,孩子自我意识强。

3、宝宝对户外活动提不起兴趣,不乐意主动和小朋友们交流。
这样的宅宝宝让人产生一连串的担忧:孩子窝在家里上网、看电视,视力急剧下降,总有一天会变成“小四眼”;大量零食加上缺乏运动锻炼,导致孩子体重暴涨,家长不得不找医生寻觅“减肥”妙方;孩子长期足不出户,不与他人交流,难免变成“闷葫芦”。
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改变,让孩子们能成群结队一起玩耍的机会十分少,而孩子们一起玩耍是锻炼孩子社会适应性和社交能力的大好机会,“宅宝宝”们因为缺乏群体活动,心理问题令人担忧,这部分孩子一旦走出家这个小小的空间进入学校,接触陌生人、陌生环境就容易缺乏安全感,出现人际交流困难、行为退缩现象。加上自我意识强、社会容忍度较差,一旦进入学校,在较强纪律约束的情境下,就出现逆反情绪。
宝宝宅居的原因
1、电脑电视诱惑多
当孩子在电脑旁边观看你在CS游戏里“奋勇杀敌”时,殊不知他也被这种“弹裂身首,血染丛林”的刺激性画面所吸引。李先生的儿子才5岁,就已经能够熟练地操作CS了,“哎呀,没子弹了,快换弹夹;那有人,快扔烟雾弹,开枪……”指挥起来俨然就是一个高手。每当从幼儿园回来,孩子就会加入“抢电脑”的行列。“除了电脑,电视正在热播的动画,他看几遍都不觉得烦。每次让他去楼下跟小朋友玩时,他就回一句‘我哪有时间啊’,无语了。”李先生苦笑道。
2、父母没有时间理孩子
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刻起,父母就注定要为孩子的成长投入全部精力,为孩子的饮食起居而忙碌,为孩子的身体健康而操心……所有的一切对于父母来说就是一个辛勤而劳累的漫长岁月。当孩子一天天的长大之后,父母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可以甩开孩子这个“包袱”了,于是他们有了上街购物,同学聚会,上网,游戏的时间,在没有孩子打扰的空间中尽情享受他们的生活。
被父母视为“包袱”的宝宝想跟爸爸妈妈说会儿话,聊聊在幼儿园的事情,爸爸妈妈总是敷衍道:“我正忙着呢,没时间,你看动画片去吧。”,再不然就说:“那边有零食,你边吃边玩会儿游戏吧”。父母总是没时间和孩子聊聊天、玩玩游戏,时间一久,孩子每天回到家,就习惯性地看电视,玩游戏。即便父母有时候来了兴致想问问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孩子也会有一句没一句地搭着话,若是父母急了发脾气,孩子要么一句不吭,要么就以大哭大闹来进行反抗。

3、天生“宅宝宝”
“奇奇今年5岁了,幼儿园的老师向我反映,奇奇在幼儿园很安静,别的小朋友在一块高高兴兴做游戏,他却很少参与,每天都是自己一个人在看漫画书、画画。老师多次尝试和她沟通,奇奇根本置之不理,依然“我行我素”。在家中,奇奇也表现的过于安静,缺少了一份本应属于孩子的活泼开朗气息。比起充满童趣的公园、游乐园,奇奇更愿待在家里。”李女士无奈道。
有些孩子天生内向,害羞、寡言,情感不太外露,不喜欢热闹的地方,不喜欢与人交往,喜欢单独游戏,喜欢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世界”里,看看自己喜爱的故事书或者画画表达自己情感,别的小朋友很难与其“交流”。很多爸爸妈妈看着孩子在家如此乖巧、听话,就不愿意去打破孩子的这份宁静,错误地认为这就是“好孩子”。时间长了,除了幼儿园,孩子就只想待在家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变成地地道道的“宅宝宝”。
4、父母行为影响
由于平时的工作压力很大,很多年轻父母在周末的时候选择放弃带着孩子去郊游、动物园、参加儿童活动的机会,更多的时候他们都愿意选择宅在家里,周末睡到自然醒,玩游戏玩到手酸,想什么时候吃饭就什么时候吃饭,这种散漫、清闲的生活正是他们在工作上积压的情绪的释放,也是他们追逐的“理想生活”。
然而,父母在放松自己的时候,却疏忽了孩子的感受,殊不知孩子也想享受自己的周末??爸爸妈妈带着去动物园、海洋馆、科技馆、儿童乐园……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他们期待已久的周末,父母的选择使得他们必须呆在家里看电视、看动漫书、玩玩具,只要不打扰爸爸妈妈就行了。甚至希望孩子能像自己一样找到这种“宅居”的乐趣。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父母自然造就了像他们自己一样的“宅宝宝”。
孩子在父母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会不知不觉养成与他们类似的习惯, “宅爸、宅妈”生个“宅宝宝”也不足为奇。因此,“宅爸宅妈”要赶紧行动起来,约上朋友一起参加体育锻炼,带孩子一起去郊游、野餐、散步、运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他们喜欢上户外活动,而不是整天赖在家里。
怎样帮助宝宝走出家门?

1、合理安排“宅宝宝”的生活
父母应对“宅宝宝”的生活进行合理计划和安排,对作息,看电视、上网的时间要有所控制,规划出更多的时间专门用于走进自然或参加与其他孩子一起的活动。另外,各类假期兴趣班、学校或社会组织的儿童活动也值得孩子参加。只有让“宅宝宝”走出去,多参与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才能从根本上消灭潜伏在他们身边的健康隐患。
2、父母多花时间陪孩子
有的父母整日忙于工作,几乎没有时间去照顾孩子。当孩子要求一起做游戏时,就不耐烦地挥一挥手说:“一边玩去,你没看见我正忙着吗,自己看电视去吧。”或者随便扔给孩子一个玩具,让孩子独自玩。即使家长再忙,也要挤出点时间关心一下孩子,如让孩子讲述下幼儿园的趣事,家长还可以在晚饭后带着宝宝去户外散步,和宝宝做游戏,还可以邀请其他小朋友参与其中。这样会使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感情在一定程度得到升华,他的兴趣点就也会得到扩展。
3、引导孩子走出孤僻
有的宝宝天生就性格孤僻,喜欢把自己关在狭小的“世界”里,父母任由宝宝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是不明智的。如果父母发现宝宝过于安静,一定要多加注意。首先要多与幼儿园老师进行沟通,让老师多注重培养宝宝的伙伴意识,如做游戏时,让他扮演一些重要的角色,体验与小朋友一起玩耍的乐趣。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多做一些“功课”:多让孩子走出大门,接触人群、大自然,让孩子去寻找同龄伙伴、玩伴,如经常带孩子去少年宫、儿童乐园等地方,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多接触,让他融入集体游戏中,扩大接触面。平时,在晚饭后,家长也可以鼓励宝宝和小朋友们一起出去玩,或者请别的小朋友来家里做客,让孩子学着招待小朋友。只要宝宝在户外和小朋友们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4、培养宝宝广泛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兴趣的大好时机。家长除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引导孩子发展多种喜好,比如家长可以经常带宝宝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当一当小区的环保小卫士。宝宝稍大些的时候,家长还可以带上他一起晨跑、游泳等。宝宝的兴趣广泛了,自信心就会增强,性格也会逐渐开朗起来,自然不愿成天赖在家里了。
专家观点
幼儿时期是宝宝健全人格和良好性格塑造的关键期。宝宝的“宅”性有些是天生造成的,有些是因为与周围同龄人交流的机会太少造成的。家长应多为孩子创造与人交流的机会,多多鼓励孩子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增强孩子自信心,学会与人相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589953.html

相关阅读: